和风容与,向阳而生

2022-02-28 03:26曾美玲
师道(人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华华老师教师

曾美玲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到松山湖是在温暖的四月天,那时,这片土地和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一张白白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铺开,我就像一个拿着画笔却还不知第一笔落在何处的小孩。

第一天晚上,科组便安排了师徒见面会。翻开教师手册,看见“朱华华老师”后面跟着的是长达400字的教学成果介绍,我既惊讶又惊喜,感觉自己是中了彩票的幸运儿,同时,我也因期待而紧张不安。这时,华华老师来了,她热情温暖的笑靥映入我的眼帘。这一瞬间的相遇定格在我的记忆相册,是我们相识的开始。

彼时的我,战战兢兢,就像一只不敢把触角伸出来的蜗牛。见面会后,华华老师带我来到她的工作室,接着她便在书架上仔细地找书,她一边选一边说: “这些基本都是语文教师必读书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断成长的,不断通过阅读吸收更多养分,你先拿去充充电。”我接过这宝贵的“礼物”,心灵深受触动,我问她:“朱老师,我以后怎么叫您比较方便呢?”她带着温暖的笑容看着我,告诉我: “大家都叫我华华姐,你也这么叫我就可以了。”我点了点头,揪着的心已经舒缓下来。

在往后逐渐深入的认识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华华老师就是松湖热土上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她明亮温暖,带着阳光的热度携万物共生光辉。 “娇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几乎是所有认识华华老师的人都会发出的感叹,也是我第一次听她上课时最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抑或是平日里与学生、同事的交流中,她始终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总是不知疲倦地散发着灵动的生命力。

任教20余年,华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也了熟于心,但是她从未因此停下学习进步的脚步。她给自己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具体清晰的基础上,她用有温度有色彩的语言文字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以教材丰富的解读启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正因对语文教学“丰厚”的追求,她始终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每天课前设置学生阅读分享环节,坚持分享点评和指导。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有深度地解读文本,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华华老师一有空就阅读,有感悟时便抓住灵感写作,也因此留下了许多随笔。在假期时,华华姐也常常与我分享好书,鼓励我记录读书与教学心得。何其有幸,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时时提点。每当有怠惰的 “懒虫”爬上我的脑袋,我便想起华华姐对我说过的话,要成为一条有“源头活水”的河流。

华华老师曾说: “我希望成为深刻、广博的教师,这就需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为了执教《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华华老师曾做了200多页的笔记,最后将课题确定为 《从抄检大观园看 “元迎探惜”》。以第74回为切入点,以“抄检大观园”为一个窗口,引导学生体会迎春流泪与探春流泪的不同心情,品味探春冷笑与惜春冷笑的不同内涵,引导学生通过纵横的比较,既看到元春青春的寂寞,也看到元春将大观园开放给弟妹们中对青春的守护;既看到迎春的胆怯懦弱,也看到迎春在吃人的世道寄托 《太上感应篇》于无为中的自释;既看到探春的精明能干,也看到探春生不逢时、越清醒越自苦的悲酸;既看到惜春的决绝,也看到惜春于污泥浊淖中自守清洁的可贵。“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不只是看到元迎探惜结局的悲凉,更看到香消玉损前生命的丰满与芳华,才能深刻体会遍被华林不只是指数量之多,更指悲凉之雾对这些青春女子生命的过程的弥漫与贯穿。华华老师在课后交流时说: “为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我常常愿意花数十个四十分钟去备课。我期待能引导学生看到文本中立体的生命个体,看到经典中真实的‘人’。比如这节《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我希望学生不是概念化地去界定‘元迎探惜’,而是结合特定的生存土壤去体察她们各自不同的选择,在文字的褶皱中去品味她们各自不同的言行举止。我总担心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影响了学生文本解读的上限,所以我常上知网、登维普,读学术论文,看教学设计。不故步自封,才能不断自我突围……”

