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挑战及对策

2022-02-27 21:27黄之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语类外语职业道德

黄之玥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挑战及对策

黄之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的发展在高校外语教育中也引发了重大讨论。网络信息和技术融入外语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也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高校外语类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在“互联网+”给语言、教学和文化带来的冲击中维护和发展职业道德,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探讨高校外语类青年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教学方式和信息素养、思想观念和师生关系、专业技能和学术道德三个维度的挑战,提出当代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正确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维护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为学生树立信息时代青年的模范道德榜样。

“互联网+”;外语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策略;高校教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1]和《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2]的印发在全国高校中引发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和智慧化改造,智慧课堂、智慧教室等相关教学信息化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得到广泛普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2956 所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在艰难时境下,教育部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3]。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4]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行业井喷式发展,线上教学平台和交流工具纷纷涌现,并在高校外语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在信息社会新时代中,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普遍更善于接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知识,能较快掌握学习“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技能,但时代变革和快速的技术升级更新,使得这些依托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在为教学环节提供便利的同时,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遭到了非传统的挑战。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挑战、在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了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内涵特点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

“互联网+”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作为交流平台,将市场经济所涉及的各行各业有机整合起来,在互联网空间维度里创建新的发展秩序[5]5。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以完成产业升级。将互联网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与一些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意味着“互联网+”可以在各领域、各行业之间进行融合、创新和转换,不受行业和地区限制,自由度高,容易推广和使用,能够极大推动创新力。“互联网+”及其技术给我国的经济领域和教育行业的传统部分带来冲击,创造出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能够对高等教育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同时,“互联网+”的环境极度开放,不受区域限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极少[6]。

“互联网+”拓宽了高等教育空间和可能性,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在思想观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将高校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带入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为主的互动型课堂模式。随着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和流行,“互联网+教育”得到推动,迎来井喷式发展。当代青年外语类教师能较快接受和学习新技术,熟练运用各种移动网络技术和互动平台进行个性化课堂教学,但是,“互联网+”对高等教育传统部分造成的冲击,是所有外语类青年教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职业 道德修养的挑战

(一)对青年教师教学方式和信息素养的挑战

高等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在线化的革命,使得大量、繁杂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信息纷涌而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作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外语类教师,必须要有能力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出对教学和科研有益、价值量高的信息。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检索、发现和判断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外语类教师,有能力、有途径获取一些最新的国外教学资源和信息,这就更要求外语类教师在找寻教学资源和信息的过程中擦亮眼睛,谨慎鉴别信息来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也是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责任所在。这既是对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极大挑战[7]。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时代共进。此外,“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公开课、泛雅教学平台、资源共享课等新型教学技术资源令人目不暇接,在这种趋势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不仅需要适应这种教学技术的迅速升级,还需要在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更要做好迎接教学资源和技术时刻更新换代的准备。这种教学模式的迅速转变也给青年外语类教师们带来了压力与挑战。

(二)对青年教师思想观念和师生关系的挑战

在很多高校教师的传统观念中,“互联网”这一概念仅仅属于信息技术领域,似乎与外语教学关系不大,在“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后,许多外语类教师对于这一新概念表示不理解、不接纳,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以及“互联网+外语”理论和应用的发展,让许多高校教师认识到,“互联网+”这个概念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学科领域,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衍生工具进行教学,这无疑打破了外语类教学中对于互联网工具概念的传统观念,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造成了挑战。“互联网+”给高校课堂带来了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许多青年教师仍秉持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的互动维持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应用、投屏、互动回答和实时讨论等现代课堂技术早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何借助上述技术让课堂“活起来”,在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增强信息素养,这给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互联网+”所衍生的多样化在线授课和交流平台及工具,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老师在线讨论、答疑,使教学过程更加便捷,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特别是外语类青年教师,对国内外在线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使用频率高,能接受在线答疑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摒弃了传统的仅在线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师生间的交流更加平等,这有益于加强师生互相了解、加深师生感情,但也在无形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三尺讲台”的概念,传统的“尊师敬长”的边界开始逐渐模糊。由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思想先进和开放,部分青年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受到了挑战,容易因未正确掌握与学生交流的尺度,使学生对青年教师缺乏敬畏之心或产生错误交流观念,导致师生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交流时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对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术道德的挑战

