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姚颖超
乒乓球台、搏击台、跑步机、划船机、操房、体适能训练区、淋浴室……2022年11月19日,位于鄞州区姜山镇陈家团村文化礼堂二楼的百姓健身房揭牌开馆。每天只要1 元钱,居民便可以成为健身房的会员,锻炼身体。据悉,陈家团村为了带动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投入超过100 万元,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把健身房开到百姓家门口。
在宁波,像陈家团村这样把百姓健身房开在家门口的并不是个例。为了带动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行动,2022年,宁波实施“甬有健身”行动。截至2022年11月15日,宁波新建百姓健身房85 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0 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3 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10 个,共计138 个体育设施;体育技能公益培训1189 万人次(含线上)。
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全民设施不足的短板,宁波出台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资金补助实施细则,对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街道(镇乡)级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村级全民健身广场、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游泳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多类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明确了建设标准及补助经费。
推进“甬有健身”行动的“拦路虎”之一,就是空间。人多地少,尤其是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成片的、上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用地较为匮乏。为此,宁波动员各地积极盘活“金边银角”存量资源,充分利用老旧厂房、高架桥下空间、违章建筑拆后地块,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健身设施。鄞州区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近1 万平方米的首南体育公园,宁海县利用废旧厂房建设了3 万多平方米的霞客体育公园(二期),镇海区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了4000 平方米的村级全民健身广场……这些从“金边银角”里变出的空间,不仅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桥下空间、废旧厂房环境差、管理难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健身环境,使周边市民深受其益。
同时,宁波以举办赛事、开展培训为引擎,提高场地使用率、知晓率,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赛参赛,提高群众运动热情。2022年,宁波在基层体育场地举办赛事活动1000 余场,参与群众20 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