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如 葛 强 朱世敏
江西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路径研究
杨 如 葛 强 朱世敏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省红色资源丰富,不论是物质形式的还是精神形式的红色资源都几乎遍布江西全省,这里承载着先辈们坚定不移、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患难与共、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江西红色精神,不仅要讲好江西的红色故事,还要把江西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发挥更大的价值。将江西省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既可以解决现阶段思想政治课堂内容枯燥和稀少的问题,还能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因此,将江西省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路径的研究很有现实价值。
红色资源;思政课堂;红色思政;爱国教育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提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革命发展新画卷。”2022年是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和江西安源煤矿工人运动100周年,江西是重要的革命老区,为共和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江西的红色文化独一无二,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因此对江西红色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很有意义,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发挥其价值。
资源是一种可以为人类所利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财富。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类,红色资源属于社会资源,其特点便是“红色”,可以理解为新文化运动后先进的革命文化资源。在精神层次上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精神,物质层面上则是承载这些红色精神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纪念物品、英雄事迹、文学影视作品等。红色资源是党和人民军队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勇敢无畏、奋斗不息的红色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所有中国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2]
思政课堂即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弘扬爱国主义,承载着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任务。2005年,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案,本科的思想政治课有4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必修课构成里既有政治理论、历史纲要,也有道德修养和法律常识的篇幅,整体来说教材课本的内容比较全面。
江西省的红色资源既有物质形态,也有精神形态,遍布江西省的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都闪耀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诠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江西省的红色景区资源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江西绝大多数的红色历史都有物质形态的纪念馆作为依托,对应的红色精神也以此为载体。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在物质形态上有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铜鼓秋收起义博物馆、方志敏纪念馆等红色景区等。此外,江西的红色诗词以及民谣话剧等文化作品丰富,比如毛主席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 井冈山》等,根据江西革命历史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也非常多,比如《闪闪的红星》《井冈山》《建军大业》等。精神形态下的江西红色资源也比较丰富,井冈山精神、建军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集中体现了在江西的革命先辈坚定不移、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患难与共、勇于开拓的红色精神。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几乎遍布江西全域。目前,江西省拥有121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均每个地级市就有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如此,几乎每个江西的地级市都有比较著名的红色景区,比如,南昌市有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赣州市有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景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吉安市有井冈山景区、三湾改编景区,萍乡市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广场,上饶市有集中营革命旧址等。红色的遗迹和遗物遍布江西全域,江西的红色故事更是被全国人民铭记,比如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以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等等,相应的红色精神也是被全国人民传承。
江西的红色资源拥有较高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史料价值、精神价值、育人价值和经济价值。[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战争年代,江西革命老区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江西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革命理想、革命宗旨的最初实践的地方,后世回忆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激情澎湃的日子,对于凝聚文化向心力和保持思想团结性非常有意义。江西山水秀丽,毛主席在江西写、为江西写的诗词高达13首,远远多于其他省份,《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 井冈山》《清平乐·会昌》更是脍炙人口,这些诗词大多描写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斗争实践,表达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承载着毛主席对祖国完整统一的殷切期待,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江西的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争取人民自由与幸福的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勇敢无畏的红色精神。江西的每一处红色遗迹、每一个红色遗物都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都是红色精神的承载者。红色精神在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有重大的意义,让高校学生了解红色资源、接纳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培养民族自信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高的价值。
截止2022年6月25日,在知网论文数据库里以“红色资源”为主题检索词,共搜索到10915条结果,以“江西省红色资源”为主题检索词,仅有147条结果,这与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专家学者对江西省红色资源的研究相对而言太少,对江西省的红色资源重视程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江西省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不足的现状上。