不断自我突围,永远向阳生长,是华华老师最日常的生命姿态。在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汹汹来袭,东莞市教研室号召全市师生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并邀请华华老师在市慕课平台上执教疫情期间的第一节网络公开课,从来没有参与过直播与录课的华华老师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短短的一个星期后,一节作文指导大课《思辨,助你写出硬核作文》就令人惊艳地呈现在了市慕课平台上。华华老师以云南彝良作家陈衍强的诗歌《仰望天空》热点事件导入,通过呈现湖北籍作家汤世杰的《我的愤怒无可名状——关于陈衍强〈仰望天空〉一诗的严正声明》和数十位作家《联名建议中国作协尽快撤销陈衍强会员资格的公开信》及相关的评论,启发学生思考:陈衍强到底触犯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时的“价值底线”问题,认识到思辨也是有边界的,“价值底线”就是思辨的边界!同时通过“李文亮” “方方日记”等大家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思考时需要具备的 “时代视角” “辨证意识”和“人性观照”……

该课得到了市教研员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大量高中语文老师将其转播给自己的学生,德高望重的吴丰强老师还亲自写了上千字的课评,其中特别盛赞了华华老师作文课中 “思想的启发性”: “思想,在华华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是名词,更是动词。很多的作文指导课止步于道理结论的灌输、止步于格言金句的呈现,止步于思想成品的搬运。而华华却能把道理结论、格言金句融化到对热点事件的分析过程中,让人看到了一种思想的来龙去脉,看到了思想的展开、绽放的生长过程,看到了思想也有生命力。……教师的底蕴来自积累所形成的积淀。华华的这堂课像她所有的课一样,材料富赡,如同思想之树上的枝叶扶疏。你看她在讲到任何一个视角时,总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有如泉涌。一个辨证视角,一口气举出十多个例子,充分展现出任何一个问题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就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不用辨证思维去看问题,是多么的片面和狭隘。……”

这节课后来被“南方+”面向社会推广,以惠泽更多居家学习的孩子。讲课的文稿后来发表在了《读写月报》上,亦可以启发更多的一线教师。华华老师在事后总结时说: “当听到很多中老年教师在群里抱怨网课、抗拒直播的时候,作为一个电脑小白,我心里也很虚,但抱怨是需要时间的,抗拒是会消耗精力的,我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备课,还需要完成线下到线上的角色转换。我没有功夫抱怨,我得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我一次次打电话向信息老师请教,一遍遍地远程学习录课与直播的流程……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怕什么山高路远,走起来;怕什么困难重重,学起来!其实真正做起来了,学起来了,心也就会慢慢充实起来,就不虚了……”是啊,向阳生长的人,珍惜每一缕春光,唯独没有时间抱怨。

有一次华华老师在指导青年老师备课时说: “有记者问霍金世间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霍金认真地回答: ‘遥远的相似性。’令霍金沉醉的是浩瀚宇宙的相似性,借用来指语文老师的备课同样适用,我们既要深耕文本,又不能设限文本,要有发散的眼光,要敢于拆掉思维里的墙,努力去寻找‘遥远的相似性’。备课时不妨常常以历史的眼光纵向追溯,或以中西的视角横向比较,或尝试母题的研究,我们看问题的视域就会开阔很多。比如鲁迅的《祝福》,当学生满足于盖棺定论的主题——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鞭挞。我们可不可以追问学生‘只有20世纪的鲁镇才有祥林嫂的悲剧吗?’进而引导学生去阅读《德伯家的苔丝》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洛丽塔》 《羊脂球》《第二性》 《醒来的女性》等作品,引导学生以宏阔的视野去看待古今中外的‘被侮辱与被损坏的女性’,学生概念式的道德指责就会少一些,理性的时代审视与自我审视就会多一些。再比如在品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如果联系曹操《短歌行》、苏轼 《赤壁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陶渊明的《挽歌》,学生对生与死的认知可能就会更深刻、更丰富,甚至更达观一些。……”

在我准备自己的第一节公开课《哈姆莱特》时,我曾落入庞杂的思绪中理不出课堂主线。那时,华华老师陪着我一起阅读文献、打磨教学设计,思路敏捷的她一下指出我原有教学设计的弱点:停留在分析台词的矛盾之处,缺乏对人物性格及作品主旨的深入剖析而使得课堂深度不足,设问零碎缺乏提纲挈领的提炼。她引导我从戏剧台词中不同的冲突类型着手,带领学生从哈姆莱特与敌人的冲突、与恋人的冲突、与自我的冲突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成因,通过重点品味哈姆莱特在生存还是毁灭中与自我的冲突,引导学生既能看到哈姆莱特在行动上优柔寡断的可恨,也能看到其克制快意恩仇式的复仇中折射出的人文的高贵,看到其思想与行动之间隔着的太多太多人性的纠结。少一些道德批判,多一些人性的体察,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学生。华华老师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课前几天,我修改教案至深夜,每次发给她看,她都立刻给予我回复。公开课前的一个早晨,我七点到会议室做准备,华华老师竟也出现在了那里,认真阅读我的逐字稿。看到她的身影时,那一瞬间我忍不住泪目了,原本慌乱的心间布满了温暖的阳光,但我知道行动胜于言语,于是便更加坚定地告诉自己要心无旁骛地上好这节课。

