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探索

2022-02-27 04:01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职工

张 莉

关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探索

张 莉

[山东大学]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适应学校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勤文化对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列举了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勤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进行了探讨。

高校;后勤文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通过文化来影响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作为高校的服务保障部门,后勤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教育性质,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高校后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后勤文化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欠优、服务理念传统、服务内容单调等问题,加快推进与高质量后勤保障体系相匹配的后勤文化建设工作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有效提高文化建设质量的策略,以期为推动高校后勤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一)后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工作主要是以师生为中心,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高校各部门包括后勤单位共同承担为党、为民、为国育贤的重大责任。新时代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主要包含服务保障、实践育人两个方面。服务保障特点决定了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是学校事业稳固发展的保障;实践育人则包含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强化实践能力、塑造强健体魄和提高文化修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二)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这一内涵,全面推进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将服务保障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融合,把主动服务师生的理念转化为推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3]“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树立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服务育人的后勤文化理念,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校园,让服务保障工作成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效路径。后勤工作特点往往是“点多面广链条长”,主要原因就是后勤业务种类多、复杂,相应的人员数量大、分布广,加强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形成主动服务、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等一系列符合职工需求、后勤需求的文化理念和氛围,引起广大职工的共鸣,凝聚后勤力量,形成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后勤新面貌,推动开创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新局面。

二、后勤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足,缺乏长远规划

文化建设是一项目标明确、受众明确、内容明确且需长期坚持并不断调整方案的工作,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同样需要以服务师生为目标、以团结引导职工为宗旨,科学谋划建设工作、制定建设方案、落实主体责任、督导考核文化建设成效。但不少高校未能制定后勤文化建设长远计划和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产生工作目标不清、思路不明等问题,影响受众接受文化熏陶,导致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全一致,后勤力量凝聚薄弱,削弱了后勤服务育人的成效,制约了后勤事业的发展。

(二)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理念

后勤文化源于后勤事业长期发展之中,影响着职工们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工作模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由于服务保障工作的自身特点,广大职工往往聚焦和奔波于具体事务,对后勤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思考不深入、探索不到位,缺乏创新思想和创新方式。部分高校在后勤精神层面,缺乏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照;在制度层面,缺乏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物质层面,缺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的物质文化载体。

(三)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力不足

后勤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这里的人包括建设者和受众群体。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文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组织,建设质量就无法提高、建设成效就得不到很好发挥;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服务企业外包人员逐渐成为服务保障主力军,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客观原因,外包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文化建设难以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四)宣传力度薄弱,总结经验不全

后勤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得到职工认可,还要让师生满意,一些高校后勤单位由于长期把精力用在服务保障具体事务性工作上,缺乏对后勤宣传工作的深入研究和谋划,导致师生对后勤不了解,对后勤工作范围、业务领域以及工作质量认识不到位。尽管后勤人的口号是“勤于人先,甘于人后”,但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也需要广泛传播,通过及时总结经验、树立榜样、大力宣传后勤的典型事迹和工作成绩,让他们得到学校和师生的认可,增强职工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后勤队伍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把服务做好、品质做高的信心。

三、后勤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对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首先需要明确后勤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后勤力量,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后勤事业发展,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顶层设计、长远谋划,坚持层层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牢固树立以后勤职工为核心的思想,把文化建设工作贯穿于整个服务保障工作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

(二)丰富后勤文化建设内容的载体

丰富后勤文化建设内容的载体,建立涉及后勤全体职工、贯穿工作全流程以及全方位的文化建设体系。精神层面,挖掘后勤文化资源,发现自身特色亮点,形成耳熟能详、广泛传播的口号,助力职工入脑入心入行。制度层面,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范围、标准、质量以及岗位职责。物质层面,在涵盖后勤职工“衣食住行”等内容方面,通过打造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生活、满足需求的有形载体,譬如统一的物业标识、工作服装、住宿条件等。

(三)提高队伍培训质量

加强后勤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根据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一方面,通过设立通识素养和通用技能课程,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帮助开拓眼界视野、提升格局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培养管理思维,并提升日常管理服务技能与水平;另一方面,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需要,每学期开设物业、能源、修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丰富知识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做好业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综合、全面的教育培训,不仅能有效提升职工自身能力,也为不同领域职工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更好地团结职工。

(一)大力宣传后勤文化

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需要借助载体不断广泛传播,后勤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宣传引导,把优秀党员、职工骨干等服务保障人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后勤内部和学校及社会层面的线上宣传媒介讲好,广泛宣传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不断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增强服务保障人员的自豪感、自信心。

四、结语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破除后勤事业发展传统思维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后勤发展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内涵支撑,对提升高校后勤的形象,增强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袁健.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6(06):8-9.

[3]胡博.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问题剖析与对策建议[J].高校后勤研究,2018(03):51-52.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