江西省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在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政府为了让本土青少年了解并接纳本地的特色文化,通常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比较重视,这不仅仅体现在编写包含本地红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并安排专门的课时让学生学习,每年还会定期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本地的红色景区进行参观,接受本地特色红色精神的熏陶。然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各院校大多对学生的红色思政教育并不是很重视。思政课堂的老师大多只会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课堂也较为枯燥乏味。此外,全国各地大多数都在使用相同的教材,这可能会导致课本内容失去一些地方的特色,一些地方的特色红色资源以及地域文化难以在思政课堂上得以体现。虽然江西省的红色资源丰富,但是在思政课堂上,由于大多数教材上没有单独的江西红色资源的专题,所以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匮乏。
江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红色精神曾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乃至辐射整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人民军队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才取得最终的胜利,所经过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故事、遗址、遗物,这些是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让江西大学生通过了解、接触本土红色资源,最终接纳并践行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两个纳入”是指将江西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提高对大学生红色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纳入当地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体系中,在思政课堂里丰富红色资源的内容。同时,为提高思政老师的积极性与教学质量,适当地引进红色思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也有较多益处。
1. 将江西红色资源纳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体系
高校思政课堂缺乏红色资源的相关内容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与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意愿和重视程度不足,所使用的教材中也缺少当地红色资源文化的相关内容,这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缺少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堂的融合。高校应当提高思想站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贯彻好。应当把江西省红色资源相关内容编撰进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中去,增加地方红色资源的篇幅与教学内容,把地方红色资源充分地与高校思政课堂融合,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接纳本地红色文化精神。
2. 将江西红色资源纳入思政课堂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考核教学质量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把江西省红色资源纳入思政课堂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促使教师改进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让红色教育增加上课的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可以采取学生反馈评价与督导教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建议高校在课程期间和结束时向学生征集任课老师情感投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的评价,建立赛课机制与督导进课堂听课的机制对思政老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考评打分,也是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形态多样,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思政课堂课时短,教学场景固定,教学方式较少,很难让学生较全面深刻地向了解红色精神,建立“课堂+”的红色思政教学模式,联系课堂内外,组织学生课外参观红色遗址或景区,开展VR智能多媒体教学,建立“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平台,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多场景、高密度、全方位地接触红色文化资源,理解红色精神的核心要义,传承优秀的红色基因。
1. 建立课外实践机制,多场景开展红色教育
红色遗址、遗物是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等红色景区的红色遗物集中,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育人价值。单纯的思政课堂上的言语教学很难全面地展示红色资源的特征及价值,红色思政教育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高校有序组织学生对周边的红色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红色遗物,聆听起伏跌宕的红色故事,接纳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红色革命精神。
现阶段,虚拟现实(VR)技术逐渐成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佩戴相关的仪器可以使得体验者深度沉浸到这个空间里去。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直观性、真实性、泛在性,能够给体验者较好的体验感和交互感。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购进虚拟现实设备及红色VR资源,在校内建立VR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校内的VR红色教育基地体验,这样既可以跨越地域的局限,又能够丰富红色资源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接纳程度和兴趣,符合新时代红色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5]
2. 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多维度开展红色教育
如今,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红色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或红色景区。目前对高校学生互联网线上思政教育影响较大的是“青年大学习”和“学习强国”平台,然而以上两个平台内容偏向综合性思政教育,带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思政教育内容不够集中。[6]同一地区高校可以与当地文旅局、红色景区合作整理建立线上红色资源数据库,各地区开放共享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信息。建立“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平台让红色资源在互联网上获得全新的存储方式,不再受环境和人为的影响,可以实现永久保存,学生乃至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开放获取红色资源资料,学习红色精神文化,这能够将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放大化。
[1]唐智.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合与调适[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02): 85-89.
[2]初金哲,王少敏.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3):143-146.
[3]阳玉珍.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今古文创,2020(24):89-90.
[4]李健芸.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探索——基于粤北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3):101-104.
[5]金乐.虚拟技术助力红色文化思政课发展——以江苏红色文化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7):10-12.
[6]李静娴.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对高校思政网课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20(09):65-66+70.
(责任编辑:赵鹏程)
2022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需求视角下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 的成果(项目编号S20221040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