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晴 孙中伟 陆璐 杨惠清 郑红娟
[摘 要]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对整个土地资源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从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出发,发现目前土地资源类课程教学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信息获取方式等方面存在与国土空间规划不相适应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从扩充土地资源概念及其外延、提高实践课程内容比例、加强不同类课程间衔接、跳出教材限制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并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课程;课程内容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石家庄市教育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资源课程内容重构与实现”(20201025)
[作者简介] 赵 晴(1987—),女,河北石家莊人,硕士,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140-04 [收稿日期] 2021-10-11
一直以来,我国各类规划之间就存在着规划目标相互抵触、规划内容相互矛盾等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五级三类”“一张蓝图做到底”等新的理念走进规划领域,给规划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对于传统的土地资源类课程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相结合,防止教学各环节与国家要求脱节,是目前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国土空间规划新形势要求与土地资源课程教学的错位
在深入探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新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类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实际,分析研究现有土地资源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国土空间规划带来的新形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镇化的快速扩张,粗放、低效的扩张方式引发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设施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在旧的规划体系下,城乡、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的规划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经常出现规划目标相抵触、内容相矛盾等问题。对于“多规”衔接复杂、部门协调困难、规划立法薄弱等难题,2018年3月国家成立了自然资源部,2019年5月28日发布了《国土和空间规划公告》,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促进了多项法规的整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资源的空间用途管制职责,通过对资源和事权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层级体系上来说,以前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等均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统一的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其全部整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真正建立了从全国到省、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完整规划体系。首先,国土空间规划解决了现实存在的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其次,国土空间规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再次,国土空间规划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二)土地资源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对土地资源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内容体系不适应新的变革要求,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理念不适应规划体系转变。在以往的土地资源课程当中,仅仅将土地理解为不可再生资源,各部门进行规划设计时都将土地资源作为规划设计工作的基底,造成各类规划之间对土地资源的“争夺”。随着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课程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关于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方面的教学理念亟待转变。(1)要树立国土空间概念,由平面化的资源利用转变为立体式的空间布局。(2)要强调对国土空间资源系统化、体系化利用,从单一层面的资源规划使用转变为多角度的资源协同利用。(3)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引导学生加强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在统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理念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新国土空间规划趋势,即系统化地进行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
2.教学内容不适应规划对象的转变。过去单纯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规划、管理对象单一,为土地资源,是对规划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等,导致在相关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相同的问题,对土地资源含义的理解浅显、片面,未能统筹考虑。自然资源部成立后,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除土地资源外,规划、管理对象还包括海洋、森林、矿产、草原等国土资源,由单一对象向全要素对象转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约束下,实现规划区域内各类国土资源规划的统筹设计。
3.现代化信息获取方式未能与课程相结合。伴随着自然资源部管理和规划对象的变化,规划基础数据愈加丰富,面对海量数据,原有课程体系中传统信息处理方式无法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对海量基础数据的处理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以测量为主的信息获取方式,将遥感、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信息获取方式融入基础数据的收集获取手段当中。目前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比例过低,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4.课程设置未与办学定位目标相适应。不同的办学定位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要在课程内容中突出应用性,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规划实践和内容设计方面就要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资源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在充分了解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与土地资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土地资源课程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与完善,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资源课程教学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与统一空间管控要求相适应,扩充土地资源概念及其外延
在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空间管控的大背景下,土地规划要在各个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好的“三区三线”下进行。因此,“三区三线”的界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思想的阐释应在教学内容中重点体现。通过提高矿产、森林、草地、湿地等资源内容讲授比例,扩展教学内容中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来替代现有的只涉及土地资源单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提高实践课程内容比例,强化地信信息处理手段
本科阶段的教学以理论入门技能培养为主,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十分重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中,有大量地理数据需要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基础数据,是提升规划质量、规划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传统的土地资源类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或无相应实践课程,且制图软件涉及地理信息较少。在新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应提高实践类课程比例,如增设对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等,充分利用遥感、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信息获取、处理等手段,特别是加强地理信息方法处理数据的课时比重,以解决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既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一张底图”上,不同类课程间加强衔接
