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的斜坡脊索瘤1例*

2022-02-26 08:01王玉辉杜雅丽安凤杨谢华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鼻窦肿物本例

王玉辉 杜雅丽 安凤杨 谢华顺 朱 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 100191)

脊索瘤是罕见的骨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过去认为脊索瘤相对于颅底更多见于骶骨,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其在颅底(32%)、脊柱(32.8%)和骶骨(29.2%)的分布几乎是均等的[1]。虽然脊索瘤为低度恶性肿瘤,但易局部侵犯且预后不良。对于发生于斜坡的脊索瘤,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安全地切除肿瘤,术中强调对神经及血管的保护,术后辅助放疗[2]。本文报道1例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的斜坡脊索瘤综合治疗结果。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间断头痛半年,左眼活动受限伴复视1周”2018年9月1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双侧头部胀痛,无明显时间规律,左侧明显。2周前就诊于外院神经科,行颅脑CT检查后以“颈椎病”为诊断予营养神经、扩血管及镇痛治疗。1周前头痛加剧,伴呕吐,并出现左眼复视(向外转时明显)、眼睑下垂,无明显视力下降,偶有右侧鼻腔间断出血,总量约10 ml,可自止。半年来无发热、脓涕、鼻堵、面部麻木肿胀、嗅觉减退、张口受限等症状。外院颅脑MRI提示:鞍区内不规则等T1混杂T2信号影,充满蝶窦,大小约3.0 cm×3.1 cm×1.7 cm,斜坡骨质破坏。于我科入院进一步诊治。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无体重减轻。

体格检查:眼部,左侧上睑下垂(图1A),左眼向外、向上、向内及向下转受限,双眼无视力下降,眼底及视野检查未见异常;鼻部,鼻内镜检查双侧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及新生物,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无步行障碍及锥体束征。

辅助检查:鼻窦CT(图2),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左侧蝶窦外侧壁、枕骨斜坡局部骨质吸收、破坏,诊断蝶窦占位,周围骨质破坏,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行头颈CTA通过Mimics软件对病变及颈内动脉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三维重建(图3),提示肿物与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关系密切,但并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颅底增强MRI(图4A):蝶窦内混杂信号影,病变周围强化,病变中心无明显强化,蝶窦窦壁骨质受压变薄,连续性中断。

与神经外科、眼科及影像科多学科联合会诊,决定先切除肿物,明确肿物性质。9月20日行鼻内镜下双侧蝶窦开放、蝶窦颅底肿物切除术:定位双侧蝶窦自然开口,去除鼻中隔后端,暴露蝶窦前壁,经左侧蝶窦自然开口开放,暴露出窦内一表面光滑的淡粉色肿物,充满窦腔(图5A)。细针于肿物下极穿刺抽吸为负压,无明显出血,钳取肿物送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肿瘤性病变但未见恶变。进一步扩大去除左侧蝶窦前壁骨质,去除蝶窦内剩余病变,见蝶窦后壁仍有极薄骨质与颅内相隔,未见明确脑脊液漏出。去除蝶窦中隔,扩大开放右侧蝶窦,见其内病变与左侧相似,彻底清理。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脊索瘤(图6),免疫组化CK混(+),S-100(+),Brachyury(部分+),Ki-67(个别+),SMA(-),CD34(-)。术后1周左眼上睑下垂消失,眼球向上、内、下转无受限(图1B),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热、头痛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眼位图、鼻窦增强MRI(图4B)及鼻内镜检查(图5B),提示术后恢复良好,双侧眼球运动完全正常,无肿瘤复发。根据多学科联合会诊意见,11月26日(术后2个月)起于肿瘤放疗科辅助放疗30次,共60 Gy。术后6个月复查鼻内镜(图5C):术腔上皮化良好,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2021年1月20日(术后2年4个月)行鼻窦增强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

2 讨论

斜坡脊索瘤一般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不高,很少发生转移,但因肿瘤常与颅底神经及大血管等关系密切而难以完全切除,因此局部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因部位及大小不同而异。颅底脊索瘤常生长于斜坡,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伴随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如复视、上睑下垂等,其他罕见表现包括鼻出血和颅内出血[1],甚至脑脊液鼻漏[3],临床上易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垂体瘤、软骨肉瘤、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等混淆。

本例为青年女性,病程半年,以不明原因的头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加重,伴随出现间断鼻出血、上睑下垂、复视等症状,营养神经止痛治疗无改善。首先应考虑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能,但无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病史,故该诊断可能性不大,鼻窦CT提示蝶窦内病变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而真菌性鼻窦炎鼻窦CT为不均匀混杂高密度影表现。其次,根据肿物的生长位置及影像学特点,应考虑侵袭性垂体瘤的可能性,可向下生长累及斜坡区,其生长形态与脊索瘤相似,但垂体瘤在增强MRI中表现为显著强化[4],本例与之不同。软骨肉瘤在影像学及病理上与斜坡脊索瘤较难鉴别,软骨肉瘤中心常位于斜坡外侧岩枕裂,颅底骨质破坏明显,瘤内钙化明显,在CT上可有“逗号样”钙化,且MRI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本例与之不同。鼻咽癌常向上浸润生长破坏颅底骨质、血管及神经,引起出血、复视、头痛等症状,本例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鼻咽部肿块;鼻咽癌增强MRI明显强化,而该患者的病变周围强化,内部区无明显强化,因此暂时将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诊断除外。当然,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才是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发生于斜坡的脊索瘤,因其病变位置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着重强调神经功能的保护,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联合术后辅助放疗[2,5]。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meta分析[6]结果显示,传统的显微镜手术复发率为31.8%(95%CI:14~52.8),经鼻内镜手术为19.4%(95%CI:5.4~39.2),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本例采用经鼻内镜切除肿瘤的微创术式,术后2个月开始辅助放疗,共60 Gy,与推荐方案一致。

术前影像三维重建,对于颅底肿瘤的手术规划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7]。我们采用Mimics软件进行肿瘤与双侧颈内动脉关系的三维重建,进行手术方案规划。本例肿瘤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关系密切,但通过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并未对颈内动脉形成360°包绕,因此术中无需将颈内动脉进行移位。

综上,斜坡脊索瘤为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早期发现行手术切除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应进行术后辅助放疗以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鼻窦肿物本例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