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2022-02-25 07:31曦,尤宇,何华,刘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专利专项

方 曦,尤 宇,何 华,刘 云

(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6)

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作为各计划项目的重中之重,是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IP)和关键技术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存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低、专利战略性应用少、量化管理评估体系缺乏等问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虽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的适用范围、职责、归属与保护、转移和运用进行了界定,但缺乏对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2021年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迫切需要对过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律进行总结,探索知识产权育成管理流程,进而设计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新阶段规范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重大专项涉及多种领域,尝试设计一种通用共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切实际的,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知识产权成果特点筛选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因而本研究以航天系统某卫星型号项目为案例,在分析其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其知识产权管理指标体系,进而为其他重大专项项目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1 概念界定

1.1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

“知识产权育成”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为阐明其内涵,本研究从两个动词——“创造”“培育”入手,对知识产权育成进行界定。“创造”一词常与知识产权组合,称“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创造”多出现于国家政策文件,后接“保护”“运用”“转化”等词,因而“知识产权创造”偏于表达知识产权获得的瞬时状态,不强调前后的创造及转化过程。不同于“创造”,“培育”一词常与“高价值专利”同时出现。高价值专利的内涵特征、判定和预测方法,以及培育体系构建均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高价值专利与普通专利的获取方式不同,其培育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专利价值目标为中心,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法律价值、市场及战略布局,进而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以达到获取高价值专利的目的[1]。从这个角度上讲,高价值专利培育强调专利被创造出来之前的过程与方法。相比于培育,知识产权育成更强调转化的过程,更重视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也就是说,知识产权育成包括了知识产权整个生命周期,始于创新活动,终于市场应用。综合上述内容,本研究将知识产权育成界定为: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成功培育知识产权并将其进行转移转化的过程。

与之相对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则是指项目的立项、中期、验收和后评估全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孕育、形成、进化的过程。重大专项把对我国经济、军事、航天、医药等领域有重大影响,且后期能够经过军转民、技术公开等方式转化为我国市场生产力的知识产权,通过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等方式实现全面商品化经营,创造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把科技成果全面实现商品化经营。从过程方法角度来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模型

1.2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模式

根据知识产权育成的定义,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的育成是一个从创新到市场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开发、形成、运用与产业化4个阶段,每个阶段看似独立,实则紧密联系,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成果都是上一阶段创新活动的智慧累积,同时又是下一阶段的成果基础,且任意阶段成果都具有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重大专项典型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分为专利权、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基础性理论成果的著作权。在4个阶段中,上述成果能够进入市场、转变为物质财富、获得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是专利产业化的核心。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组织等,它们在全创新链条的知识产权育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政府是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的主导者,通过制定政策法规,采取具体措施,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承担者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促成全创新链的知识产权的育成。另一方面,作为重大专项项目的承担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产学研合作组织通过课题的申报、市场机会的识别,投入相应的资金、人才及技术,在系统要素与外部环境的系统作用下产出创新成果,并根据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的分析进一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模式如图 2所示。

图3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模式

2 理论基础

查阅前人研究,以重大专项为对象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文献凤毛麟角,仅王涵[2]和方曦等[3]分别就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及全创新链下知识产权育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但是,对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却不在少数。重大专项是我国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且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对我们开展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同样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李建民等[4]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必须要系统思考如何产生从原创到应用的重大贯通性成果,为此,就必须加强对科学基金的知识产权管理,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出口的全过程研发管理;王月英[5]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嵌入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研、立项、实施、验收及后评估阶段,能够有效提高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产出及转化效率;香小敏等[6]通过对比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功能与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提出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模式的建议,认为独立的知识产权评审模块、起评标准条件和评审侧重点是评议模式的重中之重。

对于全过程管理,最早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方法,但随着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增多,不少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上。事实证明,知识产权与全过程管理的结合确实有效提高了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达到了更好的管理效果。如,王维伟等[7]认为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就是将知识产权要素融入科研项目研制环节,以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雷星晖等[8]则把流程管理的思想引入知识产权管理过程,结合FMEA管理模式对整个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型,以达到提高整个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绩效的效果;傅钰等[9]通过对科技政策要求进行分解,形成政策原件,进行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认为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建设有利于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014年,《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正式实施,我国众多科技计划项目被凝练成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在此前后,我国出台了多部政策用于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见表1),为我国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引。其中部分规定和标准对科技成果的保护、转化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支撑。

