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中关于学分的探讨

2022-02-26 01:43胡立峰李新惠
高教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借贷

胡立峰,李新惠,程 千

(国家开放大学 1.农林医药教学部;2.实验学院;3.学习资源部,北京 100039)

一、前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提出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实现这一目标,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再次提出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探索高中后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和学习者自主选课。

尽管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都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要求。然而,我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即使实施了学分制的高校,表面上是学分制,实质上也是在传统的学年制课程体系上进行学分换算而获得所谓的“学年学分制”[1]。

为实现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国内学者针对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制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2],但深入探讨完全学分制中关于学分的一些问题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背景,重点探讨了如何计算学分和获取学分两大问题,以期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做出有益探索。

二、学分的涵义

学分是学分制的关键,在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和改革中,首先要明晰完全学分制中学分的涵义。公认的学分概念是:学分是用于计算学习者学习量的计量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学习量。此概念中,学习量是关键,其以时间表征,或分钟,或小时。在学习量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多少规定单位学分,不同国家对一学分所需的学习量或学习时间略有不同。

如美国一个学分相当于每学期(通常15~16周)中,每周50分钟的课堂时间或接触时间;欧洲一个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学分被定义为约25小时的学习量;日本一个学分至少分为45个学时,讲授课、讨论课、实验实习课分别按1∶2∶3的比例计算。我国《辞海》对一学分的释义是 “1学期中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职业学校计算学分应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一般课程以16~18个课时为1个学分。

尽管各国对1学分所需的学习量有不同的规定,但均是全日制教育下的学分。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以及学分银行的建立运行,学习者从全日制学生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继续教育领域对于1学分所需学习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来看,继续教育的学分所需学习量与全日制教育差别不明显。然而在继续教育中,无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开放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是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导致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不能完全适用传统学校教育的学分定义。近几年,慕课的蓬勃发展为高等继续教育市场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为学习者提供社会认可的学分或学位也成为慕课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慕课领域将学分划分为自授学分、联盟学分、合作学分、认证学分四种慕课学分模式[1],但这些模式也都没有解决继续教育中学分定义的问题。

三、学分的计算

在完全学分制实施中,涉及两个关键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学分以及如何获取学分。对于学历教育而言,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是能够达到毕业所需的学分,这就需要搞清学分是如何计算的。学分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定性计算

定性计算是最传统和普遍的学分计算方式。即对于学习者而言,同一门课程,最终的学分计算结果只存在有和无两种情况,不存在中间过渡地带。以4学分课程为例,该课程学分计算结果只有4和0两种情况,唯一的判别依据是课程考试是否合格。一般而言,达到及格线及以上是课程合格的标志。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基本上以60分为及格标准。及格就意味着可以取得这门课程规定的学分;不足60分则不能取得学分,意味着该课程需要补考,甚至是重修。

定性计算导致了“60分万岁”的思想认识,这是因为60分与其非常接近的59分、58分在学分计算结果上差异巨大,而60分与100分或99分在学分计算结果上完全一致。关于60分为及格线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本文无意探求其缘由,也不去探讨及格分数线为60分是否科学,当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及格分数是不同的。如澳大利亚是满分100分的情况下50 分及格[3],法国是满分20分的情况下10 分及格[4]。我们更关心的是完全学分制下,60分以下的分数能否获得学分。由于课程学分不全为1学分,存在大量3、4、5等学分的课程。以4学分课程为例,最终的学分计算上是否只有0和4两种情况,这就涉及学分计算的另一种情况,即定量计算。

(二)定量计算

如果说传统教育领域的学分计算更多的是定性方式,学历继续教育中以学分银行为依托的学分计算则是一种定量计算方式的探索。定量计算的设想是基于课程学分可切分基础上的。当课程学分为大于1的整数时,在学分可进行整数拆分的条件下,不同成绩对应拆分后的不同学分是定量计算可操作的前提。