不久后,我接到学校安排,我需要监考高三的三模,那时,我才偶然得知华华老师的女儿是高三的学生。那一刻,内疚的心潮向我袭来,也许我占用的是她宝贵的陪伴女儿的时光。

华华老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之余,见诸报刊的小论文一年达到20多篇,教研成果也有多项。许多教师都来找她取经,她常常说“教学反思和总结是教研的源泉”,确定了一个领域后要向纵深挖掘的方向探索,让自己的研究系统化,她由名著阅读课上的《红楼梦》人物语言比较出发,确定在“比较阅读”的土壤深耕,慢慢地把触角伸向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作品的比较。在课堂中,华华姐惊奇地发现,在有趣的 “比较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变得鲜活、具体、深刻,阅读热情高涨。而这种逐步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惊喜地让“无心插的柳”成荫,她在教育教学成果和课题研究评比中屡获佳绩。在分享过程中,她总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鼓励年轻老师多尝试、多总结,并主动带领青年教师一起科研,一起做课题。今年8月华华老师带领我和科组老师申报的课题《基于比较视域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入选省强师工程重点课题,此次评选能入围省重点项目的全市仅8项。

华华老师常说: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成长最关键的是耐得住寂寞,沉心静气、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华华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我有幸参与过华华姐组织的集体备课,许多次当我们还在构思研究角度时,华华姐便能够迅捷地想到新颖巧妙的切入点。很快地,研究框架、佐证材料、教学设计等就迅速涌现,我常常瞠目于她的深厚底蕴和敏捷才思。她指导丹丹老师以“探寻隐秘的冲突”为主线,比较鲁侍萍的一次次自我克制与哈姆雷特的一次次自我退却中所折射出的不同的高贵。她指导文婷老师在《促织》和《变形记》的比较阅读中,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中相同的“由人变虫”的故事体悟人性的异化,甚至从《促织》的喜剧中品味其背后深层次的悲酸。

至今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我备课、打磨课题时,我时常感到不胜重负,在压力面前像一个泄气的气球,华华老师总是用最信任的态度对待我。有时,我弱弱地问: “华华姐有空打个电话吗?”消息刚发出,便立即收到来电,无论对于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还是日常教学困惑,她每次都是一边回想自己的经历,一边给我总结实用的建议。在我被自己的情绪支配时,华华老师除了安慰,更多的是告诉我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指定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带教导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华华姐每年都要带教很多青年教师,他们总是带着满心的忐忑不安慕名而来,在指导期结束后又带着满怀的眷念不舍感激地离开。玉莲在实习结束时悄悄将自制的小礼物塞在华华姐的抽屉里,佩妮在找到工作后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华华姐,哲煊在明信片中深情地写道: “华华老师,您让我看到了名师背后的彻夜灯火,您为我树立了一个永久的榜样。您的课堂是我一直向往的,真正学有所得而又充满情怀的语文课;您的教学理念是令我仰望的,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既能满足学生务实的应试需要,也能引领他们走向更远的人生;您的为人更是我所敬佩的,所走的每一步都尽心尽力,每一盏夜里的灯火都来自您对学生的爱与担当。……”

每年教师节,学校的留言墙上总会出现许多与华华老师有关的学生留言,致远慨叹于她连上四节课仍激情不减,阿东因她的教学而发现了阅读与思考的乐趣,慧嘉在她的鼓励中找到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小睿在她的课堂中找到了精神家园……

一名教师最好的“评价尺”便是学生的认可度。用心育人,用情教书,待到花开季节,定能收获满园馨香。

无论是语文教学抑或为人处世方面,华华老师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华彩灼灼”的楷模,我从她的身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方向。

她始终怀揣着一颗笃定的心,和风容与,一路向阳。

她默默映衬着一方天空,自有一种淡然沉静、朴实无华的美。

猜你喜欢
华华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土星
木星
狐狸华华组队记
狐狸华华“分兔”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