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empathy)是对他人情感情绪的感知、体验和理解。国内学者从护生的角度将“共情”定义为:护生在临床情境中,站在病人的立场感知病人心理与情感变化,给予病人必要的理解与帮助,以减轻病人心理痛苦和缓解病人消极情感状态的能力[1]。共情能力有助于个体学会关注、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的感受及情感[2],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可使护士更好地识别和接纳病人的各种情绪与情感,维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3]。人格是个体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是决定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4],有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特征能有效预测护士的共情水平[5]。
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作为推动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应当具备良好的共情水平,同时需在共情状态下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应对医疗情境带来的压力。心理弹性作为有效处理挫折、挑战和压力的个人能力,被视为一种可以发展的动态个人特征,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身心健康[6],是个体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有诸多研究表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寻求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的能力,从而能提高共情水平[7]。其中人格特质是预测个体心理弹性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8]。
目前研究多关注护生共情和其他单一变量的关系,较少关注多变量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丰富对护生共情能力和心理弹性提升路径的思考。
1.1 研究对象 2020年3月—2020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便利选取杭州市两所护理本科院校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630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年龄(18.64±1.29)岁;男50人,女580人;学生干部:是193人,否437人;年级:大学一年级188人,大学二年级188人,大学三年级254人;生源地:农村307人、乡镇185人、城市138人。
1.2 调查工具
1.2.1 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年级、生源地等。
1.2.2 简易大五人格量表(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Costa等[9]于1922年编制。该量表由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5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12个条目,共6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分制计分法,“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证明是适合于中国大学生群体的人格测评工具[10]。
1.2.3 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for Nursing Students,JSPE-NS) 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邱志军等[11]于2010年翻译并编制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该量表由情感护理、换位思考、观点采择3个维度构成,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分别计1~7分,得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重测信度系数为0.843。
1.2.4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由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的Connor等[12]博士于2003年编制而成,被用于测量促进个体适应逆境的核心品质。本研究采用的是于肖楠等[13]2007年修订并形成的中文版CD-RISC。该量表由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3个维度构成,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来不”到“一直如此”分别计0~4分。对医学生进行信效度检验发现,Cronbach′s α系数为0.951,重测信度为0.590,信效度良好[14]。
1.3 调查方法 匿名调查,统一发放与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645份,回收有效问卷63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
2.1 护生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大五人格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大五人格得分情况 单位:分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护生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大五人格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本科男护生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护生(P<0.05);是否为学生干部在心理弹性、开放性、外向性、严谨性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因素中大学一年级、大学三年级共情能力得分均高于大学二年级(P<0.05);大学三年级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P<0.05);大五人格神经质维度:大学三年级护生得分均低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P<0.05);宜人性维度:大学二年级护生得分均低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三年级护生(P<0.05);外向性维度:大学一年级护生得分均高于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护生(P<0.05);严谨性维度:大学三年级护生得分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P<0.05);生源地因素中来源于农村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均高于乡镇和城市的护生(P<0.05),详见表2。
单位:分
2.3 护生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大五人格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生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人格特质得分均与共情能力及心理弹性得分呈正相关(P<0.05),护生神经质人格特质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护生共情能力、心理弹性和大五人格的相关性分析(r值)
2.4 护生心理弹性在大五人格与共情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通过依次检验,可知回归系数均呈明显性(P<0.05),即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是明显的;进一步分析了护生大五人格具体是通过心理弹性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3个因子作用于共情能力,且回归系数均呈明显性(P<0.05),由此可知护生心理弹性在大五人格和共情能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心理弹性在宜人性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66%;心理弹性在开放性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93%;心理弹性在严谨性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378×0.168/0.200=37.75%;心理弹性在神经质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71%,见表4。