在完全学分制下,对于毕业总学分是有定量要求的,达到总学分的规定是毕业必需条件,而总学分则是单科课程学分累积的结果。尽管并未明确单科课程学分须为该课程的标准学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采用的是定性计算方式,即课程学分均为标准学分。也有部分高校采取了等级学分制[5]的做法,方法是通过等级学分制确定单门课程实际能拿到的学分,以避免单门课程“60分与100分所拿学分无区别”现象,激励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其思路与通过将课程学分切分之后定量计算基本一致,这也属于学分评价的范畴。

课程学分切分的设想是基于绩点学分制设计所引起的思考。绩点学分制区分了成绩的差异,尽管也规定了60分以下的绩点为0,但60分以上的分数,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学分绩点,不是只有及格和不及格两种结果。目前国内大学学分绩点的标准大致为:90分以上4个绩点,85-89分3.7个绩点,82-84分3.3个绩点,78-81分3个绩点,75-77分2.7个绩点,72-74分2.3个绩点,68-71分2个绩点,64-67分1.5个绩点,60-63分1个绩点。

不同的成绩对应不同的绩点,不同的成绩是否可以取得不同的学分?以4学分课程为例,60分以下能否获得学分?比如,58、59分是否可以获得3学分或3.5学分?成绩优秀能否获得加分?比如,99分、100分是否可以获得5学分?完全学分制中可以借鉴绩点学分制的方式,对课程学分进行切分,不再与及格与否一视同仁,有差别地对待考试取得的不同的成绩,使得任何学习成果均有价值。对于成绩优秀获得的加分,是否可以用于毕业总学分?是否可以用于本人其他课程的借贷学分?是否可以用于他人的借贷学分?等等。以上均是完全学分制中关于学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具体如何切分以及是否需要切分可以由课程自身性质而定。

(三)转换计算

学分银行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表明,学分转换是学分计算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分的转换计算包括课程互认前提下的兑换计算和学习成果认证前提下的变换计算。

目前,我国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学分转换比较普遍的方式是课程互认。由于课程内容、课程重要程度在各高校有所不同,且课程学分设置没有统一标准,造成了同一课程在各高校的学分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课程在不同高校具有不同学分的情况,各高校对学分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一是以本校课程学分为基准进行认可,即无论该课程在其他高校为多少学分,均兑换为本校规定的学分;另一种情况是通过两校间的该课程的课时数进行学分折算[6]。无论是基准认可还是折算,都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兑换计算,并且在事实上都已经改变了课程的原有学分,即4学分的课程可以被认可为3学分或5学分。

另一种学分转换的方式是学习成果认证前提下的变换计算,主要用于学历课程以外的非学历培训学习成果及非正式教育体系的无定式学习成果,是将实物类学习成果(多为证书)变换为非实物类的课程学分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首先将学习成果通过与学习成果框架的标准进行对比,将其折合为基准学分[7],然后由学分接受单位(主要是高校),基于基准学分以及学习成果与认证单元模板比对结果,变换为实际学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已认可的非学历证书中,常常有一张证书转换多门课程成绩的情况,而且,同一张非学历证书,在不同高校被认可的学分数和课程也未必一致[8],因此,学习成果认证前提下的变换计算亟需解决标准统一的问题。

四、学分的获取

明确了学分如何进行计算之后,对于学习者而言,更关心的是如何取得学分,即学分获取的途径。

(一)直接获取

《教育大辞典》对获取学分的原则是,学生修习任何课程合格,即被认为已取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数,不同课程的学分其价值相等。也就是说,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合格的标准即可获取该课程的学分,这是获取学分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课程合格的标准由课程自身性质决定,可以有不同的规定,一般以考核成绩判断。通常情况下,达到及格线及以上是课程合格的标志。因此,无论是 60分还是50分为及格线,只要考核成绩达到及格线以上,就意味着获得了该课程的学分。

近年来,在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快速发展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其学分如何获取成为关注的焦点。早在2013年,清华大学便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探索,其“电路原理”课程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同时上线并开课,学习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平台可以完整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但如需获取学分须参加期末考试。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获取主要有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以及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三种形式[9]。但是,大部分院校在校生学习在线课程后,必须通过本校组织的考试才能认定学分[9],这就意味着对于校外学习者而言,课程学习相对容易了,但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的条件下,获取学分变得相对困难了。

