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艺术的发展及本土化
——评《歌剧概论》(修订版)

2022-02-25 07:31陈雅洁,曹金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唱法本土化歌剧

书名:《歌剧概论》(修订版)

作者:钱苑,林华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321-6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定价:68元

“歌剧”是以唱为主导的戏剧舞台表演形式的统称,在歌剧中可根据音乐、语言、唱法等不同风格,细分为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悲剧、法国喜歌剧、法国大歌剧、德国歌唱剧等。这些歌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虽然形式丰富,但歌剧一直延续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即借助剧场环境,设定三维舞台空间。这样便于打造立体场景,使观众从多角度进行欣赏,同时有助于使歌唱家快速进入规定情境,完成表演。

由钱苑、林华撰写,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剧概论》(修订版)一书,以“概论”的形式,从音乐、戏剧、演唱等多方面归纳歌剧的艺术理论与价值。全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论述了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通过歌剧与戏剧的比较,阐述歌剧是以音乐为主导、集合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形式;第二章介绍了歌剧从雏形到19世纪的发展轨迹;第三章从音乐和戏剧两方面介绍歌剧的结构;第四章论述了美声唱法在歌剧中的声部划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独唱和多声部演唱两方面介绍歌剧的结构;第七章阐述从早期歌剧到20世纪歌剧中乐队的衍变和作用;第八章论述歌剧的两大音乐体制,即分曲体制和连缀体的异同;第九章和第十章以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为代表,介绍从18世纪到20世纪不同风格的歌剧大师的创作。

第一部被称为“歌剧”的作品是来自于16世纪作曲家佩里的作品《达芙妮》,而至今还在上演的著名的早期巴洛克歌剧是作曲家克劳迪欧·蒙特威尔第的作品《奥菲欧》。随着歌剧艺术的流传,其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国“本土”歌剧。例如从18世纪开始,芭蕾舞在法国盛行,成为法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舞台艺术,作曲家在歌剧创作中加入芭蕾舞,让这一舞蹈形式成为法国大歌剧的主要元素,大歌剧也就在法国的土壤中完成了本土化的衍变,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歌剧风格。德国歌唱剧是试图脱离当时占有主导地位的意大利正歌剧,而衍生出适合于德语念白与演唱的喜歌剧。

歌剧流传至我国不过百余年历史,最早被邀请来华演出的国外团体是俄罗斯大歌剧团,在上海出演《鲍里斯·戈杜诺夫》(穆索尔斯基曲)和《叶普盖尼·奥涅金》(柴可夫斯基曲)。之后,我国培养了自己优秀的歌唱家和相关艺术工作者,开始自主制作歌剧。我国最早的歌剧演出保留了西方经典歌剧的音乐、戏剧元素,艺术工作者将唱词翻译成中文,进行舞台呈现。这是歌剧艺术在我国本土化衍变的第一步。随着大众对歌剧艺术形式的接受和喜爱,我国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专业的歌剧演出团体,制作出精美的歌剧演出。如今,我国已占据国际歌剧演出市场的重要地位。

歌剧虽然起源于西方,但经过百年的发展,融合了我国音乐、文化、戏曲、人文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我国本土化发展。首先,歌剧中的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创立给予了发声技巧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学院派民族唱法在借鉴美声呼吸、音色、共鸣的健康歌唱状态下,结合我国戏曲和原生态演唱技巧,发展出学院派民族声乐这一新兴歌唱形式。由于民族唱法是在较完整的气息支持下的科学发声方法,歌者可以进行长时间演唱而不会感到用嗓过度,因此民族唱法可以支持整部歌剧两到三小时的角色呈现。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剧的组织与结构,结合民族声乐演唱,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应运而生,其中女主角喜儿由民族声乐女高音承担。这部作品的诞生是歌剧在我国本土化的又一大步。

我国原创歌剧相较于西方歌剧而言,唱法更多元化,歌剧中根据人物形象灵活设定演唱声部,并在角色中融合美声、民族等多种唱法。如《原野》、《江姐》等多部剧中角色既包括民族唱法,又包括美声唱法。不同音色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使得全剧的角色设定更为丰富,人物关系也更加立体。另外在题材选择上,我国歌剧不仅传承优秀文化中的剧作和经典故事,同时又紧跟时代发展,连接百姓生活,为大众欣赏高雅艺术提供了成熟又具有价值的艺术载体。这是歌剧艺术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升华。

近年来,我国歌剧制作逐渐融合了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实现歌剧艺术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艺术的过渡,让高雅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唱法本土化歌剧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走进歌剧厅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