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颖
曾经,藏民是捕杀水獭的头号猎人,他们用水獭皮做成华贵的衣袍,贩卖皮草谋取暴利;还利用水獭的肉、内脏、脂肪等炮制药物,导致这一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弱小动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并一度销声匿迹。
后来,在当地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双手沾满鲜血的猎人终于放下屠刀,开始反思犯下的过错,并用实际行动保护岌岌可危的水獭。藏民与水獭,有着纠缠千年的缘分,曾经误入歧途的藏民,最终“回头是岸”,而受尽伤害的水獭,终究还是等来了迟到千年的道歉。
水獭主要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域,大面积的沼泽地、低洼水地,以及池塘、靠近海岸的岛屿都有水獭分布。全世界现存水獭种群共有7个属共13个物种,分布范围极广,亚洲、欧洲、非洲都有存在的踪迹。
在中国境内,主要生活有三种水獭: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欧亚水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我国种群数量最多的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分布在南方,如云南、海南等地;江獭则主要分布在广东等地。欧亚水獭和亚洲小爪水獭都有相关的目击和研究报告,但是江獭,已销声匿迹十多年。
水獺为鼬科哺乳动物,体长约56~80厘米,头部宽而稍扁,嘴较短,眼睛稍突而圆,颇为有神,耳朵小,四肢短,趾间有蹼,走起路来慢悠悠的,憨态可掬。一身皮毛长而密,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十分光滑。由于外形乖巧可爱,水獭笼络了不少人的芳心。日本就曾举办过一项比赛,号召网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87只水獭投票,竞选出最可爱的一员。参赛者有戴着头套的“阿拉蕾”,也有打着太阳伞的“贵妇”,造型萌到极致。
水獭是典型的穴居动物,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它们昼伏夜出,除了交配期以外,平时大都单独生活。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它们会经常迁移。若是见到水獭有固定的巢穴,那一定是雌性水獭在此定居以哺育幼崽。它们的巢穴通常选在堤岸的岩缝中或树根下,一般是自己挖掘或者利用狐、獾、野兔的旧巢,加以修补后居住。
水獭水性娴熟,善于游泳和潜水,这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很大关系。水獭的身体非常柔软,尾巴粗长,游进时前肢靠近身体,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动,同时起着舵的作用,使身体作波浪式起伏,姿态很像鳗鱼。它们游动的速度很快,每分钟可以游50多米,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在水中能自行关闭鼻孔和耳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在水面游动时,习惯把头、背和尾巴露出来,因此也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水猴子”。
水獭伴水而生,主要以鱼、虾、贝类为食,最常用的狩猎方法是伏击,尤其是在冬季,常常躲在冰窟窿里,等待鱼游来时突然冲出将其捕获。它们偶尔也会捕猎水鸟,当发现水鸟在水面上缓慢游动时,则会从水下潜伏接近,然后一口将其咬住,再慢慢吃掉。
水獭不仅是技术高超的猎手,还是自然界少数会使用工具的动物,看似“呆萌”,却十分聪明。贝壳的肉质肥美多汁,是水獭非常喜爱的食物,但贝壳的外壳坚硬,要想将其打开,需要借助称手的工具,而水边随处可见的石头,就是水獭最好利用的工具。它们会搜罗好用的石头,然后仰躺在水面,将贝壳放在自己的肚皮上,再用前肢举起石头,砸在贝壳上,不一会儿功夫,贝壳就被敲打得稀碎,水獭便开始乐滋滋地享用鲜美的贝肉了。
水獭长相呆萌,可爱又聪明,深得人们喜欢。实际上,它们和人类,尤其是和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的缘分,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主要是欧亚水獭,藏民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并开始使用水獭皮制作衣物。在西藏众多的古书中,都有关于神明“身着獭皮大氅”“高悬獭皮宝幢”的记载。
从古书对于神明盛装打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在西藏用水獭皮制作衣物,已有千年的历史。而身着此衣物的是神明,说明在当时水獭皮极其珍贵。
到了近代,水獭皮更是成为家境富裕、地位崇高的藏人显示身份的必备物品,他们称呼水獭皮为“仁波切”,在藏语中是“珍宝”的意思。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藏族贵族女子的长袍,这件女袍以大红色云龙纹金花锦为料,并在襟、摆、袖、领处以美丽的水獭皮镶边,显得雍容华贵。
