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钰斌 张相安 安永康 牛 丽 陈淑君 潘 慧 史孟华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8%~52%,男性多于女性[1],主要表现为术后6~8 h内未排出小便,膀胱储尿量高达800 ml,或残余尿量>100 ml[2],极易诱发尿路感染、结石和肾积水等现象,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肛肠术后康复。目前现代医学以间歇导尿、膀胱按压、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治疗周期长、远期疗效不佳等问题。针灸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程度高,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方面独具特色。本文将针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前体针应用于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选穴多为腹部穴位,其中关元、中极等穴居于首位[3]。同时下肢选穴治疗该疾病也已广泛报道于各类临床研究中,且效果不亚于腹部取穴[4]。黄斌等[5]以足三里、阴陵泉等下肢穴位为主穴施以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现针刺组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在降低导尿率、减少残余尿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极、关元、水道、气海、三阴交、阳陵泉等穴是临床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常用要穴,赵永娇等[6]通过针刺上述腧穴,观察到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其机制可能是针刺具有降低肛周局部肌肉痉挛,重建排尿反射的功能[7]。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刺激骶髓排尿中枢,从而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开放,引起排尿[8]。
电针疗法与单纯毫针针刺比较,具有刺激量大、疗效好等特点,接上电针仪以后可以对其波形及刺激量进行设定,可以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且不容易产生耐受性。杜骏等[9]通过电针联合脐部贴敷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与常规导尿、热敷治疗比较,该方案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缩短且伴随着排尿量增多。盆底肌功能训练目前是临床康复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改善盆底肌松弛、漏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有研究使用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10],发现电针组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高达97%。术前采用电针干预,术后诱导排尿是有效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中将其用于术前干预的研究较少,龙庆等[11]对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采用术前电针(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干预,频率为2 Hz,波形为疏密波,术后通过热敷膀胱及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与仅使用流水声诱导的患者比较,联合组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首次排尿时间缩短。
腹针疗法与体针比较,具有无痛、高效、方便、安全等特点。腹针常用穴位主要以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为主穴,以补元气、调水道和利尿闭为主要治则,用于解决肛肠术后尿潴留问题。邓永文等[12]将腹针与体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腹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体针组,且首次排尿时间缩短,排尿后腹胀及尿急症状明显改善。腹针疗法加用辨证施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是一创新之举,根据证型将尿潴留分为肾气不足证,施以补法或隔姜灸;湿热下注证施以针刺中极、三阴交、膀胱腧等穴快速捻转后行针;气滞血瘀证施以泻法,经治疗后,发现患者总排尿量及排尿次数增加,尿潴留症状明显改善[13]。刘聪聪[14]通过将腹针与下肢针刺结合,在当日静脉补液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联合组尿潴留发生率、导尿率、肛周疼痛、焦虑情绪均显著优于单纯下肢针刺组。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内分泌等作用,可协助尿液的排出,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其疗效已得到认可,该方法简便、快捷,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采用。刘先娣等[15]观察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耳针预防重度混合痔吻合器痔环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与传统镇痛泵疗法比较,新特色治疗具有无伤口、无感染、疗效优的优点。生活质量指数是临床恢复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有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耳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明显升高[16]。卓悦等[17]创新将耳穴埋豆与艾灸结合用以预防痔疮术后尿潴留,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有效改善了肛肠术后尿潴留。耳针治疗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耳针选穴疗效对比目前仍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火针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方面独树一帜,与普通针刺比较,其既有针感的刺激作用,还保留针的热传导效应,以通腑化瘀为治则,起到温经通络、温阳化气的功效。叶细节等[18]采用火针疗法,对中极、关元、大赫、气海等穴进行针刺治疗,直刺不留针,治疗后1 h之内鼓励引导患者进行排尿,火针组临床疗效为95%,显著优于常规基础排尿法组。目前,全国多数医院已将火针疗法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并将其转化为科技成果[19],指导多项特色临床用品的研发,以求改善尿潴留状况,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火针治疗的临床研究仍较少,患者常因恐惧紧张等情绪导致数据缺失,因此仍需搜集大样本进行验证。
