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勇 丁正邦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嘉兴 312000)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体育训练的价值和作用正在不断凸显,对于正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而言,能否具备较强的规矩意识是能否有序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前提,而防伤害策略则是保障体育训练有效运行的关键。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重视专业素质及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将身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以高校体育训练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规矩意识和防伤害策略对高校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对训练形式缺乏创新,对训练安排缺乏科学设计,导致高校体育训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凸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思路,从高校体育训练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规矩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并且在不断创新防伤害策略的情况下,真正保障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体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效落实防伤害策略是保障体育训练实效性的关键,在学生具备较强规则意识的情况下,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效果和预先设计目标关联度高,学生能够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真正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对防伤害策略的制定和落实,则强调教师对体育训练要有科学规划,即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的情况下,真正拉近彼此的距离,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提高体育训练的实施效果。这样一来,体育训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强化的推动力,在积极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体育训练效率也能得到相应提升。在教师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高校体育训练的价值和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凸显,学生在具备较强规矩意识以及防伤害意识的同时,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各项体育训练活动,进一步保障高校体育训练的实施效果[1]。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状况,通过对规矩意识的培养以及对防伤害策略的全面应用,教师能够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状态,无论是体育训练带来的身体素质变化,还是在参与锻炼过程中心理状况的变化,这些都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2]。此外,由于高校体育训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规矩意识培养得到强化,防伤害策略得到全面落实的同时,高校体育训练的整体价值和作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能够真正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良好的规矩意识能够成为学生不断自我约束的动力,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相应的进步与提升。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优化,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以体育训练为核心,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得到进一步保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高校体育课程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除了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外,高校体育教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德育品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基于对体育训练的全方位优化,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真正增强规矩意识,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身。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也是围绕体育训练对学生进行的多元化指导,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动力,在积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听从教师安排的同时,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能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竞争力[3]。
培养学生体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深入推进体育训练活动全面开展的同时,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且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同时,真正推动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理念,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转变对体育训练的态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强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规矩意识的培养以及防伤害策略的践行,开展高校体育训练活动,就意味着教师能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指导,无论是对体育训练项目的拓展,还是对学生体育训练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统筹和协调,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也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教师的有效推动和积极影响,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并且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成长,这样一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凸显,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成长也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和发展[4]。
规矩意识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中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能力和意识,在学生具备较强规矩意识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有效布置体育训练任务,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策略,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和规划完成体育训练,能够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从而推进防伤害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与落实。从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规矩意识较强的情况下,教师能够通过良好的规则设计以及科学的教学规划,满足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相关需求,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真正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基于师生协作,拉近彼此距离,在具备加强规则意识的同时,学生能够避免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在教师的科学规划和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调整。
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是保障体育训练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学生提高体育训练效率,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不仅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同时也会让学生身心发展受到影响[5]。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规矩意识,才能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流程参与体育训练,无论是对体育项目的规划,还是对体育流程的协调,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在良好的体育训练计划推动下,学生训练效率能够得到提升。防伤害策略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具备更强的规矩意识,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并且按照教师制订的训练计划以及相关活动进行深入思考,与此同时,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规矩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做好对相关活动的科学规划,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及时调整。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做好对体育训练教学机制的全面优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忽略了规矩意识的价值和作用,没有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应的指导活动,这就导致学生的规矩意识相对薄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表现仍然有待提升。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规矩意识培养活动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通过规矩意识的全面渗透,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对学生科学全面的指导。目前,教师只是将培养学生规矩意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任务来展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要求的习惯,却忽略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规矩意识的重要性。由于规矩意识的培养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反馈不够积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凸显[6]。
培养学生规矩意识依赖于教师科学全面的指导,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只是强调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规矩意识渗透的全面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规矩意识培养效果较为有限,教师很难真正做好对学生科学全面的引领。在组织和实施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状况把握不够充分,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训练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和作用,虽然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体育训练计划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但在规矩意识方面的渗透仍然缺乏全面性。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对规矩意识的延伸,只是在体育训练方面提出要求,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成长中的整体表现,这也导致规矩意识的渗透不够全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难真正将规矩意识融入生活以及后续的工作[7]。
在制定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对防伤害策略的针对性设计,通常只是强调常规性的教育和指导活动,没有真正突出防伤害策略的针对性,只是从整体设计和规划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而没有真正做好针对不同训练项目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这也导致学生对防伤害策略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防伤害策略的运用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防伤害策略制定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实现对防伤害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防伤害的效果较为有限。
在有效渗透高校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对防伤害策略的创新和优化,通常指的是按照常规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没有真正考虑防伤害策略的多元化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时的认知和体验不够全面,他们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难以实现学习状态的及时调整。许多教师只是将防伤害策略作为高校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及实际反馈,这也导致防伤害策略的价值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凸显,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不够成熟。在策略创新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全方位的调动,极大地阻碍了体育训练活动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
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高校体育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体育文化的全面渗透和落实,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并通过这样的形式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感悟,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强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提高综合素质。应当根据不同体育项目,对体育训练的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在有效突出体育训练活动趣味性的情况下,真正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观念的及时转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借助精彩的体育赛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运动的具体规则,并且转化为相应的体育训练项目,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既有的规则下参与体育训练,并且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真正强化规矩意识[8]。
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是保障体育训练活动全方位落实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规矩意识不断强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将规矩意识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监督学生的体育训练行为,并且作出明确清晰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真正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影响下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在主动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善对体育训练的监督和管理,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既要学会总结学生的成长规律,也要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成长环境中接受的考验,真正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和指导,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和培养,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和提升。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是保障高校体育训练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从防伤害策略的角度出发,对相关设施建设作出一定的尝试,在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真正突出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调整状态。防伤害策略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一方面,根据体育训练项目的场地和设备支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出一定的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的真实反馈和体验,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价值和作用,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成为防伤害策略制定和完善的依据。
基于体育训练的教学设计是保证高校体育训练中防伤害策略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学生科学全面的指导,在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有效凸显学生主体价值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在主动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强化。做好对体育训练的科学设计和规划,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统筹能力,既要积极听取学生的相关反馈,也要考虑体育训练项目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价值和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教师的帮助,获得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之前,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热身活动,或者在选择体育训练项目时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体育训练的强度,从而有效基于教学设计,落实防伤害策略。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体育训练中规矩意识的培养及防伤害策略的落实工作,是保障高校体育训练价值和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在开展高校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创新体育训练实施方式,做好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在日常教学中基于监督和评价,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在有效突出规则意识和防伤害策略价值的同时,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教育和指导,让高质量的体育训练活动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推动力,从而有效实现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