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歌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近年来,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审计,越来越需要体现“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的思想,即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1]。审计工作围绕专项资金的设立、使用、管理、分配以及评估等环节,不断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措施的执行力度,提升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以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文章希望通过分析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的特征和原则,探讨其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把专项资金评价体系融入审计评价体系中,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与审计结论的可信度,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2]。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符合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可反映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效益情况。
1.动态性特征。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开展审计评价,需要保持动态性特征。设立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目的在于实现某一项事业发展与政策目标,或是完成特定的工程建设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工作重点的改变,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设立目的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2.复杂性特征。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涉及内容较多,对其绩效的审计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联的综合知识十分繁复。因此,对不同种类的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评价,需要借助不同的评价指标,只借助单一评价指标进行的审计评价工作既不现实也无法取得既定的审计效果。
3.符合性特征。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评价,需要评价其设立是否符合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能否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对比设立专项资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其建设目标,将其作为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时的重要行业参考指标。
4.规范性特征。按照管理制度使用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依据规定程序开展专项资金的变更工作,根据年度预算与实施计划安排资金进度,使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要求。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同步原则。定量分析指的是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支出效益进行判断,定性分析是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的客观评价。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二者相辅相成,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只有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评价需要和可操作性融合原则。站在审计评价的角度,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分析,要求指标设置不断细化,才能让审计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但是,部分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甚至无法获得。因此,在设置审计评价指标时,还要同时考虑审计评价的现实可操作性,按照重要性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设计。
3.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原则。在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开展审计评价时,指标的设置除了要充分考虑某个特定方面,还应关注其他因素,要按照经济性的原则提升投入产出成效,按照效率性原则降低审计评价的成本支出,按照效果性原则实现审计评价的最终目的[3]。
4.针对性原则。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支出一般分成不同种类,其中的任何一类支出均具有独特属性,都需要在审计评价中对其效益加以重点关注。因此,在设置审计评价指标时,需要体现出明显的针对性,并对指标设置进行分类考虑。例如2022年3月,安徽省开始对省属高校艺术类建设工程项目招标采购及后勤领域开展跟踪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从问题导向出发,按照“三重一大”的制度原则,坚持规范招标采购行为,推动各高校严格贯彻执行招标采购“两法两条例”;并依据《安徽省省属高校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紧紧围绕采购和后勤管理两个“关键领域”开展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及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等专项审计,并将招标采购、后勤管理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此次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审计评价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没有固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参考。开展审计评价时,虽然可以采用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设立的可行性报告内容和行业指标来建立审计评价指标,但会带来一定的随意性。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无法找到一套科学统一的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由于审计评价配套管理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审计工作只能借助财务指标,而由于缺少非财务指标和未来价值指标,使得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前瞻性难以体现。
1.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应该以政策性为保障,但由于现有审计评价对政策执行不够重视,使得审计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2.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指标缺少对资金合理分配的指标,在个别地方高校中依然存在违法挪用和占用专项资金的情况。
3.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未能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决策予以评价,这不但制约了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而且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效。
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虽然在指标内容设定方面较为明确,但由于缺乏定性评价,使得定性指标设定范围较为宽泛;缺少细化的定量指标,则使得审计评价结果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足。后期要完善审计反映问题的整改,并以此促进审计评价指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如2021年6—8月,湖南省某审计局对辖区内某高校的美术馆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于2021年12月20日对审计对象下达了审计报告,要求按照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结合评价指标结构设计原则进行整改。具体做法包括: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落实专人复核项目全套资料,对未及时更新的竣工图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对施工单位资料员进行约谈,对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等。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术馆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2022年2月1日,该审计部门又组织在建及尚未完成结(决)算审计的项目参建单位就本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要求相关单位及人员要吸取教训。此次审计在充分考虑审计人力、审计时间、审计效果的基础上,确保了审计项目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审计效率与效果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了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
