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天津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天津 300308)
癌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研究表明,人体内癌症的发生发展与生理、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心理症状较为普遍,如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4.4%-65.9%[1],卵巢癌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1%[2],Carlson等研究则指出乳腺癌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5%-60%[3]。而国内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心情低落、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4]。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报道,肿瘤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心理因素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癌症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引入适当的护理技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某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以及肿瘤治疗情况以周为单位进行分组,分别把每月第1周和第3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第2周和第4周的患者分为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9人,女性21人,年龄13-56岁,平均(41.37±13.99)岁;肿瘤类型:肺癌14例,结直肠5例,骨组织恶性肿瘤11例,淋巴瘤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18-72岁,平均(43.77±18.62)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结直肠6例,骨组织恶性肿瘤10例,淋巴瘤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从预约住院到出院对病人进行三阶段的常规护理:①预约住院时;告知患者治疗前需注意的事项包括治疗的概念,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住院前患者所需用物等;②住院期间:患者用药指导、生活方面的健康教育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等;③出院后:出院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复查和随访告知等。干预组除采取以上常规护理外再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
1.2.1 积极生活体验 ①病房采用家庭化的方式进行布置,保持舒适的环境,摆放绿植,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使患者情绪放松。②实施行为放松训练:包括音乐放松训练、顺序性的肌肉训练以及呼吸放松训练。采取集中治疗和自我加强训练的方法。因三种行为放松训练都更适合采用集中治疗的方法,所以集中治疗训练定于每周四下午在会议室进行,频率为每周一次,共1个小时。训练分为三个步骤:第一,3项内容按音乐放松、呼吸放松、肌肉放松依序进行,共约40分钟完成;第二,3项内容采用结合训练的方法进行,边听音乐边做呼吸放松,边听音乐边做放松肌肉训练,约30分钟;第三,以上放松训练可根据患者爱好,鼓励患者每天睡前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睡眠质量。③通过调查患者生活状态,护理人员与患者探讨烹饪、摄影、音乐、绘画、运动项目等,逐渐恢复患者对生活、兴趣爱好的体验能力。
1.2.2 重塑疾病认知 ①加强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向其介绍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生活、诊疗、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讲解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②了解患者目前的需求和问题,让患者讲述并记录自己的情绪、症状和对生活影响,让患者以观察者的角度自我反思,发现患者的优势,自我调节。③了解患者如何应对疾病及相关问题维持生活平衡,发现患者的疾病自助能力和优势,针对患者问题做积极的解释,开发患者的自助能力和积极资源,和患者一起制定住院目标,促进患者积极住院体验。
1.2.3 重建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1)重建家庭支持系统。通过组织每两周一次的公休会,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并要求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力争获得患者家属的全力支持。方法:①教会家属一些沟通技巧和要点,对待患者要耐心、宽容,注意在院外要注重患者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氛围的营造。②教会家属如何识别患者的情绪状态,尽早发现病人的不良情绪,并做出及时的反馈和帮助。③提高家庭成员对化疗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注意督促和帮助患者。(2)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有相同经历且恢复良好的患者参与活动,每两周组织一次。具体内容为:本研究过程中共邀请了4位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参与现身说法,均采用集体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交流时间约40分钟-1小时左右。活动中,康复患者讲解心路历程、治愈之路,给在院患者答疑解惑;在院患者可对治疗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利于沟通。
1.2.4 疼痛管理 疼痛已被认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癌痛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产生负面情绪[5],严重的癌痛甚至有可能造成患者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障碍[6]。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①积极心理暗示调动患者治疗信心,告知患者经过化疗后癌症细胞被杀死,疼痛症状会减轻,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患者获取积极特质,缓解机体疼痛带来的治疗怀疑[7]。②发生疼痛时,以倾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并多与家属及护理人员沟通,释放负面情绪,避免长时间积压。
