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湄潭县交通运输局 潘克勇 图|湄潭县交通运输局
湄潭县村道抄乐至河坝湾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城市公交优先创建示范县”、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27°茶海路获评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斩获多项荣誉的贵州省湄潭县已初步成为黔北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湄潭县公路总里程64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条147公里,国道2条111公里,省道3条147公里,县道21条327公里,乡道53条548公里,村道1147公里,组道640公里,串寨入户路3396公里,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93.7%,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46.72公里。
湄潭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交通引领经济发展”的理念,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政策、土地、资金、人力等方面向农村公路倾斜,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湄潭县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湄潭县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湄潭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办法》《湄潭县“路长制”工作方案》《湄潭县“四好农村路”创建实施方案》《湄潭县“寨管家”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全县高位推动“美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最美农村路”建设前期谋划时,湄潭县始终坚持和落实“一个理念、六个结合、八个同步”公路建设思路,即坚持一个理念“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人;坚持多用心,少花钱”,遵循“以整代建”原则,减少大拆大建,能整治、不拆除,能利用、不新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湄潭县做好“最美农村路”建设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与国省干线互联互通相结合,与新农村打造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边沟、硬路肩、错车道、候车亭、安防工程、绿化、平交道口警示桩、路政宣传标语建设同步推进。“一个理念、六个结合、八个同步”的执行和实施,打造出一条条“建得美、养得起、留得住、管得牢”的美丽农村路。
然而,湄潭县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受用地、环保、生态红线、林地等政策和因素的影响,导致手续办理困难,项目落地困难,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政府投资条例》出台和实施后,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上级补助建设资金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大,资金匹配更加困难,影响了地方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的积极性。
湄潭县深入实施“通畅”工程,全面建设“串寨路、入户路”,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硬化路。
湄潭县早在1987年就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先后承担国家级改革课题32项,在改革试验方面作出“四大历史性贡献”。
湄潭县稳步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严格执行“三专五制”管理制度,即专项规划设计、专业建设管理、专门工作小组;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分级负责制、调度制、信用评价制。
养护上,湄潭县认真落实“三制五定”管养制度,即路长制、养护市场化制、“寨管家”制;定养护责任主体(县道县管、乡村组道属地管)、定养护资金标准(县道每公里1万元、乡道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公里3000元、组道每公里1500元,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2:3比例分担)、定养护考核内容(日常养护和小修考核内容)、定养护考核奖惩(按照《湄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考核细则》每月评分,按得分情况拨付养护经费)、定路况指标(定期进行PQI检测,对部分不达标的路段进行预防性养护治理)。
其中,湄潭县“寨管家”管理模式独具特色,在镇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自治组织,实现了群众自发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同时,实行了“3+N”管理模式,“3”是指镇派一名国家干部(指导员),负责对“寨管家”的指导、帮促、服务等;村派一名民选干部(包保员),负责对“寨管家”的领导、协调、管理和服务等;寨选一名寨长(寨长),负责上下左右联络,政策精神传达,社情民意报告,有关会议及活动召集,本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商、决议和监督执行,协助推进本寨发展、治理和服务,完成村“两委”交办任务。“N”是指副寨长,协助寨长工作,履行分工职责,负责指定寨子的服务管理;护路员,负责指定区域内道路的日常管护;除此之外,还包括保洁员、水管员、安全员、护林员等。
“寨管家”采取“四定四统”工作办法,综合考虑历史沿革、地理相邻、居住相连、人文相近、利益相关,通过“两推一选”产生“3+N”成员(如果寨长不是党员的,由党总支部指派党员担任该寨党小组组长),确定责任、机制,并且统筹经费。
湄潭县整合寨长经费、生态护林员、水管员、护路员、安全员等财政性补贴资金,提升“寨管家”待遇,并且每月召开一次“寨务会”,通过“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会+”等融合联动机制提升管寨治寨能力。在湄潭县,所有“寨管家”均有统一的袖章、统一的工作证、统一的工作记录本,采取“两评一定一公示”《群众评、村级评、镇级定、寨公示》开展考核评定。
通过明确专员职责,通过整合分配财政性补贴资金,湄潭县实现了村寨范围内的道路、林木、环境等方面专人专管,逐渐形成了“以县为主、分级负责、县道县管、乡村组公路由属地管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理、居民参与、保障畅通”的公路管理养护新格局。通过“寨管家”的有效推进,真正做到全县公路列养率100%,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
然而,基层管养队伍力量薄弱,在道路管养里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管理队伍和人员没有变化,依然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受机构改革影响,镇级公路管理机构已无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存在重建轻管的情况。
湄潭县推动路产路权实体化改革,及时确权颁证。根据县国有公司职责、资产性质、资产管理权限等,湄潭县将道路产权采取划拨方式划转到不同的国有平台公司管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解决了公路产权“有名无分”的问题。截至目前,湄潭县已办理道路产权181宗,产权证476本,涉及土地面积约582.95万平方米。
湄潭县对已经办理的《不动产权证书》,根据土地性质和用途进行了预评估,初步评估价值为52.7亿元(市政道路每亩估值120万元、县乡道和遗弃国省道估值50万元、村道每亩估值20万元,将资产和产权证办理到国有公司,壮大了国有公司的固定资产,减小了公司资产负债率,增强了公司的融资能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不动产权证书》作为固定资产入股国有公司,获得利益分红,为“乡村振兴”如何盘活农村道路资产,壮大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力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但是,在道路产权实体化改革过程中,因公路为公益性资产,不能产生收益,金融系统无政策支撑,已经办理的《不动产权证书》仍不能进行抵押担保,实现公路产权融资的政策瓶颈突破难。
湄潭县以茶旅融合为主线,打造出一条条实实在在的旅游致富路,助推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路产路权实体化改革中,湄潭县抓住机会,实现交邮融合。在客运方面,湄潭县秉着“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距县城25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受益县城及周边80余村寨村民。目前,湄潭县已开通线路25条,对人流较少的自然村寨,开通赶集日农村班线,形成了县、乡、村为一体的客运服务体系。
在货运方面,湄潭县成立3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5个镇(街)成立分拣中心,各个村(居)成立临时接受站,同时积极引进“四通一达”等10家物流企业落户,推动传统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在快递方面,湄潭县通过“快递+超市”模式推进快递业务向村级末端发展。由快递协会与民营连锁超市合作,成立了“初心快超”营运公司。从2020年9月开始推进至今,以“初心快超”为品牌的交邮融合点,县城已达6家,镇(街道)13家,村级试点46家。
湄潭县希望国家层面可以继续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研究,根据公路建设资金投入、车辆营运、货物运输、产业辐射带动、服务能力、级差地租等情况,制定“路产路权”综合价值评估认定办法,盘活道路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