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数字档案室可以把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它改变了档案室的工作模式,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度,提升了档案室的服务效率。
档案是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在“十四五”时期,它的价值更加凸显,档案在高职院校日益发挥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高职院校数字档案室迎来了发展机遇。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转型。”[1]该规划在主要任务中提出:“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1]传统的档案室不断地向数字化改变,要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是高职院校档案室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师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期待学校加快档案开放,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获得档案室优质高效的服务。高职院校建设数字档案室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档案工作的对象、内容及环境也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高职院校档案室必须改变档案工作的理念、方法与模式,着力构建数字档案室,全面推进档案室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
高职院校数字档案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观念、制度、技术、人才等方面依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造成档案利用服务不充分,影响其高质量发展。
许多高职院校及其师生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对数字档案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更是不足。一是建设数字档案室的意愿不够强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数字化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相关部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按要求归档。二是重设施建设轻内容建设。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与建设,但档案信息化仍然发展缓慢,因为对档案内容的开发程度不够。三是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档案室未根据涉密情况对档案信息分类管理,导致一些带密级的档案信息未经严格审查就上网公开,降密使用,存在泄密风险。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制定数字化档案的系列制度,缺乏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档案标准。档案室现有档案移交和存储、开放利用、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数字档案室的要求;形成了大量电子文件,但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整合与共享;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完善,未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导致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不严,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数字档案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收集、存储、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支撑。很多高职院校未实现数字档案室建设的优化升级,档案工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度不高[3],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作用,档案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数字档案室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既要求熟悉档案管理相关知识,还要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力度不高,档案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档案人才,工作人员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也相对不高。
面对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层面,有重点、分步骤地积极构建数字档案室,切实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以构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持续进行,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
3.1.1 加大对数字档案室重视程度
数字档案室是高职院校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提高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将数字档案室建设列入信息化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各级联动,为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和运行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足够的支持,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
3.1.2 注重对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
数字化档案室不是各种档案资源的简单堆砌,其功能也不能仅停留在查询层面,应充分技术手段深度开发档案资源,坚持“资源为王”。高职院校应强化归档规范和要求,提高数字档案资源质量,确保归档的电子资源收集齐全、格式规范、命名科学、整理有序,提高数字档案室开放与服务水平。一是存量电子化。这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要与原件对应,确保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数字化,可优先对重要程度高、特殊载体、共享性强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二是增量电子化。数字档案室及时接收学校各部门工作中形成的原生电子文件,文件接收要严把质量关,确保电子文件符合归档标准。
3.1.3 提高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数字档案室要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制定本校定密工作方案,经常性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教育,提升档案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强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和排查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压实安全责任,对档案资源的涉密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按照密级对档案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密档案、内部档案和可公开的档案分别处理,排除泄密风险,杜绝降密使用档案资源的行为。
高职院校要结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等相关制度文件,完善与新修与数字化档案室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与标准体系,规范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收集、存储与利用,保障数字档案室正常运行,引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档案室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4],加强档案资源质量管控,规范建档工作;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严把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关,提升档案应急管理能力;实施档案数字化工作责任制,建立相应检查考核机制,为制度执行建立保障机制。
3.3.1 加强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主要由网络环境、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三部分组成。高职院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的基础设施,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存储与使用。高职院校数字档案室要建设中心机房,构建专用局域网络,确保网络畅通;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数字化加工、存储等设备;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及数据库系统以及工具软件。高职院校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应尽量采用国产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品牌产品[5],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软硬件产品适用性验证,优化安全保障技术方法,构建档案网络、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数字资源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3.3.2 推动档案工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要推动档案事业各项工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档案室优化升级。首先是利用最新信息技术高质量完成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重要档案数字化资源可进行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其次是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师生及时、高效地利用档案搭建平台。档案信息共建共享,在互联网和移动端都开通查询、利用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师生可随时随地利用档案资源[6],加大了档案资源开放、共享的力度。
高职院校要坚持“引培并据”的原则,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提升其档案服务能力,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档案人才培养力度。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健全档案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培训成效。一是实施档案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培养档案管理创新型人才。二是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多层次开展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积极引进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要完善档案人才评价机制,科学构建人才评价体系,在制度上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发展和进步予以保障,促进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