艺术类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因此对艺术类院校工程开展审计工作时,势必会给审计人员带来诸多挑战。艺术类院校工程审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需要通过完善基建工程审计委托和监督制度、适时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提升工程资金审计的计划性与前瞻性等环节,使艺术类院校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为其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艺术类院校应建立并完善委托审计单位备选库,与资质较强、信誉较好、业务水平较高和人员相对固定的单位开展长期合作,并将相对不稳定的合作单位从库中剔除,以确保艺术类院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此外,还应注重对委托审计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在核对场地、核对期限和委派审计人员等方面进行监管,必要时实施复审制,以加强监督管理和保障工程审计质量。
艺术类院校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跟踪审计程序及具体实施办法,工程审计人员应对工程项目在立项、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工程价款结算和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开展全过程审计,并深入现场,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时,艺术类院校应聘用临时审计人员,或通过委托审计的形式,委托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非所有基建工程项目均要开展全程跟踪审计,而是需要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判断。如针对金额较大、施工相对复杂和隐蔽工程较多的工程项目则需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出台艺术类院校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管理办法,规定流程和程序,分清部门职责,针对不同的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内容,明确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避免由于内部细则和职责范围、起点金额的不明确而带来实施方面的障碍。尤其对于有时限性的艺术类院校工程,应根据审计工作要求进行时间倒排,尽早制定计划和安排各项工作,以便为后续审计工作预留足够的时间,防止出现抢工与赶工等现象。自2017年以来,中部某省审计厅针对该地区艺术类高校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期间对艺术类院校工程建设及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延伸审计。审计人员实地核查了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情况、使用绩效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借助审计工作推动高校基建工程资金的规范使用。同时,希望通过对艺术类院校工程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发现存在问题,规范资金的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艺术类院校的发展和进步。
在进行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构建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分层体系、验证审计结论、完善机构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流程等。
在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评价时,指标设置要体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存的原则。其中,定量指标为审计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定性指标为定量指标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进行补充,并对定量审计评价结果予以校验与修正,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审计结论;同时,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指标要体现共性和个性并存的特征。其中,共性指标应反映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中必要的内容,个性指标则针对具体审计对象反映其特有的部分。
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得出的结论需要开展事后检验与评价工作,验证审计结论的充分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应认识到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产出与投入之间存在滞后性,一些特定工程项目的效益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体现出来。为此,在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所关联的项目实施之后,需要选择动态性的审计评价体系进行验证。
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委托独立于高校之外的第三方审计评价机构开展审计工作。此类审计评价机构能够独立开展工作,避免受到高校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可对高校年度财务报告中艺术类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予以全面而真实的评价[4]。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评审部门的形式,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评价和指导,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审计制度。
对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评价,应实行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以有效缓解当前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中指标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统一的矛盾。为此,审计部门应和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沟通配合,并聘请专业审计人员共同为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设置评价指标,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应与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保持一致,进而制定更为全面、科学、准确的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评价体系[5]。2022年3月,河北省某高校针对艺术类场所进行了整体搬迁。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62199.97m2,包括宿舍、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地下车库等多个单体建筑。在此项工程建设中,施工方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质量创优为目标,精心组织策划管理。当地审计局重点对项目搬迁所需资金的运行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建立了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根据项目特点组建涵盖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审计组,确定了以资金为主线、以工程为抓手的审计思路,以确保整体搬迁工作按照预算顺利推进。因此,对此项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有机地将财务审计和项目审计联系起来,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判断预算是否超支;另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估计未如期完成的项目,并且分析虚拟建筑安装投资等。在基建工程推进时,还需要注意加强财务内部的控制审计,保证资金安全,避免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贪腐问题[6]。
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如可能发生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的情况,也可能出现虚报项目以骗取国家资金的违规行为。为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除了要加强对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的研究,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专项资金合法合规运行,还应按照审计和财务管理的要求,构建高校艺术类工程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反映高校的资源配置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