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个案探究
——以“文件检验”课的“四三二一”模式为例

2022-02-26 09:42霍长野欧阳国亮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检验

霍长野 欧阳国亮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化,公安院校的办学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必要性与示范性。现阶段我国的公安院校都普遍开设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由于其属于理工类专业,因此相较于带有文科性质的某些公安专业而言,其“课程思政”实践操作更需讲求技巧。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代表性课程之一的“文件检验”课程,在公安院校中开设的历史悠久,它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不仅仅传授专业技术,而且还传递大量的思政元素和价值范式。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导向下,本文拟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课程为个案,探析其课程思政的“四三二一”实践方式,以此为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若干参考思路。

一、“文件检验”课程思政“四三二一”模式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就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和实践路径。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这四个字,很有必要认真研读三次会议的精神:第一次会议是2016年召开的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第二次会议是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第三次会议是2019年召开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这三次会议都提到了“课程思政”问题,对如何开展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和理念,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文件检验”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要把各模块内容及核心知识点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到文件检验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在内涵上,本课程的“四三二一”模式是指讲授“文件检验”时为了达到课程思政目标所采取的知识组织形式、内容讲授方法及采取的中心理念。其中,“四”指本门课所包含四个内容模块,这是文件检验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对象;“三”是指本门课程各个内容模块有三大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切入点;“二”是指在这门课程教学中把模块内容进行思政转化的两条路径,也即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具体方法;“一”是指这门课进行课程思政所坚持的核心原则。

“四”“三”“二”“一”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逻辑上相互递进。“四”代表内容,“三”代表方法,“二”代表途径,“一”代表原则。只有先理顺清楚“文件检验”的思政内容,才能探索其课程思政的方法。在寻求到了方法以后,就必须探索把内容转变为思政的路径,最后再回归到一个原则中去,那就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二、“文件检验”的四块内容及所含思政元素

文件检验既是侦查技术中的一种手段,也是司法鉴定中的一门技术。从内容体系上来说它包含四大方面,分别是笔迹检验、言语识别与鉴定、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其中,笔迹检验主要解决笔迹特征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笔迹的同一认定等核心问题,言语识别与鉴定主要从案件语言入手解决个人身份属性和同一认定问题,印刷文件检验主要解决印刷方法鉴别、印章印文同一认定等系列问题,污损文件检验主要解决文件伪造、涂改、添加及形成时间等系列问题[3]。这门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文件检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树立良好的文件检验从业观念,为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从这些内容可见,文件检验与思政是密不可分的。

这四块内容中,有些思政元素是“显性”体现的。我国老一辈文件检验专家贾玉文、陈明春、岳俊发等人,在编写教材时就曾在内容中大量引用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经典论述。例如《文件检验学导论》就引用了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马克思关于物质运动与静止相统一的有关论述来阐述笔迹检验、印章印文检验机械比对的危害[4]。《言语识别与鉴定》引用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矛盾论的特殊性”的论述来说明个人言语特征的本质与规律[5]。这都做到了文件检验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原理的统一。

有的思政元素是“隐性”体现的。我们将《文件检验》四大板块的内容进行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提炼如下“隐性”的思政元素:

第一,文件检验发展史彰显制度与文化自信。这门课梳理了自秦代以来文件检验的发展成就,揭示了我国古代文件检验技术在当时的国际地位,体现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文件检验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这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具体阐释了文件检验这门技术如何发挥作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来保证公平正义。

第三,文件检验中反映出来的法治制度。文件检验是一项严谨的技术,其过程涉及司法领域的众多规章制度,客观上反映了司法制度变迁、法治文明建设等众多内容,彰显了制度自信。

第四,文件检验折射大国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完备的文件检验理论体系和方法,其中很多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原创技术,在国内刑事技术领域具有示范意义,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第五,文件检验蕴含了崇尚科学、追求严谨的价值观念。文件检验的各部分内容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张在科学理论指引下进行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完善理论,以此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追求。

