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楚妍
2021这趟列车不觉已到达终点站,暖黄色的光在记忆中晕开,关于过大年的记忆涌上心头。
画面逐渐定格在一栋红色瓦房前,那时四五岁的我,正坐在门前看阿公贴对联。我疑惑不解,为何要把米汤往墙上刷?明明阿婆对粮食很珍惜,却也不管阿公的“浪费”行为。
最令我惊奇的是,对联能被牢牢地粘在墙上。小孩子似乎总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与无穷尽的好奇心。
我是一个留守孩子,爸爸媽妈一直在外工作,过年也难得回家。关于童年时期的过年记忆,就剩下陪伴我的阿公阿婆。当我哭的时候,阿婆就会抹去我的泪水,对我说:“赚钱不容易啊,过年啊,回家的车费贵。”
其实,无需多久,我便把忧伤抛诸脑后,在忙碌的大人中寻找乐趣。就这样,我渐渐长大。
刚进小学的我,有时会趁阿公阿婆不注意,偷偷将烟花从杂货间拿出来,与小伙伴们嬉笑玩耍,迷失在短暂又绚烂的火花中。临近饭点,冒着被说教的风险,悄悄将花生、瓜子、芝麻糖等年货装进口袋,装得满满当当。我又迫不及待地溜进厨房,对着满盆的炒花生、铁锅里炖着的红烧肉、电饭煲上蒸着的粉蒸肉,还有我最爱的鱼糕,大流口水。
不巧的是,刚伸手拈块红烧肉,还没开始品尝,就被抓了个正着。阿婆捏了捏我的脸,笑骂我是小馋猫。
村中有个祠堂,过年时村里人必去祭祀。烧纸,烧香,放鞭炮,这就是固定的流程。虽然我不喜欢鞭炮惊天动地的声响和呛人的火药味,但仍会和阿公阿婆坚持到祭祀结束。不为别的,只想感谢老祖宗对我们家这一年的庇佑。再夹带着些小私心,希望老祖宗能满足我的一些小愿望,比如希望阿公阿婆的牙齿不要再掉了,希望爸爸妈妈明年回家过年,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两道菜代表家的味道。我最喜欢的就是阿婆的鱼糕和阿公的红烧肉,似乎少了这两道菜,过年就缺失了味道。
我十一岁那年,爸爸妈妈回家过年啦!年夜饭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在火炉旁,讲述着一年中的趣事和对来年的希冀。大家说了很多话,不舍得去睡。随着新年的倒计时,大家将所有的烦恼,统统丢进旧时光里,在迎接新年的第一朵烟花绽放时,齐声同祝新年快乐!
外面天寒地冻,屋内的人儿幸福地笑着,相拥着,仿佛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
(指导老师:王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