(二)间接获取

1.转换学分

所谓转换学分,是指学习成果经认定后转换形成的学分。学习成果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学历教育取得的课程学分、学历学位证书等,也有通过非学历教育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培训证书、获奖证书、研究成果、科研项目等。无论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如何,经过认定转换后,最终均以学分的形式表现出来被学习者获取。因此,转换学分的来源其实就是学习成果的来源,而学习成果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以农村社区教育的学分来源为例,包括本土化学分、生产性学分、创新性学分、生活化学分及服务型学分等五大途径[10]。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成果不必然可以转换为学分。在传统学分制下,对学分的计量与评估,只依赖学习量(时间),并没有与学习成果联系起来[11]。在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分,需要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以及学习成果认定转换规则的制定作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提交的学习成果都可认定转换为学分。例如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截至2018年8月底,共计为1471名江苏开放大学学习者提供了3993门次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服务, 经审核, 2939门次课程的学分成功得到认证转换, 涉及1147名学习者[12]。

2.借贷学分

所谓借贷学分,是指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借贷用于兑换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学分。学分银行就是模拟银行运行基本规则,将学分代替货币概念,通过学分的存、取、贷来减少学习周期,建立灵活的学习认证机制,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贷分机制是建立在存分机制基础上的,以学分信贷反映的学校即贷方与借方即学生以及担保方(学生、家长、老师等)的关于学分的信用关系[13]。

通过学分银行贷分已在上海、杭州等中小学进行了应用,贷分范围是3-6年级的语文数学学科,允许在期中、期末考试或各个单元测试时任何一门学科不及格的学生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贷分。尽管在贷分程序中规定“信贷甲方及时还贷”,但并未明确以何种方式进行还贷。无论如何,贷分制度对促进学习和诚信意识的建立很有帮助。在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大学和高职院校,学生可用自己所取得的超标准学分(单学科或者累加), 到达一定分值后,可用于置换某一劣势学科不足60 分而导致学分为0 的情况。例如:A 同学在某一期考试中英语考核成绩为52 分,而该同学数学考核成绩得了95 分,则A 可以申请用数学成绩中的超过85 分的10 分来置换英语不足的8 分,经过审核批准后可以取得英语基本学分,免去英语补考[14]。上述两种情况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借贷学分,是通过借贷分数达到获取学分的结果,但是对借贷学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学分银行主要是强调多种学分来源的统一认定和存储管理,尚不具备借贷、通兑、利息等功能[15]。江颖等通过在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各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在读学员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借贷学分和实现借贷学分功能的看法上,虽然超过半数的人持赞同意见,但因为诸多原因,还是认为应该依托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个人学习信用评价等级制度来实施,否则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且借贷学分目前并无在各类教育课程中实施的先例[16]。应该说,通过学分银行借贷获取学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涉及完全学分制方方面面的理论研究很多,但真正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很少,究其原因,一是还存在很多制度障碍和管理困境,二是还缺乏对完全学分制的统一认识和中国国情下的深入探索。对完全学分制的理解重点在“学分”一词,本文从学历继续教育的角度,针对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定义、获取以及计算非传统教育领域的学分进行了探讨。

关于学分的定义,由于学分主要是传统面授课程学习和校园教育下的概念,在传统教育之外,在其他形式教育如继续教育条件下以及学习成果需要进行认定转换时,学分应该如何界定,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却被忽略的问题;关于学分的获取,随着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除了修习课程合格直接获取学分以外,转换学分和借贷学分也将成为学分的补充来源;关于学分的计算,传统的定性计算或者掩盖了学习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即使与及格成绩相差一分也毫无意义),或者打击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满分与及格分数在学分计算上也毫无差别),采取定量计算,有差别地对待所有不同的成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转换计算则是对学习者先前学习成果在学分上的一种计算方式,学习成果如何认证以及转换计算的标准统一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支持个性化的培养和弹性修业年限的完全学分制是不同类型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关于学分的思考期望能为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借贷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