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农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22-02-27 21:29□封
山西农经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大学生

□封 昭

(宝鸡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农村创业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获得最大化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创业符合21 世纪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应以农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为根基,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最佳路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1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1.1 优势

1.1.1 创业门槛较低

和城市创业相比较,农村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具备低成本的优势,大部分项目只需要投入少部分资金就可以创业,有的行业甚至可以白手起家。如果吸纳当地农户参与创业,通过农户对现有土地资源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再加上当地人的熟门熟路,降低了创业门槛要求,提升了创业成功率。

1.1.2 成熟经验借鉴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市场存在很多空白领域。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借鉴大多数在城市已经发展成熟市场项目的创业模板,积极引进在城市相关市场的成功运作经验,避免走弯路。

1.1.3 市场空间比较富裕

目前农村市场经济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和城市创业进行对比,到农村有更多创业机会。

1.2 劣势

1.2.1 环境的挑战

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短时间之内不能适应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1.2.2 缺少经验

大多数大学生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在校所学书本知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工作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缺乏。如果没有坚定的创业信念和意志,只有创业激情,不能确保创业顺利并取得成功。

1.2.3 缺少创业意识能力

我国现有高等院校的教育制度不能紧跟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大学生农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乡村振兴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发展机遇,大学生创业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1 大学生农村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具备里程碑式的重点工程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能缺少农村地区人才的支持,而大学生农村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带动当地农户再就业[1]。大学生在农村创业过程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本身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激情,这都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可缺少的元素。大学生在创业期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并且自身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2 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大学生创业市场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农村创业是拓宽当前就业渠道的重要路径。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以2%~5%的同比增长率不断增长,但大学生的就业率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竞争压力大、市场规模小等形势,并且就业区域十分集中,全国分布不太均衡,大学生区域就业扎堆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农村人才建设相比,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另一边是农村地区对人才求贤若渴,人才储备量短缺。农村经济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农村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已经成为后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 大学生农村创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有助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农业生产机械化可以解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为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某些发达国家,机械化农业生产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将机械化应用于土地整理、农作物种植、庄稼管理、采摘、收获、运输、保存等方面,大大提高农业生产速度,增加农作物产量。

首先,大学生很年轻,学习新事物、新经验、新技术的能力远远超过中老年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农业机械化,经济发展理念比较先进。如果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助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其次,部分大学生本身就是农业机械相关专业毕业,加入农村有助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2 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专业素养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期间,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实际生产阶段凭借多年的生产经验,很容易忽略专业技术。自古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一直存在一个错误观念——农民群众种地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多年种植经验。但是,在21 世纪的今天,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很容易限制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全世界角度来说,农业强国很注重农民群众的专业文化水平。比如,日本大学生农民占59%,美国大部分农业管理者具备大学文凭,英国每年有近1/3 的劳动者主动接受农业技能培训[2]。反观我国,农业主力群体多为小学、初中学历,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占比不到10%,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根据相关报告,只有5%的农民可以学习先进知识、技能。基于此,大学生农村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让更多的农民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先进农业知识、技能。

3.3 有助于实现农业管理科学化

现代化农业生产和传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区别。在过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不重视农业生产的管理、经营。但是在今天,农业生产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不论任何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都接受过管理思想的培训,积极引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有助于促进农业管理科学化发展。

4 当前影响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4.1 农民文化素养和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基本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整体角度来说,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相关公共设施也比较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急需一大批具有现代化农业思想、创新意识、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才。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四有”青年开始朝着一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存在耕地荒芜的问题。要想提升我国新农村发展水平,首要解决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的问题[3]。

据相关数据显示,某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有所提升,但还是偏低。农村劳动力中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总劳动力的85%,其中初中占54.1%,小学占26.5%,文盲半文盲占4.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1%,比上年增长0.4 个百分点,其中高中占10.5%,中专占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9%。基于此,农民群众专业文化水平不高,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最大障碍。

4.2 农村干部自身综合素养不符合时代社会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村干部年龄偏大,认知比较落后,不能紧紧跟随时代社会发展步伐。甚至有一部分农村干部没有真正将“三农”政策落到实处,对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技术宣传等方面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特征日渐凸显,我国农产品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打压,农村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渴求比任何时候更加迫切。

4.3 单向的人才流动导致农村发展缓慢

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大量农村优秀青年通过外出上学的方式离开自己的家乡,跳出“农门”,导致农村向城市单向人才流动率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打破城市对农村人才单向“垄断”的束缚,加快人才“回流”步伐,新农村建设很难具体落到实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得不到有效转变。事实上,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到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多是“老弱病残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将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教育、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计算在内,除去农民群众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于生产资料的投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达到5∶1 或者6∶1。上述内容足以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加剧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发展缓慢。

5 以大学生农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

5.1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要彻底改造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促使其和整体市场接轨,这一切都不能缺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

首先,农业生产者在产前需要了解生产市场上所需要的产品,基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要求实时关注各种市场信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构建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帮助农民群众有效规划农业生产,满足市场的基本供需需求。

其次,在产中阶段加强农艺管理水平,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在适当缩减投入财力资源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指导作用,通过相关专家、学者为农民群众提供一定理论支撑,节省日常花销,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并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再次,在产后阶段,农产品进入到流通环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实时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农作物价格。基于此,开发和利用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5.2 加大大学生农村创业教育力度

首先,应对大学生加强创业理论的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对于到农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没有建立全面认知,尤其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的农村发展方向还没有明确认识。对此,需要教育部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开展大学生农村创业理论教育和引导,促使大学生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创业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够实现社会价值提升,教育引导大学生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贡献一定力量。

其次,大学生创业指导具备针对性。当代大学生虽然文化素养较高、知识储备量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创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期间出现各种问题的直接导火索。实现大学生农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融合,以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工作重点,根据当前大学生自身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形势、发展趋势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引导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阶段积极开展调查和分析,准确定位创业项目,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对应的知识学习、研究和锻炼,从而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5.3 有效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

整合大学生创业资源,做好基础工作,给予大学生创业基础保障。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手段,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政策、市场环境等元素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条件。同时,呼吁全社会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给予更多重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积极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农村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学生创业指导,多角度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全程关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和保障。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出台比较宽松的大学生农村创业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确保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资金保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关键条件。

6 结束语

大学生农村创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从农业产业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广大农户的基本生产需求。在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为了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刺激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用来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建设魅力新农村。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大学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