1.2.5 死亡教育 对患者而言,死亡是最终的结局,尤其当患者意识到即将面对死亡,往往会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的复杂心理,需告知患者这是人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使用减压球等物品使情绪得到宣泄,指导患者转变固定观念,克服悲痛心理,正确面对死亡,同时教导患者以积极心态度过余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积极心理干预前后抑郁指标、正情绪指标、负情绪指标及积极率。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该量表是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修订的用于评估抑郁症症状的工具[8]。由两个维度组成情感方面(条目1,2,4,6,8,9)和躯体症状方面(3,5,7)。并在4分Liken量表上评分(0=完全没有;1=几天;2=超过一半的天数;3=几乎整天)。所有项目加起来得出总分,范围从(0-27)。分值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重。0-4分代表没有抑郁;5-9分代表有轻度抑郁;10-14分代表有中度抑郁;15-19分代表中重度抑郁;≥20分代表重度抑郁。正负情绪量表:该量表由Watson D等人编制10个代表正性情绪和10个代表负性情绪的形容词构成[9]。正性情绪条目如自豪的、热情的等,其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精力旺盛,能全神贯注,为积极的情绪状况。负性情绪条目如心烦的、内疚的等,其得分越高表示个体主观感觉困惑、痛苦的程度更深。要求测试者根据自己过去2周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个相应的形容词后面的答案上画圈,1-5分分别表示“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极其多”[10]。积极率为正性情绪体验得分/负性情绪体验得分。积极率的最佳配比是3∶1,普通人为2∶1,低于2∶1表示积极率较低,比值越高说明情绪状态越好。
1.4 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收集、录入结束后,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分析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检验水准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抑郁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都没有接受过心理干预,两组之间的抑郁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干预组接受积极心理干预后,两组之间的抑郁指标存在了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干预组研究对象抑郁指标比较
2.2 两组正情绪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都没有接受过积极心理干预治疗,两组之间的正情绪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干预组接受积极心理干预后,两组的正情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及干预组研究对象正情绪比较
2.3 两组负情绪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都没有接受过积极心理干预治疗,两组之间的负情绪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干预组接受积极心理干预后,两组之间的负情绪指标存在了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及干预组研究对象负情绪比较
2.4 两组积极率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都没有接受过积极心理干预治疗,两组之间的积极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干预组接受积极心理干预后,两组之间的积极率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及干预组研究对象积极率比较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患者心理上常常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情绪,癌症的病情和转归与心理因素直接相关[11]。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产生的负情绪会影响到睡眠质量,作为媒介可进一步促进睡眠障碍恶化,影响到整体的生存质量[12]。积极心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产生的疼痛,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进行调节,引导患者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正情绪及积极率,促进自我健康管理[13]。护理人员单纯的进行心理指导缺乏说服力,不能引起共鸣,因此病友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倾诉,可以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能够使患者较好地转变思想,有助于患者的心理改善[14]。
本研究显示,在经过积极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指标下降,而未接受积极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抑郁指标增加,由此说明积极心理干预对控制抑郁有一定的良好效果。目前有关积极心理干预缓解临床患者抑郁症状的有效性已被很多研究论证[15]。本研究中,对照组正情绪指标下降,干预组正情绪指标略增加,由此说明积极心理干预对提高正情绪有一定的良好效果。对照组负情绪指标增加,干预组负情绪指标下降,由此说明心理干预对降低负情绪有一定的良好效果。这一结果与黄小丽[1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照组积极率下降,干预组积极率提高,由此说明积极心理干预对提高积极率有一定的良好效果。因此,通过积极生活体验、重建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疼痛护理、死亡教育等护理心理干预,并不是一味的治疗,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面对死亡,让恐惧的心理得到改善,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受到尊重与关爱。
综上所述,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负情绪症状,提高患者正情绪及积极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笔者建议今后研究联合多家医院,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积极心理干预护理试验,提高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使积极心理干预研究更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