雷火灸是利用药物燃烧时火热效应,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使药物疗效深达肾脏与膀胱区域,促进膀胱气化,帮助水利下行[20],具有药力强、火力猛、疗效快等特点。在研究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临床疗效时显示[21-22],联合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究其原因可能与雷火所产生的热能,红外辐射作用于膀胱附近组织,可使逼尿机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促进残余尿量的排出。雷火灸疗法联合穴位贴敷防治痔瘘术后的尿潴留主要是通过雷火热效应及穴位贴敷经皮渗透之功效,使膀胱得以气化增强,经筋经脉温则舒缓,尿道得通,进一步排尿调畅[23]。因此,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尿潴留,缩短住院时间,且痛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隔姜灸治疗尿潴留是依托姜与艾叶温热之性,从而发挥温中散寒、通水、行水、利水之效。陈育珊[24]使用导尿管留置联合隔姜灸(次髎穴、脾俞穴、膀胱俞穴、肾俞穴)治疗,患者排尿功能评分、疾病复发率、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得到改善。单纯导尿管留置易导致尿路感染,中医康复疗法早期介入,可缩短住院时间,尽早拔除尿管,恢复自主排尿。隔姜灸与蜡疗结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较为罕见,但效果显著,依托艾灸辛温通阳之功效,蜡疗加速代谢循环之理论,经治疗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5]。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采用隔姜灸治疗可通过增强膀胱顺应性,减少残余尿量及排尿次数,达到控制自主排尿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6]。可见,在治疗尿潴留方面,隔姜灸操作简单,可成为惧针、晕针患者的最优选择。但隔姜灸远部取穴对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是否有效、远部取穴穴位标准及时间参数等尚未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麦粒灸疗法属于直接灸,是指将小艾柱置于施灸部位上,涂抹万花油后,待艾柱快燃尽时,及时取下小艾柱,该疗法能充分发挥艾灸的温热的渗透性效果,直达深层肌肉的效果。刘访等[27]将麦粒灸于中极、关元、水道和气海等穴,每穴5 柱,以皮肤温热不起泡为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景较广。近年来,研究发现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症状主要与疼痛、麻醉、肛门填塞刺激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麦粒灸于中极、气海、关元及水道等穴,诸穴皆有调气补气、调理三焦之效,可以充分放松膀胱周围肌肉紧张的组织,缓解疼痛,减少恐惧心理,通利小便[28]。麦粒灸与其他灸法比较,深透力强,直达病所,但作为直接灸的一种,应注意施灸安全性,以免烫伤。
热敏灸是通过对局部腧穴进行艾灸时,出现某腧穴的传热、透热、扩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及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该穴即为热敏穴,对热敏穴予以回旋灸或雀啄灸协助不适感的消失,此种方法即为热敏灸。杨勤[29]在气海、关元、神阙、中极等穴附近施以热敏灸,以回旋灸和温和灸等方式进行热敏穴的探查,予以治疗后,发现常规护理加用热敏灸能明显缩短排尿时间,增加排尿量,其机制可能与热敏灸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帮助协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使膀胱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实现自主排尿。也有临床观察发现,尿潴留患者下腹部为热敏穴主要探查区域,施以热敏灸治疗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小腹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30]。
温灸盒在临床上已经应用较为广泛,与传统艾灸比较,患者施灸时更为舒适,安全性高,更容易保护患者隐私。温灸盒一般置于腹部[31],以完全能盖住神阙、关元、中极和气海等穴为标准。赵虞文等[32]将温灸盒置于神阙穴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神阙穴因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且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艾灸于神阙穴最有利于刺激膀胱气化,调节膀胱功能,促进尿液的排出。何媛明等[33]通过温箱灸结合凯格尔运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因肛周部位血液丰富、痛觉敏感,施以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效,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恢复盆底肌,恢复排尿功能,二者相结合可使患者精神放松,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痉挛状况,从而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
综上所述,目前针灸疗法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程度高,可为临床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进行补充。“调畅气机,恢复膀胱气化”多是中医在临床治疗术后尿潴留的常见方法。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疼痛,疏通经脉气机,促进膀胱气化,还可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恢复术后骶神经调控排尿功能,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肌肉的局部收缩力,从而减少术后尿液潴留。
但针灸疗法仍存在不足,对针刺及艾灸干预时机及参数目前仍无固定标准,如在针刺手法上,对于针刺的深度、时长、方向、刺激方法及灸法的施灸壮数、时长、操作手法等均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尽量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以探究其最优参数,为临床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提供循证依据。此外,在腧穴的选用上,仍较为单一,主要以腹部腧穴神阙、关元、中极、气海等近部取穴为主。目前针灸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机制研究仍然较少,后期的应加大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