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懿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 51092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的逐步实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住房需求日益增加,也带动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对高职建筑类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06 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现代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职业院校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出发点”。明确提出了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和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出集生产、管理、服务于一体,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高职建筑类专业主要以培养建筑生产所需的各类技术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职业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随着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将在整个职业生涯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该类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欠缺、失业率高等问题较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议题。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地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地工作和学习的基础[1]。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将其称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美国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称为“软技能”;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称为“关键能力”,香港地区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是顺利就业和职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教育的热点。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CVCC)将职业核心能力概括为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创新创业、信息处理等)、延伸核心能力(礼仪训练、演讲与口才、营销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三大能力[3]。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1998 年就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其划分为“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即自我学习、外语应用、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
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其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是就业、再就业、职场升迁等的必备能力,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 周年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中就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观点,为加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建设职业教育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面对新形势,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矢志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勇于挑战、筹划思路、制定措施、科学应变、深化改革、攻克难题,深耕职业教育,确保职业教育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3]。面对就业市场竞争的复杂多变和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同样具有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关心世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在思想、学习、心理、生活上还有较大差距。在思想上,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较弱,自律性较差,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在学习上,基础较差,学习难度大,求知欲低,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在心理上,缺乏自信心,缺少人生规划,调适和抗挫能力较差;在生活上,懒散随意,自理能力较弱。然而,高职院校更侧重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常被忽视。这种模式的弊端常在学生工作后逐渐显现出来,如表达沟通能力较差、团队意识不强、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等,他们往往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也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取得更多业绩和推进自身职业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的转变也愈来愈快。求职应聘是学生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其职业核心能力也是招聘企业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将在求职中更具优势。同时高职生要想快速适应社会,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未来主要从事专业型技术型工作的学生,提升该能力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面向社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要选择[3]。
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绝非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从多方面不断努力完善的系统化过程。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是衡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水平的有效标准[3]。个人能力和前途能得到自由而充足的发展空间,才能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了自身价值,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为伟大中国梦做出了相应贡献。
建筑类高职生除了拥有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等基本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合作、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类实习生、毕业生及其所在企业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综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得知该校建筑类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更新较快,但它们从出现到进入教材往往需要几年的周期,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技能更新的自我学习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虚心好学、自我完善的能力,他们习惯于别人教授,不愿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工作顺利开展。然而部分毕业生该能力较差,在工作中缺乏与领导和同事交流的主动性,缺乏与客户沟通的语言艺术和交往技巧,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阻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多数毕业生能较快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与同事协作完成各类日常工作。但仍有部分毕业生个人主义过强,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事业的发展。
部分毕业生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遇事缺乏良好心态,或拖沓拖延,或推诿畏缩,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及处理问题的思辨能力,不能有效遵循预防、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步骤,导致问题处理效果不佳,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准的试金石。但部分毕业生缺乏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触类旁通地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普通问题,更缺乏独立了解、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以致在职业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利用学生公寓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该校依托公寓开展“两站(辅导员工作站和党员服务站)五导(思想引导、学习就业指导、活动教导、生活督导、心理疏导)”工作探索,以及学生第二课堂工作,利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辅导员工作室”这一载体,结合有针对性的调研,制定了建筑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以改进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和培养模式。
该校“两站五导”工作以“用爱铺就学生未来”和“为城市建设培育英才”为理念,悉心培养建筑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服务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服务促进成长,研究提升服务[4],从而达到“使学生乐于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自信开启职业生涯”的培养目标。
第一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确定的“自我学习、外语应用、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革新”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导师制”为基础辅导形式,以“导向性”为工作方案优化依据,通过“模块”对应“五导”服务和特色品牌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二步,通过深入的企业、岗位、毕业生和实习生调研,分析归纳近年来高职建筑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企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及学生对学校的培养建议,针对建筑类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侧重模块、形式和方法,并逐步落实。同时探索形成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体系化、模块化工作方法。
4.3.1 以“四化”为基础构建培养方案
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制度和值班安排,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制度化。利用该工作室建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运作模式,使其培养模式化。组建该工作室的培训队伍,开发培训课程,落实“两站五导”必修课程任务外,着重开发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方法,使其培养课程化。利用社区工作站的宣传栏和公众号,定期更新相关宣传报道,加深学生认识,使其培养日常化。
4.3.2 以“导师制”和“七模块”强化培养效果
发动党员教师和工作站辅导员共同担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导师,制定“导师制”值班制度,落实工作模块和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联合学校团委,集校内外专家和学校专任教师的力量开设以下“七模块”训练:①以“‘我的大学我做主’征文比赛”、“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为抓手的职业规划集训,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②以人文讲座、职业素养讲座、名师讲堂、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的职业素养提升集训,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与人合作的能力;③以“建筑模型创意设计大赛”、“工程测量大赛”、“建筑设计大赛”、“力学构建大赛”、“微缩景观大赛”等活动为抓手的职业能力提升集训,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④以校内外参访和实训、社会实践、社会志愿等活动为抓手的职业实践能力集训,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与人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以邀请建筑类行企专家和优秀校友开展就业主题讲座、学业就业沙龙分享会等为抓手的职业成长集训,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与人交流的能力;⑥以择业心理、礼仪养成、简历优化、高效网申、自我介绍、即兴演讲、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训练形式的个性化指导以及“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为抓手的求职技巧集训,着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⑦以职路导航咨询、职业发展辅导、就业政策及常识咨询为抓手的咨询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可持续发展甚至职业拓展等方面。以“两站五导”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