表4 护生心理弹性在大五人格与共情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3.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大五人格、共情能力和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多重比较发现,大五人格神经质得分在年级上有明显差异,大学三年级护生得分明显低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P<0.05)。表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适应的应对反应,原因可能与该阶段学业压力繁重、陌生的校园环境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有关。严谨性得分在年级上有明显差异,大学三年级护生得分明显高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P<0.05),可能与大学三年级护生在经历2年大学生活历练后,善于调节心理压力。外向性得分在年级上有明显差异,大学一年级护生得分明显高于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护生(P<0.05),可能与护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参加较多的社团活动有关。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开放性人格得分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社交体验更为丰富,参加和组织活动较多,主动性更强,其能力也在组织活动中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得分为(103.80±11.91)分,低于国外学者调查护生共情能力得分(119.91±8.44)分[2]。原因可能是我国护理院校的人文课程相对较少,对共情能力缺少系统化培养。研究表明,大学二年级护生共情水平最低,这与李青文[15]对不同年级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本科护生在大学二年级这个阶段已经适应大学生活,需要重新调整自我,而且理论和专业知识繁多,任务重,容易在学习中产生负性情绪,故在生活上与人交流时难以表现共情。此外,本研究表明,来自农村护生的共情能力得分相较于来自乡镇、城市的护生较高(P<0.05)。原因可能是来源于乡镇、城市的护生生活上相对优越,获取生活资源相对容易,独生子女较多习惯获得关注,与人相处时相对关注他人较少;而来自农村的护生,家庭成员相对较多,也因各种原因可能从小需要照顾、理解他人,共情能力得分也会相应较高。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临压力与危机时能否成功复原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得分为(58.39±13.15)分,高于刘莹等[16-18]的研究结果。拥有更高心理弹性水平的护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可及时调用其心理资源来应对困难并走出逆境,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16]。在当今护患关系紧张和以人为本的医疗背景下,护理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丰富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需注重护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本研究表明,男护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护生(P<0.05),与Aloba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女护生人格特征、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有关。通过多重比较发现,大学三年级护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明显高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护生(P<0.05)。原因可能是大学三年级护生年龄稍大,心智发展水平较为成熟。另外,在经历了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理论和操作知识的学习后,对未来职业技能有所掌握,同时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使得大学三年级护生对于学习、生活的压力适应性更强。研究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心理弹性得分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可能是因为学生干部需要组织学校社团活动或者班级活动等,经常会跟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以及各科老师们互动交流,这会增加他们接触外界新事物的机会,并及时接收不同的新资讯,不仅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社会支持系统,其内部资源的整合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
3.2 护生心理弹性在大五人格与共情能力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研究表明,护生大五人格与共情能力呈明显相关性。对大五人格的直接效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神经质对护生共情水平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与董艳等[20]的神经质是影响护生共情能力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一致。宜人性、开放性、严谨性对护生共情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了护生共情水平变异量的25%。共情是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或社会化情绪,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决定和制约[21]。研究表明宜人性人格的个体,乐于助人、善良可靠,富有同理心[22]。这类人格的护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能更好地站在病人立场上理解病人,认真处理护患关系中的各种难题,解决护患纠纷。而开放性人格的护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充满着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激情,更愿意换位思考去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维度都表明个体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会有更多的积极表现,更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各种不同的经验予以接纳,以及愿意更多地理解他人,往往也具备更强的共情能力。严谨性人格的护生自律性强、理性大于感性,更易理解和采纳别人的观点。神经质人格护生情绪较敏感、易焦虑紧张,在人际交往中多关注自我感受,致使其共情水平下降。综上所述,高宜人性、高开放性、高严谨性人格护生其共情水平越高。
回归分析表明,护生大五人格可以具体通过心理弹性的3个因子作用于共情能力。其中护生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别占宜人性、开放性、严谨性和神经质作用于共情能力总效应的比例为13.66%、15.93%、37.75%、15.71%。高开放性的护生在面对护患纠纷等负性事件时,其心理弹性会表现出高坚韧性和乐观性,与病人沟通时能站在对方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病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利于维护护患关系。高严谨性个体有较好的控制、管理和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在面对压力事件的同时,善于调动内部积极的心理资源,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从而适应压力,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共情水平。高神经质的个体情感调节能力差,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困境的能力比较差,一旦遭遇挫折易产生消极情绪,会体验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痛苦感受,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因此,当护生大五人格分别表现为高宜人性、高严谨性、高开放性和低神经质时,会积极应对压力,整合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弹性水平,进而会产生较多积极情绪,与人相处时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获得较高的共情水平。
综上所述,共情能力虽然与人格特征和先天禀赋有较多相关性,但可通过后天培训及强化认知结构得以提高[23]。护理教育应立足于护生自身,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重视调整对情绪压力的管理,从而提高护生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护生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