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雄 郑玉清 郝建豹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双导师是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校与企业教师既是现代学徒制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试点单位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试点单位中不管是对学校教师还是企业教师的要求、标准均无具体规定,使得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现代学徒制下学徒培训的质量。因此,制定现代学徒制教师标准及按照标准培养、聘用教师,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和途径。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中的运用,学生的培养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共同承担完成的。职业学校教师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因此,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包括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目前,对于这两类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国家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很多试点单位也没有对教师的标准做明确的规定。
现代学徒制学校教师一般源于职业院校现有教师,职业院校教师要求具备中等或高等教师资格。我国现行《教师法》主要从教师的思想品德、学历条件、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四个方面对教师资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学历水平、教师资格证书及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生产、管理等一线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资格外,还应是“双师”素质教师。然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是由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与现代生产、技术相脱节,因此,并不是职业院校的所有教师都适合参与现代学徒制下对学生的培养。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真正实施的比较少。纵观各方面原因,其中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的缺少是制约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1]据了解,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存在以下几处短板:①专业实践能力欠佳;②项目管理经验不足;③与企业合作能力不强;④顶岗实习带队管理能力不足。[2]职业院校教师的这些短板制约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也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教师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且学校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热情程度不均,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在聘请企业教师时没有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多是出于企业利益考虑,企业教师的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学徒制旨在于工作场所中获得岗位知识、技能,其教学任务由企业教师来完成。因此,企业教师不仅应具有岗位从业的资质,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以职业精神影响和感染徒弟。然而,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单位中,选拔、聘用企业教师的条件大部分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不够了解,因此,他们很难将实践经验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双导师”是学徒制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徒制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发达国家,不管是对职业院校还是对企业教师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瑞士现代学徒制教师分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针对每一类教师,瑞士都做了详尽而具体的任职资格要求。对企业教师规定应具有州或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培训人员的资格证书,而对学校教师也规定其应达到相应的任职资格要求。除了一定的学历背景要求外,培训人员都必须各自达到由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署规定的相关教育学培训要求。而澳大利亚对培训机构教师有着严格的任职资格和基本能力要求。“获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是具有与《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第四级证书同级别的教师资格‘培训与评估证书第四级证书’。”“企业实践经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学位)”是任职教师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3]
在德国,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教师,在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学校教师要求必须毕业于综合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且必须参加过教师培训学院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对于企业教师,德国重新修订了《企业教师资质条例》,对企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行动领域能力等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以此确保学徒培训的质量。
从国外现代学徒制教师发展及其要求来看,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来自企业的教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严格且明确的要求。反观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团队,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了“双导师团队建设”,要求“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在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导师的资质标准是选拔、考核、培养的依据。因此,建立现代学徒制导师标准是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环节。那么,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标准?
对于学校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具有企业生产、管理的经验,熟练掌握专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专业教师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专业要求和实操能力。因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模式,面向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开展人才培养,学校教师不仅要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还应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规范等技能有一定的把握,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选取具有“双师型”资质且具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2年以上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对于企业教师而言,应拥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熟悉工作岗位流程,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在企业里的教学,因“上课即上岗”,对企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技术全能素质,具有跨专业复合性能力。同时要具有一种或多种岗位从业或执业资质证书。企业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以上素质能力、资质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企业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前,应接受短期的教师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并对其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考核顺利通过才能上岗。
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还应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古代的学徒制是通过师傅传授知识技能给徒弟的一种传艺活动,师傅的技术技能、职业精神感染着徒弟,师傅的言传身教将技能和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和传播。而现代学徒制中,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职业的追求、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劳动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在学习中深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只有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徒,实现现代学徒制传授技艺、传承文化的功能。”[4]因此,具有工匠精神应成为“双导师”的标准之一。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知名制造企业B公司和H公司分别开展了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对口人才。学员通过选拔性考试在校企导师团队共同面试后招收入校,在企业以跟岗、岗位实践的形式完成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由校企双方导师团队协商确定,在学校与企业内交替实施“非生产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双方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团队协同参与,双主体育人效果凸显,教学管理采用学分制,根据校企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员的毕业要求。
目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级29人和2020级春季班11人分别与B公司和H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018级现已经顺利毕业,27人直接与B公司签订就业协议,1人插本升学,1人因个人原因待业,就业率达93.1%,专业与就业相关度达85.2%以上。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都是育人主体,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双导师”培育、建设途径和机制,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双师”质量,首先应根据标准建立选拔准入机制,这是保证“双导师”质量的基础。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双导师”没有选拔机制,对企业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在国外,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与选拔非常严格。如德国对职教教师就非常严格,需要经历2次国家考试,一般至少需要6至8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教师资格,经过严格选拔和培养出来的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功底和业务素质[5]。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可以看出,具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是职业院校选拔与培养教师的趋势。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既能够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企业实践指导。而对于企业教师也要有认证准入机制,对企业教师从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由行业对企业教师的标准进行考核、认证,考核符合标准的颁发资格证书。教师只有通过认证才可以承担现代学徒制教学,并需进行周期考核,通过考核后可继续担任企业教师,对考核不及格的免除其企业教师资格。
建立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名师工作室和以企业技能大师为核心的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依托,发挥工作室在传承技艺和应用技能中的作用,同时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技术技能交流、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实践、技术技能积累等内容,促进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成长。名师工作室与大师工作室联手进行技术攻关,共同研发产品,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成为培养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的重要平台。企业认证是企业导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要先通过认证,学校对通过认证的企业导师颁发聘书,获得聘书的企业导师才具备企业导师资格[6]。只有经过认证,导师才可担任现代学徒制的教师。一般而言,企业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的能工巧匠,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长效机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从制度上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学校流于形式,随便找个企业报到,企业与专业相关性不强,更有甚者只是到企业盖章、签名,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实践,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企业实践只是一个过场。为此,校企要共同打造教师培训基地,培育和认定一批高水平企业实践基地,接纳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作为实践企业,从共赢发展的角度,一方面,应给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安排企业技术骨干或能手在技术上的指导,安排教师跟岗学习,考核教师实践情况。另一方面,学校要将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聘到学校,设立大师工作室,搭建教学、研究、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为一体的大师工作平台,全方位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导师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统一资格证书,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此鼓励企业技术人员投入学校。
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校企双方组建一个创新团队,该团队由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通过校际、校企间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等组建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或“多元结构教师小组”,开展协作教学、技术创新等,解决专业教师的个体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师资有机组合[7]。校企双导师创新团队,通过双导师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设置课程,集体备课,联席教学等活动,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双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双导师创新团队根据企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向,共同研发技术,攻克技术难关,将共同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物化产品和经营建议,创新团队在建设中不仅提高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双导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打造了一支集教学、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创新团队。
现代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双导师的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保障。双导师培养需要从导师的准入到考核各环节建立机制,需要从个体发展成团队合作,形成校企合力,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现代学徒制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