水獭皮不仅深得贵族喜爱,家境贫寒的人也钟情于它,只不过更多的是望尘莫及。所以,一些藏民会用刚出生的小马的皮冒充水獭皮制成衣物。“看一家是穷是富,就看穿不穿水獭皮。”藏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可以想见水獭皮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
除了捕杀水獭,制成华贵的衣袍,贩卖水獭皮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随着交通的发展,藏区水獭皮的市场迅速扩大,价格成倍增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的本地人和外地人被商机吸引,大规模地盗猎水獭出售皮草。当时,一张普通的水獭皮能卖到三、四千元,而一张极品水獭皮则能卖到上万元。
除了皮毛值钱,人们还发现水獭全身都是宝。翻看藏医记载的药方,常常能见到水獭肺、水獭脂、水獭肉这样的字眼。动物药材是藏医的一大特色,水獭全身都是珍贵的藏医药材,这使得本就处于绝望境地的水獭,愈发难以生存下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獭在藏区比较常见,但在人们的大肆捕杀下,水獭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一些藏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自觉抵制动物皮草。“全世界水獭、豹子数量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藏族人的服装,这样我们在世界面前没有办法抬起头来。如果你是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就不要再穿动物的皮子。”他们用最朴素的话语,说出了最简单的道理,同时也用行动开始保护藏区所剩不多的水獭。
在众多保护水獭的志愿者中,有一位皮肤黝黑的藏族汉子格外引人注目,他总是背着“长枪短炮”行走在藏区的山川、草原之上,用镜头捕捉野生动物的英姿,始终守望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他就是被称为“水獭守护神”的普哇杰。
普哇杰是当地动物保护协会的副会长,也是水獭保护项目的负责人。八年时间里,他一直坚持监测水獭,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水獭的生活习性,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容易看到水獭,他早已了熟于心。
“刚开始监测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是以前盗猎的人教会我如何寻找水獭的——它们的粪便不在草地上,而是在河中间的大石头上。粪便和藏狐的很相似,但是里面有鱼的骨头,很好辨认。” 普哇杰说。“夏天繁殖季节,它们会去山沟里的水源附近,而最适合监测的是冬天,湖面结冰后它们会在上面开小小的洞,另外雪地里也很容易找到脚印。”
科学系统的监测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步。由于水獭是一种行踪比较隐秘的动物,在中国关于其种群状况的文献和数据少之又少,所以普哇杰的长期记录,对于水獭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凡的意义。
曾有人想高薪聘请普哇杰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但被他拒绝了,对此,这位质朴的康巴汉子给出了这样的理由:“生活需要钱吗?需要的,但够用就好,钱再多也没有快乐的生活重要。我不想坐在办公室里,我是真的喜欢野生动物。”
在普哇杰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常常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向藏民普及保护环境和水獭的意义。在他们的影响下,藏区的百姓渐渐醒悟。2006年2月,300多名藏民聚集到寺庙,将家中的水獭皮草衣物付之一炬,以表反对屠杀水獭、反对穿戴水獭皮的决心。还有的藏民在给孩子取名字时,也包含了“野生动物平安”的寓意,他们用这种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藏区野生动物最真挚的祝福和祈祷。不仅如此,一些藏民还自发组建了多个环保小组,自觉监测藏区的动物,希望用实际行动弥补曾经的过错。
2019年,一本关于水獭的手册问世,其内容包含水獭的历史,也记录了普哇杰等人多年来的保护工作,还讲述了藏族人和水獭的关系是如何发生了改变。这本手册的诞生意义非凡,它让更多人了解了水獭,进而加入到保护水獭的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手册也是人们对水獭迟到千年的道歉。
如今,在藏区已经能看见水獭活动的身影,藏區的百姓都说,这些小精灵原本就是惧怕猎人的,为了保命,才藏在“维儿”(藏语,意为隐秘的世界)不敢出来,现在它们终于又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只有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我们才能更好、更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