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原有的培养方案中以培养从事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专业人才。新形势下,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构、规划编制单位对空间规划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人才。以前的课程设置服务于旧的培养目标和规划体系,不同类课程之间没有过多的衔接,如土地利用规划类课程、城乡规划类课程等各成自己的体系,教学内容没有交叉,教师教学内容互相间没有沟通。在新的规划体系下,国土空间规划不是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简单延伸或者叠加,而是将多个规划融合在一起,是整体性的战略引导、开发布局。目前在多规合一的过渡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建立,不同规划课程间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在不同类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体现国土空间治理的现实要求,根据“五级三类”规划体系进行教学,注重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任务与特点,注重国内外国土空间开发与规划成功案例的剖析,增设国土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阐明国土空间规划对象、意义、作用等内容,能够使各门课程在现状“一张底图”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和其他专题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内容。
(四)跳出教材限制,与实际规划工作接轨
土地资源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基本依据于教材、受限于教材,教材中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但在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形势下,教材更新速度慢,相对应的正式教材還没有出版,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规划工作,直接导致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8]。因此,需要在土地规划类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最新的规划理论、方法,多增加案例分析内容。(1)用国内的案例说明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进展、新的理论与方法,面向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实际;用国外的案例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理论与方法,与国内进行比较,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2)在实践环节以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亲自实践解决一项实际问题。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资源课程重构内容教学实现路径
根据土地资源课程重构后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时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逐步进行修改完善,提出行之有效的土地资源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方法
传统的土地资源类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存在以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授课的问题,对于案例的讲解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课程程度低,主要为被动式接受,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可有效解决现存的问题。
1.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对于一门课程中,相对浅显的部分内容,采用沉浸式教学方法,就是将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赋予学生教师的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教师的角色当中,在课前完成本次课程所要讲授内容的充分备课,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完成对学生的授课任务。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课下教师提前布置好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或需要处理的问题,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像教师备课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思考、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课堂中,由学生总结自己查找、准备的资料,介绍本节课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参与程度。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PBL教学、CDIO教学模式等不同方法相结合,进行合理选择与使用。
2.实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法,以真实某地区的规划案例为例,每3~4名学生研究同一案例,但学生之间相互独立进行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以真实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真实案例设计,5~6名学生为一组,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区域,对选择的地区进行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其中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环节的工作,让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因处理数据、图像的需要,实践课程须在机房进行。学生呈现的最终成果为研究区域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
(二)组织形式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对于较浅显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沉浸式教学方法,在40~5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前半段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以教师身份采用多媒体等手段讲述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将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身份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后半段仍为教师授课,教师会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探讨学生在知识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肯定为主纠正为辅的态度总结本次课程前半段时间中学生讲解知识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然后由教师将本次课程重点需要注意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加深学生印象。
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从带着问题思考—自主解决问题—阐述观点—互相讨论,到最后的教师总结,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学时安排
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操作的学时。土地资源相关课程按照重要程度不同,每门课程学时应安排在36~72学时。对于较重要的课程,如“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学”等,安排54~72学时,对于属于提高拓宽类的课程可安排36学时。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形势下,更注重空间规划方法与做法的实际运用,对于Arcgis、CAD等数据处理软件学习的课程学时需要适当增多。实践环节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土地资源类课程中实践课程学时至少要占到土地资源类课程总学时的1/3。
结语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正在我国大力开展,各项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除了本文提到的相关土地资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外,相关课程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缺乏等问题,今后还会从更全面深入的角度进行研究,最终达到适应新形势,培养适应发展的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谦.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08-13(6).
[2]杨永均,张绍良,周来,等.基于金课“两性一度”标准的“土地复垦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9):54-57.
[3]王伟,金贤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应用展望[J].测绘通报,2020(12):58-64.
[4]高凤杰,杭艳红,黄善林.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75-78.
[5]符娟林,喻明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211-212.
[6]王伟,金贤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数据成果服务应用展望[J].测绘通报,2020(12):58-64.
[7]胡光伟,刘桂芳,张明,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4):69-71.
[8]舒帮荣,李鑫.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3):144-145.
Re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s Curriculum Content Based 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ZHAO Qing, SUN Zhong-wei, LU Lu, YANG Hui-qing, ZHENG Hong-juan
(School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teaching of the whole land resources courses. From the analysis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current land resources curriculum teaching does not adapt to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terms of curriculum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oncept and extension of land resources should be expanded,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class hours should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s in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Key words: land spatial planning; Land Resources courses; cours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