此外,这门课程内容还蕴含有科学看待各民族语言文字、辩证看待文件检验各类对象、勇于献身投身于公安技术事业等思政元素。可以说四部分内容中的每一块知识点都可以提炼思政元素。实际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其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支撑,这些理念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追求真理的精神、崇尚科学敢于质疑的态度以及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念,等等。就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刑事科学技术》这门课而言,其思政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刑事技术知识理论的同时,理解党所坚持的政治理念、思维方式,领会今后从事公安工作过程中应坚守的做人做事原则,把思想政治观念同刑事技术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奠定意识形态基础并指导其实际工作的开展。总之,公安院校每一门课都蕴含着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如何维护社会安全和国家稳定的价值理念,思政元素更有显性特征,也更值得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三、“文件检验”课程的三个思政切入点

尽管“文件检验”课程所含的思政元素众多,但在讲授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就很可能导致泛泛而谈、缺乏深度,更不可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基于如是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组坚持从宏观入手,根据“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要求,瞄准了这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结合的三个主要切入点:文化自信、国家安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同志于2016年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自信”的基础上补充的一个重要理念,由此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同和尊崇祖国的文化[6]。“文化自信”与“文件检验”四部分内容都有十分契合的切入点:

首先,笔迹检验部分涉及大量的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汉字形体的演变、书法体式、我国文字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源流等,这些知识既是笔迹检验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现实载体。对这些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突出其文化育人属性,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认知,领略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增强其文化的自豪感与尊崇感。

其次,印刷文件检验涉及我国自古以来印刷方法的变革知识,特别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对促进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些方法至今依然在发挥作用,它们既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重点阐释我国古代发明的印刷方法如何影响世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再次,言语识别与鉴定部分包含了中国汉语方言种类、分布等知识,方言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呈现。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领略中华语言的多样性。

最后,中国古代的一些典籍如《折狱龟鉴》《疑狱集》《棠阴比事》中就记载了很多与今天污损文件检验方法和原理相通的案例,积累了判断印章真伪、朱墨时序、字迹增删的方法。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司法检验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些方法比国外早了近千年。在中国法制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述这些内容既涉及我国文化多样性又涉及我国古代司法文明成就,蕴含了深刻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范式,通过学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其对文化的认知和自信。

(二)国家安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阐释了国家安全的十一个方面[7]。“文件检验”与其中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直接相关。在讲授这门课时,可以重点讲述“文件检验”这一技术手段是如何服务上述三方面安全的。

首先,服务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国家经济安全,微观层面是社会各领域经济安全。文件检验技术可以直接解决金融诈骗、非法融资、合同伪造等案件中的疑难文件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挽回经济损失,间接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

其次,服务社会安全。社会安全关乎百姓的根本利益,文件检验领域通过笔迹检验、印章印文检验、言语识别、污损文件检验等具体手段,解决社会安全中的一系列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社会秩序,服务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

再次,服务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我国最核心的安全之一,它统领其他领域的安全,在诸种安全中处于中心地位。文件检验手段对打击反党、反政府、分裂国家等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例如可以认定非法信函的作者身份、印刷来源,从而锁定作案人及作案地区。

(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文件检验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由科学原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包含了包括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物质决定意识观点在内的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讲授这门课时,要顺理成章、自然而言地向学生充分介绍里面包含的这些基本理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着重来说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看待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础和核心,文件检验最根本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业内常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要求在文件检验过程中要反对主观主义,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非分之想而丧失原则。同时也要求在检验时要反对本本主义,不能对文件检验的方法和知识进行生搬硬套,而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二是要学会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辩证”观点一直是文件检验提倡的核心方法论,所谓辩证看待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含义: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文件检验一直就是这样去践行“辩证”观点的,例如分析一封匿名信,就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研究其中的字迹、语言、纸张、书写工具等各个要素,并且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又如分析印章印文,主张不要进行机械对比,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影响印文形成的诸种因素和条件,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以此去解释符合点与差异点。

三是要坚持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矛盾分析法”一方面主张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另一方面主张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些分析法实际上贯穿了文件检验的各个方面。例如对笔迹特征、印文特征、言语特征进行分析,要分清楚主次,对符合点和差异点进行两面分析,对各自的特征价值进行客观评判。

四、“文件检验”课程思政的两条实践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论述课程思政有关问题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8]习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述,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这段话实际上强调了课程教学中的两条思政路径,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文件检验”课程组探索了两条具体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理论引介

