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第一城”科奇坎

2022-02-28 18:23双面女神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峡湾鲑鱼阿拉斯加

双面女神

科奇坎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最南端,距州首府朱诺大约378公里。整座城市建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一座海岛上,城区自东向西沿海分布,被分为市中心、新城区和西部尾区三个部分。

由于没有桥梁与陆地连接,科奇坎只能依靠轮船与飞机登陆。人们从加拿大进入阿拉斯加,不论走水路还是陆路,最先遇见的城市必然是科奇坎,因此它被誉为“阿拉斯加第一城”,也被称作由加拿大进入阿拉斯加的“门户”。

小城依山傍海,常年多雨的气候使其成为世界闻名的鲑鱼之都,多姿多彩的印第安图腾文化,以及茂密的温带雨林、迷雾峡湾景观,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而来。

当乘船抵达科奇坎港口时,一块高高挂着的大招牌“Welcome to Alaska’s First City”,总是格外醒目。其实,除了人们熟知的“北上阿拉斯加必须路过的第一座城”,科奇坎凭借1900年8月25日建市,也是整个阿拉斯加州所诞生的第一座城市。而这座“第一城”的前世今生,还要从阿拉斯加这块远离美国的领土说起。

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有171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是美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占美国国土面积的1/5。但起初它并非归属于美国,而是美国花费720万美元从俄国人手里买来的,这可谓是历史上最白菜价的一笔土地交易。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大航海年代,俄国的船队也行驶在北冰洋上勇敢地探索着。沙俄和丹麦混血的海军军官维图斯·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前往美洲探险考察。1741年,他带领船队登上了美洲西北的土地——阿拉斯加,半个多世纪后,这个地方正式归属于俄国。

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冰天雪地、荒芜寂静的阿拉斯加一直未得到俄国重视,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然而,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却让这块荒凉的冻土成了“烫手山芋”。在战争中被英法两国击败的俄国,时刻提防着两国的再次进攻,而此时阿拉斯加旁边的加拿大正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大批军队驻扎。这就意味着如果英国从东部攻打阿拉斯加,再渡过白令海峡,就可直接攻入俄国本土。于是,“英明”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卖出这片土地——让阿拉斯加成为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如果英国想要借地攻打俄国,就势必要再同一个国家开战。

1867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西德华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平均每平方公里才花4.47美元。可这笔划算的交易当时却受到许多美国人的抨击,他们认为阿拉斯加是不毛之地,并揶揄这是“西德华的蠢事”或“西德华的冰箱”。面对无尽的嘲讽,西德华淡淡地表示:“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

一语中的!随着金矿及石油的发现,美国人开始意识到阿拉斯加的重要性——不仅蕴藏丰富的大油田,金、银、锌、铅、煤等多种矿藏,还有森林、渔业等生态资源。1959年,阿拉斯加这片“美国最后的处女地”成为美国第49个州。

而当淘金热在阿拉斯加声名鹊起时,科奇坎也凭借陆续发现的金、银、铜等丰富矿产资源,奠定了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的方向。此外,科奇坎得天独厚的鲑鱼捕钓加工业也在悄然兴起,成为阿拉斯加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到1900年,这里已建有50多家鲑鱼罐头厂。站在风口之上,小城抓住时代的大帆急速膨胀。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追着溪水里洄游的鲑鱼拔地而起。岛上密集的森林同时引来大批伐木工,运输需求日益增长,沿航道来来往往的水手也越来越多……1927年,科奇坎的人口数一度超过州首府朱诺,跃居为真正的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市。

如今的内湾航道上,科奇坎是仅次于朱诺的第二大邮轮港,码头同时可以停7条船,每天最多接待14000名游客,他们早晨到来,黄昏离开,如潮水般涌进又涌出,构成小城日复一日的脉搏跳动。

城市沿着海与山之间的狭窄条带而建,一条主路从西北贯穿到东南。碧蓝的港湾中,停靠着整齐排列的渔船、游艇和水上飞机,A字形屋顶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错落有致、意趣盎然;码头区里,修舊如旧的建筑尽力保持着淘金热年代的模样,大大小小的商店、咖啡店、餐厅琳琅满目,告示牌上用各种字体写满优惠信息:印第安手工艺品、带着图腾花纹的T恤、烟熏鲑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条主路因建在一条清澈的溪流上,被称为“小溪街”,是科奇坎最著名的商业街。在上个世纪阿拉斯加淘金热时,大批干体力活儿的单身男人常常聚集于此,不难想象,这会催生出什么行业——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红灯区,据说在最热闹的四五十年代,街上的妓院多达三十多家。

曾经,依水而建的吊脚楼里,几十名妙龄女郎生活在木板房中,经营起小本生意。其中一个名叫朵利的女子,她的故事至今流传。1920年,当禁酒令在美国大肆推行时,聪明的朵利让偷运烈酒的小船開到吊脚楼下面,从屋里打开一扇活板门,如此神不知鬼不觉间,就能完成交易。朵利终身未嫁,且为人乐善好施,一生帮助过许多贫穷困苦的人,颇受当地百姓尊敬。因此,警察即使知道朵利屋违法卖酒,也不再过多干涉。如今,朵利的小木屋已被改建为博物馆,屋内从窗帘到床柜所有摆设,都完全保留原样,门口总有女子身着盛装,扮作“朵利”向游客亲切地招手。

