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月君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学区,甘肃 白银)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在朗读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亟须转变朗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借此来进一步提升整体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这对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编者精挑细选,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背后的情感要素和德育要素,充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阅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进入整个文章的叙事背景及情景状态中,这样可以使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走向,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透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久而久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从小学语文学习角度来看,朗读是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在具体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朗读活动,鼓励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逐步进入作者创设的文章情境中,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文章情节走向,由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并提高审美情趣,这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到由文字搭建的情境中,这样可以充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情感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并为未来语言学习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
小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记忆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提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及对部分知识点的记忆程度。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式来讲,学生在记忆文章方面通常是采用背诵的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多次朗读熟读,学生读得越多,那么对文章的意义及文章的内涵理解得也会更多,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朗读文章,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这样可以更好地走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通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会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增加对文本内容及语言知识点的记忆深度。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更侧重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却忽视了朗读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朗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虽然一些教师开展了朗读训练,但只是简单地读一读字词,无法发挥朗读活动的教育作用,甚至一些教师将朗读活动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手段,忽视了朗读的作用,在这样单一式的朗读训练下,学生会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运用朗读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效果,久而久之会出现形式化问题。[3]除此之外,朗读教学的形式和模式方面也存在单一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未能根据朗读活动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也未能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导致课堂所采用的朗读训练形式单一,无法提高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快乐朗读活动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
受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师不重视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对朗读活动缺乏兴趣,他们未能参与系统性的朗读训练,甚至认为朗读活动是枯燥死板的重复阅读,对朗读活动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上文中提到,朗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并增加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深度,但是由于教师采用了简单的朗读训练方式,在朗读内容方面缺乏丰富性,在朗读形式方面缺乏趣味性,因此部分学生将朗读活动作为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忽视了朗读在了解文章、提升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低,从而影响了朗读活动的效果。与此同时,当前部分小学尚未形成朗读风气,班级和校园对朗读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也使得学生对朗读活动的认识程度不足且重视程度不佳。
针对当前存在的不重视朗读教学活动以及朗读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加强朗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充分运用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4]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和家长更关注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对于朗读活动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关注程度不高,但是在当前教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对朗读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和优化力度,使其符合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文朗读活动,可以通过将学生两两分组进行对话朗读来创设阅读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走入这一文本内容中,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整篇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在朗读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透过文章内容进一步感受到陶罐的谦逊、铁罐的傲慢,激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他们爱上朗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在开展课堂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快乐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密切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偏好点,挖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潜力,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朗读教学活动中,借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当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转变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朗读内容并创新朗读形式,借此来提升朗读活动的效果。从这一角度讲,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创设朗读情境来提升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朗读活动水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及情感,在具体的教学及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可以事先结合文本内容及教学目标在网上查找一些诗情画意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准备一些流水的音频制作课件,在朗读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这些音频、视频资料,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这样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其更好地感受乡村人家的美好景色,从而更愿意参与到整个朗读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喜悦赞美之情。[5]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调整课堂评价的内容及形式,更好地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这一角度讲,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快乐朗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朗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及课程目标要求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借助这一评价机制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及快乐,并通过朗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为了充分保证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同时为了提高朗读活动的教学意义,教师首先需要根据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尝试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分析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这不能只看学生朗读的声音以及朗读过程中是否出现误读现象,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融入了情感,在断句方面是否做出了较好的气息调整等。在学生朗读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通过朗读收获了哪些感受,是否对长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是否对作者的创作情感有了更多的感触。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朗读的意义,从朗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调整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朗读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由此来提升朗读活动的综合效果,并发挥其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作用。
从小学生角度来看,教师是首要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发挥示范教育作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示范作用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榜样。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接触一篇新的文本时会面临较大的朗读困难,因此教师做好示范朗读至关重要,通过一两次的示范朗读,可以使学生大概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内容以及思想情感,同时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朗读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朗读,并注重情感渗透。学生通过自我朗读来提升体验感和参与感,并通过对照教师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断句表达来提升自己在朗读方面的技巧性。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时,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在读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时饱含深情,引导学生进入这一文章情景中,在示范朗读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跟着节奏和步骤朗读这一段内容,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情感以及作者透过文字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朗读活动作为一个示范教育内容,通过在班级范围内开展朗读比赛等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朗读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由此树立朗读标兵,有助于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朗读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好地借助朗读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大多文章中有不同的人物角色,尤其是一些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其中不同角色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来开展朗读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挖掘不同角色的内在情感价值,并理解文章背后的内涵及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丰富朗读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提高对文章不同角色差异性的认知,进一步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扮演角色朗读来提高兴趣,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久而久之有助于实现心领神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故事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自我情感融入课文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实现设身处地的想象和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小女孩,并体验她一次次划火柴之后的喜悦与火柴燃尽之后的伤心,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音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背后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跟着角色的情感进行起伏,随同主人公时而喜悦惊奇,时而沮丧悲哀,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好地融入整个故事情节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语调、节奏及声音的把握效果,通过这样的多次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角色的思想情感和喜怒哀乐。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还可以挖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兴趣。如在读到“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在这一情景下,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心情又如何?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设身处地地理解文本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活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与传统的朗读教学方法相比,这种创设情境并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的朗读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朗读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朗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这对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朗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遵循快乐朗读这一总体思路,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示范朗读及角色体验活动来进一步发挥朗读的教育意义,这对更好地推进落实教学改革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