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讲“理” 引发儿童绽放思维

2022-02-26 05:39☉丁
小学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列式竖式路程

☉丁 良

五年级上册中的“小数加减法”部分是小学生学习小数竖式计算的起点。将其与计数法相联系,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与整数加减法是相通的,都是将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加减。为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沿寻学生的思维路径,在精心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把握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运算算理,进而发展好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基于情理,在尝试中发现错误经验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来学习数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与学情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学生显露现有的知识经验,捕捉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资源,逐渐使其成为学生认识新知的起点[1]。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例题时,教师就可以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特点,逐渐引领学生能够自主生成学习问题。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主题图”(计算题13.8 元,笔记本3.4 元,讲义夹4.75 元,钢笔16元),让学生能够想出一些数学问题,指名说说。

师:刚刚大家都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其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是我们以前就学习过的?

生:如果买一支钢笔和一个计算器,一共要用多少元钱呢?

师:请大家自己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并要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列式,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8+16

师:如果要买一个本笔记本与一个讲义夹呢?

生:3.4+4.75

师:怎么计算呢?请大家自己独立试一试。

尝试后进行展示,选取不同的三道算式,同时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想法。

生1:由于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算式就是右边对齐,所以我这样列竖式。

生2:认为“4”与“3”都是个位上的数,右边与右边对齐。

生3:我认为“4”与“3”应该对齐,因为4 元+3 元=7 元。

基于正确理解13.8+16 的算理之后,孩子们面对新的计算问题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积极地利用了现有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由于定势思维的缘故,他们还是在计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就要能够抓住这些错误资源,引领学生能够进一步展开数学探究活动,从而能够引领学生走出困境,真正获得算理的理解。

二、基于合理,利用生活来理解算理

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学生不但要能够掌握怎么进行计算,还要能够理解基本的算理。当然,由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认知经验与学习水平不同,在具体的计算算理的理解中必定还会存在更多的差异性。教学时,教师就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于生活道理深入理解数学算理。

师:刚刚三位同学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列式,你们认为哪一种列式是最符合生活道理的,也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

生1:我认为前面两种竖式的列法是错误的。“5”与“4”是不能对齐的,因为它们的意义不一样。

师:你们能理解吗?

生1:4.75 在这道应用题中表示4 元7 角5 分,3.4 元表示3元4 角;5 分和4 角表示的是不同意义。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还有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2:由此可知,4 元与3 元对齐相加,7 角和4 角对齐相加。

师:那你们怎么样来列竖式呢?

生:

也就是个位与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上的数与十分位上的数对齐,百分位上的数与百分位上的数对齐。

师:能不能简洁地表达出来呢?

生:小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把什么对齐的?大家认真观察、思考一下。

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慢慢深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找到了数学知识学习的“生活原点”,也为他们积累了利用生活来进行数学探究的直接性经验。在这样的有效引领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好地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基于学理,利用迁移来建构认知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关的知识往往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一旦学生能够理解新旧知识间的异同与联系,他们便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完整认知,也可以说是建立了知识性结构认知。为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利用好迁移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理解新知,深入探究新知[3]。

师:经过刚刚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们是否也来尝试一下小数减法竖式计算呢?

师:那么,老师给你们一个问题,看你们自己是否能够独立解决。

出示:买了一个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去多少钱?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生1:列式是4.75-3.4,列竖式时,我把小数点对齐。

师:在计算时,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2:我列的竖式计算时,“5”下面没有数字了,怎么计算,我就不知道了。

师:有人会解决吗?

生3:我把3.4看作是3.40,这样就好计算了。

师:你这样做是什么道理呢?

生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计算的结果也是不变的。

师:我们可以把“0”写出来,记在心中,计算时想着它就可以了。

……

师:经过大家自己的努力,你们能够想到用学过的“小数的性质”来解决小数加减计算知识。老师很佩服大家。那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中有怎样的相同点?

学生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领学生尝试性进行计算练习,在计算时进行积极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用知识迁移来化解计算中的难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建立起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建构了知识结构。

四、基于事理,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

在数学学习之中,应用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能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概念、性质与数学规律等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利用计算方法来进行实际应用,进而能够解决问题。因而,在学生学会了计算小数加减法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多生活化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好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课件呈现:王老师从家出发到图书馆,途中要经过游泳馆、学校,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程是3.8 千米,从游泳馆到学校的路程是2.14 千米,从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是4.94 千米。那么,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从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远多少千米呢?

师:大家可以先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后,列式完成。

学生交流,独立计算。

生1:先算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列式是3.8+2.14=5.94;再算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程远多少千米?5.94-4.94=1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利用小数的性质把3.8的末尾添上“0”来计算,结果不变。

生3:在计算结果中,如果遇到能化简的就要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

在这样的应用题设计中,教师不仅给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更多的是把数学计算中应该注意到的计算问题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计算知识的理解,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交流互动、独立思考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更好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数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探寻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点”,基于生活原点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好应用知识的意识。当然,在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中,教师要能够时刻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的思想理念,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猜你喜欢
列式竖式路程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每筐多装多少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