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影影
自今年“双减”政策发布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全国多地已发布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家长对体育培训辅导课程的热捧也越来越高。空前的需求使得体育类辅导机构市场火爆,但也乱象频发。鱼龙混杂的体育辅导机构、参差不齐的体育培训水平、良莠不齐的体育场地设施等,给体育培训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的出台,从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场地設施要求、课程要求、从业人员要求、内部管理要求、安全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约束和规范,有利于课外体育培训机构规范发展、高质量服务,有利于吸引专业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外体育培训,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也为执法检查提供了制度支撑。
课外体育培训机构要积极主动规范培训行为。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充分考虑课程质量和效果;加大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服务;聘请的课外体育培训教师要具备体育专业素质,可以分层次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逐渐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从而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
家长要理性看待课外体育培训。增强体能是好事,但不能因为应试教育“唯分必争”,让孩子过度锻炼;更要选择资质达标、安全过关、师资过硬的课外体育培训机构,要适合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不必“逢班必报”,而应适时地陪孩子体育锻炼,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加强亲子关系。
监管部门要加强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加大体育部门执法检查,规范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和课程设置;加强课外体育场馆的安全、质检、消防、卫生、环保等,确保不拥挤、易疏散,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