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教育中受到了重视,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批评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英语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英语学习能力。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英语教研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其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观看法以及在高职英语课程混改背景下的教学实施现状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批判性思维并非通过歪曲、片面认识某种事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经过自身的思考进行判断的过程。这种思维可以是通过分析来获取知识,也可以是通过分析提出疑问。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对于源源不断输入的语言,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加以利用,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输出,以阐述自身的看法,这个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二语教学中涉及广泛的主题内容,承载了诸多的文化元素,这就为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了诸多的素材[1]。
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畏惧、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质疑,或者是经过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来实现批判性思维过程,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英语学习内容。这种问题的出现,与英语教学方式的应用有一定的关系。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机械性记忆,习惯接受“正确答案”,极少去解释、分析、评估、推理某个问题。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就会丧失,遇到问题也不会积极向教师提问,很少有思维的过程,又怎么养成批判性思维。
从大学人才培养层面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是否可以创新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只有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去思考、批判,才能完成英语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而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语言应用转变,提升创新能力,达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2]。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意义重大,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目前,高职英语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其改革模式和实践教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了深入了解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更加有效地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本课题组通过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英语教研组18名教师的反馈结果显示,当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这一主体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在“在高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反复练习与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一题中,16.7%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5.6%的教师选择了“不赞同”。在“在日常教学中,您是否愿意经常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学习”一题中,11.1%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
其次,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只有11.1%的教师“每节课都会”“提一些相互冲突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每周”“每月”或者“每学期”,其余11.1%的教师“几乎没有”实施此项策略。一半的教师“每节课都会”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仍有5.6%的教师选择了“几乎没有”。全部教师都会在“教学中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反思和提问”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但以上两个题目中都只有一半的教师选择了“每节课都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甄别资料信息来源的能力”一题,大多数教师选择了“每节课都会”或是“每周”,少数教师实施此项策略的频率为“每月”或是“每学期”,值得注意的是,22.2%的教师选择了“几乎没有”。在对“您还实施了哪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的回答中,只有两名教师提出了“辩论”这一策略。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在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未经思考便被动吸收大量信息的现象。
再次,是在对学生的评估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检测有待加强。在“布置开放性课堂任务或课后作业以供学生探究思考”一题中,44.4%的教师选择了“每节课都会”,33.3%和16.7%的教师分别选择了“每周”和“每月”,5.6%的教师“几乎没有”采取此项措施,由此可见,教师在布置任务或作业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时,相当程度上仍选择了“标准答案”类型的题目。22.2%的教师“每次作业都会”“为学生创设反思和评价的机会”,然而16.7%的教师“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总结性评估”囊括了“调查”“辩论”“演讲”等多样化的形式,而教师对常规“试卷”这种形式的选择仍高达94.4%。66.7%的教师表示“会定期检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然而38.9%的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解释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的准则及其要求”。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以及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批判质疑”列为“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学生应“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3]。然而从整体来看,目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仍不容乐观,需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采取有效的策略优化学生英语思维结构,提升混合式“教”与“学”的效率。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提高付诸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乐于将其列为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重点在于让学生敢于批判。受传统的英语课堂影响,英语教学的环境仍较为封闭,互动性不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少批判的兴趣和意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者、组织者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中也要注重强化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大多数教师都表示,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设计时,会优先考虑学生发展的现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合适的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而受到没有标准的课程案例、没有相关的教学培训、没有系统的评价标准、对相关教学策略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时间不够等多方面的局限,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的难度有所增加。因此,以高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要加强通力协作: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给予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鼓励机制等,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组要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明晰教学目标,确立系统的评价标准,其中既要包含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又要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典型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4]。值得注意的是,22.2%的教师对“是否愿意参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关教学策略的培训”持“不确定”态度。除上述因素外,今后应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导致了当前多数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受挫。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在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讨论中逐渐得以培养,进而在用这种思维去解决各种各样的英语问题时逐步得到强化。
3.2.1 灵活应用开放性问题
开放式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激起思维的兴奋点[5]。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其思考,再提供时间、空间去分析、探讨答案的可能性,使其从中获益。
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是语料文本、学生、教师相互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解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只有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恰当地处理,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当完成某英语语篇的解读之后,教师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思考:文章本身描述了哪些事实,传递了哪些观点,作者的观点是从什么视角出发得出的,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教师还要继续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理解去判断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认知是否一致,若存在不同,让其进一步指出不同之处,并指出自己的理由是什么。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推断文章的表达有没有隐含意义等。这些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其说出较长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6]此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相互冲突的观点引发学生继续思考讨论,并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教师的语句表述是否合理,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表达了教师自身的观点。这一切的前提在于鼓励其敢于质疑教师。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把书本和教师视为权威,习惯于被思维同化。长此以往,学生缺乏敢于质疑的勇气,甚至缺失批判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主导者的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打造学生敢于批判的课堂文化。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标准答案”式思维模式,通过引入多元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
以上两方面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主观看法来表达观点,展现个性化特征,强化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勇于批判,善于批判。
3.2.2 安排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保持在持续思考的状态,阐述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更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议论文阅读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派一名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简介,文章有关现象、相关观点等背景内容,并进行讨论,再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时学生的英语语言组织、表达都很正确,但可能会分享一些片面的观点或不实的内容。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也会意识到在查找和利用资料时必须要带有批判性思维[7],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甄别资料信息来源的能力和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通过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选择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为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能是为了组织小组活动而活动,一定要打破形式主义。一些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持续时间短暂,讨论的内容比较肤浅,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形成唯一的“正确答案”,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空间,基于任务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研究探讨的任务,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和选择辨别后,总结形成成果。教师通过“线下”课堂组织对小组汇报成果进行评价交流,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思维的反复碰撞,这种“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才是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批判思维的过程。
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强化他们反思的过程,引导其在课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找到自己英语学习的劣势,并加以改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在课堂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互评、自评过程中,学生同样也可以实现思想的碰撞,获取更多之前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只是通过“试卷”单纯地去考查学生的语法是否正确,而是要通过演讲、辩论、调查等多种方式,检测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思考英语语料的能力,评估其全面英语思维水平。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要通过评价,让学生养成一个反思的好习惯,对相关的英语知识内容进行持续思考,在反复试错、推敲的过程中,促使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以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8]。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属于一种很重要的创新性思维,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英语思维模式,及时在英语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经过自身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更好地习得英语。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结合实际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评估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开放性教学活动,还可以创新评价机制,以身作则践行批判性思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