表1 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政策

3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及评价指标体系

3.1 现有研究基础

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发现对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价研究多集中于项目效益方面,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综合效益、科技效益、经济社会效益的研究颇丰。其中,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战略论坛(ESFRI)曾开发一种包括21个关键绩效指标的评估体系,用于评价研究基础设施的绩效;Florio等[10]基于对2025年及以后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研究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社会经济效益;陈光[11]研究了大科学装置的社会经济影响;王婷等[12]则以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为实例,建立了一套“评估阶段+评估目标+利益相关者”的三维评估框架,对科学研究大设施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对于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的研究,研究主体集中在高校、产业园区、产业及企业上,其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成果颇丰,如李西良[13]借用项目管理领域成熟度评价方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和评价标准,并结合评价模型方法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进行了量化考评;Tekic等[14]通过对来自汽车行业的111个共同创造项目的结果分析,探析了在共同创造环境中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协调控制作用;Jefferson等[15]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和转移转化中的具体运用和组织结构,阐述不同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方法集中在定性与定量研究两类,其中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统计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单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及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其中最近5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如表2所示。

表2 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上述研究虽没有直接针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评价问题,但为本研究开展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及各个专项的实施办法中均有知识产权成果管理条例,对知识产权成果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各专项在实施过程中,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主观,且无法对相关工作展开评价,因而本研究在分析重大专项项目全过程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构建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

3.2 基于管理流程的指标初筛

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贯穿于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后评估阶段整个过程的管理流程,应针对研发与创新全链条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方式。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是随着项目的研发与创新活动进行的,因而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也应嵌入到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根据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后评估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与项目工作的有效衔接。这样,知识产权工作便不是简单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而是上升到战略高度,实现了知识产权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深度融合。依据科研项目的研究阶段,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可划分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及项目验收后评估阶段4个过程。在这4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和产出形式不尽相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需要对项目实施流程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管理工作,挖掘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结合点。

(1)项目立项阶段。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查新,形成技术查新报告、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文件,避免重复研究,进而提高研究起点;通过专利文献的分析,排查知识产权预期风险,确定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并结合技术查新报告提出明确的项目知识产权目标。此外,在此阶段还要评估项目的技术成熟度与可行性,通过政策研究评估项目的预期收益能力。总而言之,此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是保障科技创新项目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本研究选取9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技术成熟度、项目可行性、预期成果与效益、政策适应性、技术查新、IP风险分析、IP目标、IP规划及IP工作基础。

(2)项目实施阶段。重大专项进入正式研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知识产权内容进行细化。在此阶段,研发、技术人员应与知识产权人员密切对接,畅通信息流动,消除信息壁垒,通过技术交底书对技术的可专利性进行判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系统与专利信息数据库,进而掌握技术趋势,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形成专利布局。除此之外,建立发明创造登记制度和评审,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定期对项目研制过程中取得的知识产权信息、重大事项进行报送。本研究选取技术交底书、技术可专利性、IP与研发人员结合、专利布局、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专利申请与保护、IP组合策略7个评价指标。

(3)项目验收阶段。项目验收阶段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梳理,考察知识产权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监管机制及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另外,对知识产权文件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判定是否有完整的文件收集、整理、保存及保密制度,考察知识产权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否产出关键技术、是否有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最终形成书面验收报告。本研究选取了5个指标进行评价,分别为IP经费使用规范性、IP文件管理、IP目标实现程度、产生关键技术、形成标准必要专利。

(4)项目后评估阶段。项目后评估阶段主要对知识产权成果、效益、管理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评估。对于成果,主要考察项目是否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奖励,评估技术成果对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作用,对于项目效益,评估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帮助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否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等;而后,对项目实施之后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判断这一套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及可靠性,是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够形成管理标准;最后,从激励政策、岗位设置、选拔机制等方面对人才队伍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9个指标进行评价: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行业标准数量、国家奖励数量、IP产业化及经济社会效益、“卡脖子”问题解决情况、IP行业推广应用、国家战略领域应用情况、IP人才培养、IP管理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建立包含2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初筛指标

4 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某卫星型号项目(以下简称“案例项目”)为例,分析其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结合以上构建的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取指标得分,通过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剔除不合适指标,从而得出案例项目知识产权育成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为其他重大专项项目知识产权育成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4.1 管理机构

案例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管理机制,以项目办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中心和各承制/承研单位为支撑,以研发部为领导。其中,项目办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组织专员队伍,组织制定知识产权工作计划并纳入项目研制计划实施,落实知识产权保障条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知识产权中心是案例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的管理技术支撑机构,在项目办的指导下,根据项目知识产权需求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开展相关技术领域专利态势研究和专利布局分析,组织知识产权申报等。项目承制/承研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项目管理机构要求配合开展知识产权工作,除日常组织培训、成果登记和专利数据汇总外,重点开展相关技术梳理和创新点梳理,以及智力成果清单审查等工作。作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研发部负责传达落实上级要求,策划布置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归口协调处理知识产权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事项,按规范对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4.2 管理流程