走在热闹的街上,吸引人眼球的还有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这里最早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他们留下了丰富的原住民历史遗迹,随处可见的图腾柱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科奇坎也是世界上现存图腾柱最多的地方,有“图腾之城”的美誉。

图腾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它的亲属与标记”。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印第安人将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多地寄望于向神明祈福,于是雕刻了大量的图腾柱。传统图腾柱使用天然颜料来上色,颜色选择虽然有限,却又对比强烈,通常为黑、白、红、绿等。印第安人偏爱雕刻动物在图腾柱上,他们认为动物不仅具有灵性,而且还象征多重含义,例如:狼代表忠诚、智慧;鹰代表专注、威望、领导力;青蛙代表财富、好运、治愈……

后来,科奇坎的图腾柱更多地演变成了表达民众感情色彩的物品。比如,柱顶有飞鹰的三根图腾柱,是为了纪念在捕鱼劳作中葬身大海的三兄弟;柱顶有林肯总统雕像的图腾柱,是为了感谢他废除奴隶制度;而一个表情滑稽、面目夸张的人坐在礼物箱上的图腾柱,正是购买阿拉斯加有功的西德华的写照。

在科奇坎的图腾湾州立历史公园里,也矗立着许多漂亮且独具特色的图腾柱,每根都是由粗壮的杉木雕凿而成,它们造型夸张、风格粗犷,仿佛在讲述着更多古老的故事。

科奇坎不仅人文景观独特,湿润的自然气候也为它蒙上了一层仙气飘飘的面纱。小城终年多雨,一年有200多天都泡在水里。冬日的严寒与夏日偏低的气温,还有四周环绕着的冰凉海水,优渥的环境十分适合鲑鱼生长,而且,历史上这里鲑鱼罐头工厂的红火发展,还吸引了大批的白人移民。19世纪末,一个俄勒冈的爱尔兰人来到科奇坎,发现极具潜力的鲑鱼资源后,随即买地建厂,从而开启了这座“鲑鱼之都”的光辉岁月。在保鲜技术不甚发达的年代,鱼罐头是全世界的硬通货,而北美洲西海岸不仅渔场富饶,而且离亚洲更近,能运来整船的廉价劳动力。

百多年来,科奇坎的鲑鱼始终名扬四海,野生鲑鱼的产量一直位居世界之冠。贯穿小城的科奇坎溪是鲑鱼洄游的河道,每年秋天鲑鱼成群结队溯溪而上,游过市中心,再游入山区,回到它们出生的地方。

科奇坎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不仅赋予了这里极其丰富的鲑鱼资源,也孕育出瑰丽秀美的峡湾风光。实际上,阿拉斯加旅游业的顶梁柱,既不是极光,也不是北美最高峰,而是科奇坎所在的内湾航道。据统计,阿拉斯加州东南地区全年接待的160万客流中,90%来自邮轮。每到旺季,内湾航道都是可与加勒比媲美的大热线路,撑起了北美邮轮业的半壁江山。

这里有着宝藏般的旅游资源,冰川、峡湾、森林、野生动物……充满了原始而狂野的气息。薄雾峡湾是不可错过的去处,除了乘船观光,也可乘坐小型水上飞机。虽然水上飞机的机舱有些简陋,但会带给人探险般的爽快刺激。

薄雾峡湾位于科奇坎东部35公里处,占地面积达一百万公顷,沿岸分布有阿拉斯加最大的国家森林。曲径通幽的森林里,天蓝色的湖泊、幽深的山谷、奔涌的瀑布、高耸的峭壁,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满满都是惊喜。

景区还贴心地开发了观熊平台,跟动物园里的游览比起来,如此更加生动自然:观熊平台让游客看到的,不是被束缚在方寸之地的熊,而是畅游、嬉戏于溪流和丛林之中的熊。它们的外表虽然肥硕笨重,但是一旦看到溪流里的鲑鱼,就会施展出矫健的身手——让鱼无处可逃!这正是熊最真实的生活模样。

此外,倘若前往阿拉斯加雨林避难所,还可以观赏到比薄雾峡湾更多的动物:健壮的黑熊、犀利的秃鹰、呆萌的海豹、灵巧的蜂鸟……简直就是动物的乐园。如今,雨林避难所是供游客观景休憩的安全场所,但在过去,它却是当地原住民特林吉特人的图腾雕刻工作室。

特林吉特人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在这里居住已经超过一万年。古时,特林吉特人将科奇坎丰富的雨林资源运用到了极致:不仅从雨林里砍伐树木来制造狩猎工具和建造房屋,还将雨林盛产的雪松制成狭长的独木舟,以满足漂流远游的需求。不仅如此,他们还擅长制作精致美观的手工艺品,例如编织的篮筐、长袍、地毯,不仅华丽,也十分耐用。

走进科奇坎,置身青山秀水之中,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不妨静下心来,感受这份自然与原始的惬意美好……

猜你喜欢
峡湾鲑鱼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斯加海产陪你一起过新年
不时鲑
峡湾公司宣布建造新的“峡湾遗产”号零排放船
探寻阿拉斯加海鲜之国的奇妙美食之旅
布道石
不时鲑
峡湾小镇
峡湾之国
捕鱼能手
红色鲑鱼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