理论引介就是在讲授文件检验课程的基本理论时,适度在这些理论知识点中引入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国家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百年党史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文件检验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思政内容和方法。例如讲“言语识别与鉴定”部分中的“外族人书面言语识别”,可以介绍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出现汉语使用不规范现象,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有使用自己母语的权利,国家也有相关法律政策充分保障民族语言,没有采取外界所谓的“语言同化”政策,而是始终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又如讲笔迹特征的价值评判问题,可以与马克思主义中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论、辩证法理论相结合,透过笔迹表面现象寻找背后的本质。但在理论讲授中穿插思政元素要把握好“适度”准则,在一章或者一节内容中引入一两个核心理念或价值观念进行阐释即可,这样方能“润物细无声”而不显得突兀。

(二)案例关联

案例关联就是在文件检验授课过程中,围绕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国家安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百年党史及人生观、职业观建设等思政元素,选取一些与之相关的文件检验案例或先进人物的同类事迹,与这些思政元素相关联,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传递思政理念。

例如,在文件检验绪论部分,会讲到“建国第一大案”,该案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起经济诈骗案。案发时间刚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案件的涉案额度从今天眼光看似不高,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可以充分阐释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之不易,从而实现案例与党史的关联。又如,讲印刷文件检验和污损文件检验部分时,可以选取一些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直接相关的案例。这样既能体现文件检验服务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作用,又能突出案例背后所蕴含的国家制度、法制建设、四个自信等方面的内容。案例关联在“文件检验”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充分的应用余地,因为长期以来课程组通过司法鉴定、案例收集等手段积累了各方面的案例,它们涉及思政领域的多个方面。任课教师只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案例的基本性质、基本过程,采用关联的方法对其中的一些节点进行深度处理融合,就可以做到春风化雨,悄然育人。

当然,案例关联不仅仅强调刑事技术检验鉴定方面的案例,还强调一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例如“七一奖章”获得者崔道植同志就是刑事技术战线乃至公安战线杰出的代表,他办案的做法和精神完全可以融入到包括“文件检验”课程在内的所有刑事技术类课程中来,由此去彰显刑事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个人专业素养在公安工作中的重大意义等,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为今后从事公安工作找到精神的灯塔。

五、“文件检验”课程思政的一个核心原则

“文件检验”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在让学生掌握文件检验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做事原则和服务理念,为成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政法人才保驾护航。“文件检验”课程思政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把“文件检验”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不把这门课的内容胡乱地与思政内容结合,而是有理有据地结合。例如课程组找的“文化自信”“国家安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这些切入点,都在课程内容上有系统的体现,而且可以运用大量的文件检验实际案例进行论证,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空穴来风。这样一来,既不会让教师在授课时感觉到生硬,同时也不会让学生感觉到“为说教而说教”,真正的把专业知识、职业涵养、做人准则这些要素传递给学生[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把“课程思政”理解为机械的思想政治理论输出和简单的观念传递,更不能错误地认为专业课程应该有独立性而不应该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实际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其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支撑,这些理念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追求真理的精神、崇尚科学敢于质疑的态度以及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念,等等。特别是公安专业课程,每一门课都蕴含着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如何维护社会安全和国家稳定的价值理念,思政元素更有显性特征,也更值得进行思政化建设。

六、结语

一位曾长期在公安院校从事思政教学的同事告诉笔者,他多次应邀前往多所公安院校讨论专业课思政建设问题,也曾走进课堂听“课程思政”示范课,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只是在课程开头或者结尾部分加入一些思政类的话语,或者把德育目标阐述用三五分钟阐述一遍。这种“课程思政”方法显然是片面的,没有去探索“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的实践路径。还有一些人则强调课程思政应该是思政老师们的事情,与专业课关系不大。其实,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人人都是思政老师,每一门课程都是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是多元化的,它实际上是对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二元分配——前者是把思政基本理论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而后者则是把专业课程的知识同学生学习到的思政理论和理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思政内容。刑事技术课程要讲求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二者相向而行。对于“文件检验”这门课程而言,课程思政是一个“提炼-整合-加工”的过程:首先是对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然后将这些元素同思政内容进行整合,最后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文件检验思政综合体”。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深度挖掘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关联的方法,有机地把这些元素融入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避免生搬硬套思政理论,实现与思政课程的相向而行。如是,也就真正实现了文件检验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的完美融合,做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检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