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琼姬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 2022)。每个学段、每个学科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小学英语教育也不例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单独承担所有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各个学科通常基于本学科优势,重点发展一些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则重点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鲁子问 2017)。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应关注这四项素养目标,构建高效课堂。下面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探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英语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逐渐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的语言手段,有效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并进行人际交流(教育部 2022)。
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隐性的语言知识教学
小学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和语感。小学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包括字母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课文教学等,宜采用隐性的教学方式,不宜专门讲解语言知识。例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1 Let’s spell中er读作/ə/的拼读规则,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采用学唱歌谣的方式让他们感知。首先,向学生呈现以下歌谣:
My father is a driver.He likes to eat hamburgers.
My mother is a farmer.She likes to drink water.
My brother is a teacher.He has a ruler.
My sister is a writer.She has a computer.
其次,让学生关注单词中画线的部分,尝试读整个语句、单词。再者,让学生听录音感知语音,然后进行跟读练习。让学生通过听、唱、读的学习方式感知er的读音,而不进行er读作/ə/的讲解。
又如,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不宜对相关概念进行讲解,而应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感。首先,向学生展示教材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用be doing的结构告诉学生图片中的动物正在做什么,使他们通过看、听的学习方式充分感知be doing的结构。
然后,一边做出跳跃、吃东西、喝水等肢体动作 ,一 边 说 “I am jumping.”“I am eating.”“I am drinking.”等。如此,学生能更好地感知be doing的结构和用法。
在多次操练后,通过游戏活动进行必要的巩固拓展练习,让学生记住所学结构,而不进行语法结构的讲解。
2.逐步发展语言能力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虽然学生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4中就学习了“He lives in Australia,but he studies Chinese.Does Oliver do word puzzles every day?”等语句,但可能直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还存在运用这一结构的困难。所以说,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再如,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中就出现了一般过去时,此时教师只要求全体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语义、少数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到五年级学生再次学习一般过去时时,可以要求全体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语义、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运用、部分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运用;到六年级时,可以要求全体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语义、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运用。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可以设计如下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活动。
1.语言接触活动
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等,设计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接触活动,引导他们感知语言、观察语言现象。例如,在讲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4 的“What’s this/that?”句型时,教师首先用课件呈现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漫人物图片,让他们看图并运用前两个单元所学句型“This is...,That is...”等谈论图片内容,然后观察、感知this、that的语义和用法。
2.语言学习活动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个在接触语言后进行理解、模仿、训练,达到基本掌握的过程。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幅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让学生看照片,理解语境,然后指着照片中各个家庭成员,向学生逐一介绍。接着,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全家福照片模仿着说。教师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所用语言结构和词汇,并跟读,直至能说出相关语句。
3.语言运用活动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语言运用活动,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英语语言运用活动。比如,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3 My weekend plan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订周末计划;在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2 My week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谈论一周的功课。
还可以是展示语言运用能力的活动或运用英语的认知活动。比如,在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1 My classroom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两幅图,引导学生运用句型“There are/is...”谈论哪个地方有哪些物品、某物在什么地方,如“The fan is on the floor.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等。
小学英语课程作为全过程德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相应的责任,文化意识培养是其核心目标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指通过英语课程发展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使其形成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教育部 2022)。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课程应使他们掌握一些跨文化知识,如国外主要节庆活动等,形成对世界文化,主要是英语国家文化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初步理解。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时机合理的跨文化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跨文化知识教学。例如,在讲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Module 6 Unit 2 Happy Halloween!Part 1 Listen and chant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有关万圣节的文化知识: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作万圣节前夜(万圣夜)。每当万圣夜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千奇百怪的服装、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南瓜灯走街串巷,向大人们索要糖果。
2.潜移默化的品格养成教育
文化意识教育的关键不是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而是品格的培养。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更不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就可以养成的。品格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包括教师的身教、家长的引领、社会的培育等。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潜移默化的品格养成教育活动。比如,要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与学生交流时恰当地说“Thank you!Please!Excuse me.I’m sorry!”等,还可以通过家校协同的途径,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常说“Thank you!Please!Excuse me.I’m sorry!”等。
1.基于教学内容的跨文化教育活动
文化意识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比如,在讲授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Module 4 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Part 2中的Chinese fast food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快餐店点餐模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又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6 Happy birthday!时,教师可以设计通过过生日送礼物模拟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外国人在过生日时收到生日礼物后,并不像我国的风俗先说感谢等客气的话,然后把礼物放在一边,等客人走了之后再拆开,他们是非常高兴地把礼物当面拆开,真心夸赞所得到的礼物。
2.基于活动的跨文化教育活动
在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期间或学校英语节等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设计基于活动的跨文化教育活动。学校、教师可以开展英语童话剧表演、英语故事大赛、英语歌曲演唱、英语诗歌朗诵等,也可以开展英语单词听写等活动。
3.身教为主的品格教育活动
品格教育应该是教师身教为主的教育,教师的身教比说教更有效。比如,在学生帮助教师下发批阅过的试卷后,教师应及时说“Thank you!”;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忙后说“Thank you!”,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语言体现英语国家民族的思维特征。英语学习有助于发展思维品质。
小学生处在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设计促进其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即能够逐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二是语言性思维,即思维活动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
1.基于教材设计的问答活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比如,在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Recycle 1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前看图并回答问题:“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s?”然后,让学生阅读对话,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Who’s David’s Chinese teacher?What’s she like?”接着,教师追问:“Which sentence told you that?”在学生阅读表格部分后,让他们思考后谈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Who’s David’s English/PE/computer/music/art teacher?What’s she/he like?”随后,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老师,并描述出来。在快下课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ich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Why?Do you want to be an(a)English/PE/computer/music/art teacher?Why?Why not?”让学生在课后谈论与回答。这一系列问答活动促进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提升了他们思考、分析、谈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其开放性思维能力。
2.基于学生思维能力设计的思维活动
(1)文字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word puzzle的形式把英语字母、单词设计成学生不易辨识的形式,让他们仔细观察、猜测,然后可以让他们按照这种方式自主设计。这类活动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也可以帮助其记忆单词和训练理解、表达能力。
(2)识图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识图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异同。比如,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4 Then and now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件呈现Part A Let’s talk 两幅教室的图片,以及 Part B Let’s talk两幅有关迈克(Mike)在课堂中的表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表达发展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同时训练名词、形容词,以及句型“There was...There were......didn’t have...Before,sb.was adj..Now sb.is adj..”等的运用。在完成以上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并谈一谈五年前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发展其思维的创造性。
学习能力指学生在所有学科学习中应具有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积极调适并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品质。它对于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发展的学习能力主要指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根据需要调适学习方法与策略的能力。
1.渐进性原则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因此,相关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学习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以单词记忆为例,低年级以看图记忆、肢体动作记忆为主,中年级在看图记忆、肢体动作记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语义和词形的记忆,高年级基本可以采用词形记忆的形式。
2.差异性原则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如“I like hamburgers.”这个句子,学生可能都能掌握,但学习方法可能不同。因此,指向学习能力发展的活动设计应遵循差异性原则。
为了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随机学习活动和专题学习活动。
1.随机学习活动
比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Module 1学唱歌曲Hello,how are you?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理解、哼唱并记忆语句内容,在Module 2学习Thank you时,引导学生在Module 1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理解和记忆语义。
2.专题学习活动
随着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设计专题学习能力发展活动。比如,在学生学习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一年后,到四年级引导他们准确记忆单词的拼写,到五年级开始逐步教学拼读规则时,就可以设计词汇记忆、拼读规则等专题学习活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育目标、课程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理念,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