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022-02-26 06:29:49曾建亭赖怀树
现代食品 2022年23期
关键词:监管食品检验

◎ 曾建亭,赖怀树

(1.清远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 清远 511515;2.清远市食品检验中心,广东 清远 5115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行业发展也表现出良好势头,产生了不少新型美食,以符合人们的膳食要求。但近几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管理也上升到社会公共管理层面。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已得到明显提升,如加大了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确立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标准并进行标准提高和完善等,这些措施都使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了一定的完善,但不能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实际情况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阐述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并寻找卓有成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1 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1 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水平的人群仍占多数,消费者在消费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可能还是价格。对于年轻的中低消费群体,如学生,他们可能不愿在学校饭堂消费,而喜欢去味道较好、品种丰富的网红餐馆等。价格、口感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最关心的要素,甚至有的消费者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此外,消费者缺乏反馈意识,只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才重视,因此要加大宣传,以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1.2 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食品监管实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监管并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的方式,但从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发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行政机构相互推卸责任以及“以罚代管”的现象。随着食品的多样化、经营模式的新颖化,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食品监管带来挑战。

1.3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条例等已逐步完善,但有些法律条文规定过于笼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法律滞后,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仍需进行全面综合梳理,以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面对食品发展的新态势,现行的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需及时进行完善。由于食品行业能给地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部分地区放松监管,降低执法处罚力度等,这都会给食品带来安全隐患。

1.4 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仍存在部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的情况,如橙汁的标准有国家标准《橙汁及橙汁饮料》(GB/T 21731—2008)、农业部标准《绿色食品 橙汁和浓缩橙汁》(NY/T 290—1995)、团体(行业)标准《非浓缩还原果汁 橙汁》(T/CBIA 006—2019)以及企业标准《100%鲜果冷压榨橙汁》(Q/NFAY 0002 S—2019)等。这些标准没有进行技术整合,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存在有的食品标准偏低,给一些食品厂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标准的不统一也给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困扰。

随着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检测机构对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还存在不足,部分偏远地区还存在食品检测设备陈旧、检测技术比较落后、检测不到位等问题,重复检测也时有发生,降低了检测效率。

1.5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问题

在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的食品安全风险点既包括使用的原料为掺杂烂叶,田间土坑腌制,又包括生产工艺不卫生等问题。该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警醒人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其关乎食品行业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影响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食品生产环境、生产工艺控制、卫生条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多和生产加工环境有关,小商贩直接在路边生产食品,生产环境尘土多、细菌等微生物污染物多,食品加工时间短,没有进行消毒、杀菌,很容易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恶心、反胃、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症状,当食品有寄生虫或者致病菌时,还会引起肠绞痛或者食物中毒。这些经营者一般为无证经营,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溯源较为困难。

新闻媒体已经披露过不少食品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如部分餐饮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选择使用过期、低劣原料;有的餐饮店后厨卫生条件不合格,生熟分区不当、灭菌不完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易造成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办理生产许可证时大多数是委托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公司场地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等材料都由服务机构办理,导致企业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出厂检验形同虚设。同时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作坊,管理者缺乏相应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往往为了利润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没有及时改善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没有通过投资经费对生产加工环境进行改造,没有对原辅料、关键工艺进行把控,甚至不能有效地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清洁保养等。此外,有的企业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提高产品的色香味,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非食品级的原料、辅料,低劣原料,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些均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1.6 食品流通环节问题

食品在流通环节需要进行食品包装、运输、储藏、装卸等活动,其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源头的质量把控,出厂前的形式检验,食品经营者在购进时是否索票索证,检查食品外包装等。②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和成品是否符合食品包装相关要求。③装卸操作不当、装载方式不合理、储藏环境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导致食品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掺杂、污损、食品腐败变质等现象。

2 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管理指的是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品的整个环节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进行安全方面的管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1]。

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得到更有效落实,2019年3月26日国务院第四十二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针对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处罚与问责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修订,此次修订针对我国食品市场的现状规定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即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2]。这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食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强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和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优质食品健康发展,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全社会要重视维护食品安全,支持政府工作。

3 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1)将食品卫生、安全基础知识纳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让青少年在校就能掌握一些食品卫生、安全常识,能自我分辨并抵制劣质、过期食品,从小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加入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教育,传播正能量的食品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纠正错误观念和观点。

(3)政府通过权威部门和媒体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向消费者宣传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可以通过权威、公开、便捷的渠道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避免食用不安全食品,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减小潜在风险。及时披露市场的不法行为,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

(4)打造消费者监督平台,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让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认真处理消费者提供的食品安全线索和反馈的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2 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职责包括食品的监管和协调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之前食品多头管理和漏管的现象,但是仍然存在行政执法重叠、执法效率低、相互推诿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现象。食品安全监管应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基本要求。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明确各部门执法依据,制定细则,分工合作,开展协同执法,提高执法效率,避免行政执法的重叠与空白。②树立“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罚为辅”的监管理念,在日常抽检、食品登记备案、日常检查等环节落实,坚持“四个最严”原则,治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让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敢触碰法律的红线。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详细的抽检数据,定期发布食品安全违法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相互沟通,形成联动预警机制,及时对外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为食品安全监管奠定基础。④建立食品追溯系统,这对恢复政府公信力,追溯产品质量,恢复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信心有重大意义。⑤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奖惩机制,主动作为,优化和创新监管模式,与时俱进,确保基层食品监管高效开展。因此,完善监管机制体制,出台严厉的惩罚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

3.3 完善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为执法提供依据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不断增多。基于此,应及时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建立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4]。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法律法规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食品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法律、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方法和法律体系,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条例,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确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4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通过第三方或者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食品检测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组建专业化的检验检测集团,加大人、财、物投入,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团队专业技术水平,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食品检验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检测能力,确保食品检验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将来还需加大对基层食品检验检测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部分地区的食品产业区,要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具备一定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快检能力和实验室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应对食品违规添加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以及保鲜剂等问题。

食品检验机构要有前瞻性,要对社会上出现的食品安全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和修订食品质量标准,及时更新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检测技术,拓展检验资质,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食品检验技术,细化和优化我国现行的食品检验标准,提升食品检验行业管理水平,将传统中国食品的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促进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检验技术创新将保障食品安全落实到实处。

根据监管部门的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引入物理、化学、微生物、毒理学等方面知识,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

3.5 社会共治

安全食品绝不是依靠检测等手段监管出来的,而是食品企业自觉自律生产出来的[5]。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以食品安全为目标,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包括政府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乃至公众个人,通过社会共治运行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管共治的格局。

(1)强化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各司其职,强化全链条全覆盖执法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制度、诚信守法经营,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积极推进法治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强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验检测等基础支撑,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

(2)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注重食品生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科学管理能力和安全卫生意识,通过规范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严格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进货查验制度、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员管理制度以及出厂检验制度等,从源头上去除一些主观违法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立法等,提高企业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企业的献言献策使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3)让舆论发挥监督、引导作用。新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食品公益宣传,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科学、专业、正确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科普食品安全知识。积极拓宽消费者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渠道,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社会责任,提升政府公信力。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优化、协同作用以及能力的提升等手段,以低成本、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方式使食品安全保障从依靠监管部门到各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共治格局,切实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有效应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现状,必须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监管,提高监管实效,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强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知识,营造氛围;强化抽检力度,完善食品风险监测体系等。只有认真有序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才能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监管食品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