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涛
(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阳谷 252300)
大豆中优质植物蛋白、脂肪等含量丰富,是重要的粮油、饲料、蔬菜等作物[1]。 随着人们日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调整,对大豆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国内大豆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缺口[2]。 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 满足国内市场大豆需求缺口, 农业农村部从2019 年以“扩面、增产、提质、绿色”为目标开始推广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黄淮海地区生态条件特殊, 非常适合生产优质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当地大豆栽植历史悠久,目前已经约4 000 年,大豆种植面积常年在270 万~750 万hm2, 在全国大豆种植总面积中占比30%以上[3]。 大豆振兴计划实施的重点区域包括黄淮海区域。 为了提高黄淮海地区大豆的产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因地制宜地选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大豆新品种[4]。
圣豆十号属于夏大豆品种, 选育单位为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亲本分别为7517、齐丰850,通过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来,2019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25)。
母本为7517,属于高代品系,于2001 年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该品种株高比较适中,不抗倒伏,籽粒大,熟期早。
父本为齐丰850, 选育单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该品种植株的茎秆强韧,籽粒品质佳,商品性好。
2001 年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7517作母本、齐丰850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0代,并于同年在海南播种F0代, 经过去伪存真繁育获得了F1代。 具体选育经过见附图。
附图 圣豆十号大豆的选育过程
圣豆十号为普通夏大豆品种, 平均生育期在105 d 左右,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邯豆5 号。 大豆植株的株型收敛,为有限结荚。植株的主茎节数为16 节,平均株高81.8 cm, 平均单株有效分枝数在1.6 个左右。叶片形状为卵圆,花颜色为紫色,具灰色的毛。有效荚数平均为35.4 个/株,籽粒数平均70.9 粒/株,籽粒质量17.5 g/株,平均百粒重约为25.4 g。 籽粒的形状呈椭圆,种皮微微具有光泽、为黄色,脐为褐色,表现出很好的落叶性;荚果不开裂,抗倒伏,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
2016 年通过对圣豆十号大豆进行接种鉴定,其综合抗性水平较好, 对胞囊线虫1 号生理小种表现出高感,对花叶病毒病3 号株系抗性水平为抗,对花叶病毒病7 号株系表现为抗。2017 年经过抗性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 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 号株系,对胞囊线虫病1 号生理小种抗性水平为高感(表1)。
表1 圣豆十号大豆抗性水平
2016-2017 年连续2 年对圣豆十号大豆籽粒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粗蛋白、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3.97%、20.31%,平均总含量在64.28%。 其中2016 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3.52%、20.45%,2017 年粗蛋白、 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4.41%、20.16%。
表2 圣豆十号大豆籽粒的品质
圣豆十号大豆品种符合国家审定大豆的标准,于2019 年通过国家审定。 目前该品种适合作为夏播大豆在河北的南部地区、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山东省的中部地区、山西省的临汾地区等推广。 由于该品种对胞囊线虫病高感, 因此在此病的重发区内种植时要慎重。
由表3 可知,2016 年圣豆十号大豆品种初次参加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区域试验,经过专家组的测产,在参加试验的大豆品种中均产排第5 位,为2 778 kg/hm2左右,与邯豆5 号(对照品种)相比增产13.44%,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参试大豆品种产量均值相比增产4.74%,达到显著水平;2017 年继续参加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区域试验,经过测产,平均产量在参加试验的大豆品种中排第3位,为3 138.0 kg/hm2左右,与邯豆5 号(对照品种)相比增产10.29%,达到极显著水平。 2016 年、2017 年2 年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在2 958.0 kg/hm2左右,与对照品种邯豆5 号相比增产7.61%。 2018 年圣豆十号参加黄淮海夏大豆(中组)生产试验,经过测产,圣豆十号较对照品种增产的点有6 个,平均产量约为2 761.5 kg/hm2,与对照品种邯豆5 号相比增产9.26%。
表3 圣豆十号大豆产量
圣豆十号播种的适合时间在6 月中下旬, 最迟必须在7 月10 日前播种结束。 播种量一般在60~90 kg/hm2。 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晒1 d 即可,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情况下播种[4]。 如果播种时间偏迟,或土壤肥力水平低,则播种量可结合实际适当增加。 采取条播的方式, 一般株行距在10 cm×(40~50)cm,若选择点播方式,则适合的穴距范围在20~25 cm,单穴内留苗数2 株。
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适合的种植密度有所不同。 对于肥力水平高的地块, 适合的种植密度在16.5 万/hm2;对于肥力水平中等的地块,种植密度适合控制在19.5 万/hm2;对于肥力水平低的地块,控制密度在22.5 万/hm2为好。 可推广圣豆十号大豆与粮食作物进行轮作,若前2 年未种植过豆科类作物,则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底肥需要氮磷钾纯量分别为30.0 kg/hm2、45.0 kg/hm2、22.5 kg/hm2。 以播种时同时将底肥施入效果最好,种子与肥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进入开花期后结合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施入纯氮37.5 kg/hm2,刚进入鼓粒期时选择氮磷钾复合肥150 kg/hm2左右作为追肥施入,后期选择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施[5]。
水分管理上及时做好抗旱、排水等工作,大豆进入花荚期后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即可, 以避免出现花、荚脱落现象,促使荚果、籽粒长势饱满。
播种前可选择除草剂 (如50%丙炔氟草胺乳油150 mL/hm2+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苗期杂草可在大豆长出3 片复叶、 杂草处于3 叶期时进行防除, 适合药剂包括12.5%盖草能乳油525 mL/hm2、25%氟磺胺草醚600 mL/hm2等, 对不同种类的杂草均可起到防除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药剂喷施时要求均匀,不要出现漏喷、重喷现象,喷药前要对喷雾器械检查,避免内部有其他成分药剂残余。
地下害虫的预防可在播种前将杀虫剂撒在土壤内。 种子出苗后需要防治的害虫有红蜘蛛、蚜虫等。目前大豆生产中经常出现“症青”等减产、绝产问题,防控上主要是做好刺吸式害虫的防治,如烟粉虱、点蜂缘蝽等, 可在大豆刚开花时选择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等进行防治,每周防治1 次,连续防治3 次。 为了避免出现因害虫的迁飞而降低防效等问题,可大面积推广统防统治技术。
大豆生长期间易发的病害有霜霉病、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胞囊线虫病、大豆花叶病毒病等,可在播种前选择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以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后及时针对性防治。
采取的收获方式不同, 适合的收获时间也有所差异。 如果采取机械化收获方式,以大豆完全成熟、所有叶片均脱落完毕、 没有露水的9:00 后进行收获为好。 如采取人工方式收获,则适合的时间是大豆茎荚颜色变为草枯色、叶片脱落70%~80%、籽粒半干硬时。 大豆收获后立即进行晾晒,当含水量在13%~14%时即可入库储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