“互联网+”因其多样性、融合性,给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带来了极大挑战。青年外语教师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慕课等网络课堂的兴起,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的知识,学生能轻易从多样化的网络平台上获得在课堂上没有涉及的知识,甚至轻易从一些国外网站了解知识等,这无疑是对教师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一项较大挑战。而一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尚有不足,缺乏对自身课程的深入认识和专业发展的准确预判,在面对如此便捷的信息技术环境时,容易出现课程内容安排与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方向脱节,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8]。同时,由于网络提供了科研和学术的广泛信息,许多青年外语教师能够获取其他语种的科研文献和学术著作,认为找到了一条学术发展的“捷径”,容易违反学术道德,做出学术不端、影响学术公正的行为,从而影响到青年外语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对“互联网 +”挑战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

在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受到挑战的形势下,广大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在课上,教师可帮助梳理知识点,着重于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和技巧,而非一味地强调知识的摄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于外语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增加师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使得语言学习的教和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设计上,青年外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在线课堂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9],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外语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操作技术、资源获取难度等,作为青年教师,应客观认识这些问题,并将其视为改善和突破当前教学模式的动力[5]6。青年外语教师也可以应用这些技术,迎合“互联网+”的时代发展,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学校部门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构建高效的网络反馈机制,同时通过工作坊、名师课堂、研修班等形式,提供专业培训,以让青年教师便利地学习和构建专业知识,推动教学的更好发展。

(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

利用新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能增强青年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10]。从信息化技术运用、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到团队协作都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科研项目、教师教学竞赛、学科专业竞赛等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活动,也都借助网络平台和软件技术来实现,因此,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在把握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主动学习信息化网络技术,拓展沟通渠道,与学生、教师团队增进了解,达成学术共识。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参与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检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教学、远程教学等方式,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利用一些网络技术工具制作微课,这既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新常态,也能极大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除信息素养外,在“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也十分重要,面对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一些学生由于阅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网络上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和言论误导,因此,青年外语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上的信息,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重要组成[11]。青年教师可以就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线下、线上教育,把国内外优秀和积极的思想和文化引入外语教学的过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正确认识并处理“互联网 +”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青年教师应当意识到,即便进入“互联网 +”时代,教师应首先立德树人,先与学生建立良好、正面的互动关系,再培养学生形成线上线下的长效有益的互动。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从“知识固守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要确立终生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的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12]。在这种条件下,师生间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外语专业的学生经常接触国外文化思想,在与老师的交流上也经常采取随意、开放的态度,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背景下,师生采用线上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青年外语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为学生答疑解惑,但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使得在网络上的交流既不过于突破传统的师生界限,又能满足学生和青年老师间高效、良好交流的需求。

(四)维护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13]。“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价值观不断涌现,高校的青年外语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理解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在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的同时维护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青年外语教师有机会在专业发展和教学实施中与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等的工具和新兴技术互动,这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和教学知识,同时也应思考在“互联 网+”时代下的教学过程道德考量,如教育公平问题。与之相辅,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14]。同时学校和政府部门,在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网络技术的相关培训时,也应当重视与网络教学技术和应用相关的道德修养培训,可以规避一系列由于不当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导致的问题。在面对触手可及的海量学术资源时,青年教师必须坚守底线,保持学术和教育的初心,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高校青年的积极榜样。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修养等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技能是青年外语教师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青年外语教师应学会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到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是未来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外语类青年教师应尝试走出舒适区,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思考、创新和实践,这不但能帮助外语类青年教师应对新时代新挑战,也能给全国高校在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德育意识方面带来借鉴意义,从而应对高等教育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2022-09-28].http://www.go v. 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EB/OL].(2016- 04-21)[2022-10-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4/21/content_5066570.htm.

[3]北京市商务局. 2022年“互联网+流通”创新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政策解读[EB/OL].(2022-06 -06)[2022-10-12].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206/t20220608_2732124.html.

[4]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13)[2022-10-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5]师晓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

[6]李佳容,陈娟娟.“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3):124-125+ 132.

[7]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 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92-94.

[8]徐姗姗.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J].艺术科技,2019,32(10):203-204.

[9]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 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17-122.

[10]郭创,杨健,易爽,崔延杰,李雪纯.新冠疫情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商展经济, 2020(5):72-75.

[11]郑雅婷.“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8):134-135.

[12]李佰鸿,马春娟.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2020(14):165-167.

[13]潘阅.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18(11):106- 107.

[14]Celik I.Towards intelligent-TPACK:an empirical study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ethically integr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based tools into education [J/OL].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2-08-29) [2022-10-28].https://www. Sciencedir ect. com/science /article/pii/S0747563222002886.

G711

A

1672-1047(2022)06-003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6.09

2022-11-0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端商务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X2020024)。

黄之玥,女,湖南益阳人,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外语职业道德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