依据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导弹与航天丛书》的卫星工程系列之《卫星工作管理》一书中的规定,我国的卫星研制分为任务需求分析、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发射和在轨测试、在轨运行管理7个阶段,本研究依据此7个阶段中的重点阶段,将案例项目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主要集中于方案设计、初样研制、正样阶段以及发射和在轨测试阶段,分别对应重大项目立项、中期、验收和后评估阶段,分析各阶段相应知识产权研究内容。型号研制的不同阶段科研工作重点不相同,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立项阶段。立项阶段侧重制定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知识产权归属和经费约定、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全过程管理基本知识培训、知识产权研究和专题专利数据库的构建等。在任务策划期间,形成案例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案,保证知识产权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进行前期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全员知识产权意识及知识产权工作技能。关键技术梳理期间,首先根据关键技术开展专利检索,判新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其次在查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利情报分析,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借鉴参考(专利情报分析是随后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专利数据库的基础和前提);最后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风险规避策略、借鉴策略、实施转化策略等具体战略目标,形成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对案例项目总体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关键技术攻关期间,结合专利情报分析初步建立专题专利数据库,供研制人员查询借鉴。在立项阶段,主要形成《型号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案》《专利情报分析报告》以及专利数据库等成果。

(2)中期阶段。中期阶段侧重创新点梳理、保护方式策划、技术交底书撰写培训和专利申报等,主要工作是验证所选方案是否能够满足任务需求,进而进行卫星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需要利用设计、分析、测试和试验等手段获取完整数据,支撑方案的可靠性。此阶段以型号通过关键设计评审为标志,主要工作首先是完成专利挖掘,进行知识产权布局,避免零散和杂乱无章的专利申请情形出现,节省申请成本;其次,审核确定申请清单及保护方式,审核内容包括专利、论文及技术秘密清单,并通过项目职务智力成果申请清单确定保护方式,根据需要更新职务智力成果申请清单以及保护方式;再次,进行知识产权申报,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成果流失,完成专利申报、技术秘密认定和计算机软件登记工作;最后,更新专利数据库,满足各单位研制人员查询的需要,为各单位提供研发时的借鉴参考。中期阶段主要成果包括《拟申报职务智力成果汇总表》,专利申报、技术秘密认定、计算机软件登记等相关记录,以及专利数据库更新等。

(3)结题阶段。结题阶段的知识产权重点则是专利再挖掘,补充成果清单和专利申报。结题阶段的知识产权主要工作有:针对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专利再挖掘;补充初样阶段形成申请清单,明确保护方式;对新挖掘的知识点进行知识产权申报;不断汇总检索到的与型号技术相关的专利、更新专题专利数据库。结题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职务智力成果汇总表》更新,专利申报、技术秘密认定、计算机软件登记等相关记录,以及专利数据库更新等。

(4)后评估阶段。后评估阶段的重点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研究与策划,以及型号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后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有3项:一是在前期专利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完成专利数据库,作为型号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相关单位开放使用,为后续其他相关型号研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支撑;二是在各阶段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编写型号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全面总结型号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三是开展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推动型号研制产生的知识产权的运用,加快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后评估阶段主要成果包括《知识产权总结报告》、专利数据库的更新完善等。

通过分析案例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流程,发现其立项、中期、结题、后评估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任务与本研究总结的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的立项、实施、验收、后评估阶段任务基本一致,仅结题阶段与重大专项验收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差别,但结题阶段的任务也都以不同形式被囊括在评价指标体系描述的工作之中。为了构建完善的卫星型号知识产权管理指标体系,在上述建立的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初筛指标基础之上,通过群组决策方程根法对卫星型号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关键指标进行筛选。

4.3 关键评价指标识别

借鉴景锐[24]的处理方法,利用群组决策方程根法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关键指标进行筛选。首先选取15位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分别从研发、管理、生产部门中选取。立项阶段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分数如表4所示。

表4 案例项目立项阶段专家评分结果 单位:分

将立项阶段各指标得分看作矩阵X,求得(其中T代表矩阵或向量的转置)如下:

运行软件程序,得到F的最大特征根,相应的特征向量为BT=[0.259 3 0.293 3 0.290 7 0.244 8 0.368 7 0.388 1 0.383 4 0.371 8 0.361 3]。将BT进行单位化,获得B1T:B1T=[0.087 6 0.099 0 0.098 2 0.082 7 0.124 5 0.131 1 0.129 5 0.125 5 0.122 0]。

根据相关定理:

B1T向量中元素的值即为立项阶段每个指标的关键性权重。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实施、验收及后评估阶段的指标权重,分别如表5至表7所示。

表5 案例项目中期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权重

表6 案例项目验收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权重

表7 案例项目后评估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 MATLAB 软件分析的结果、数据来源的获取及有效性,再次发放问卷,向专家进行咨询,在征得专家意见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剔除掉权重小于0.100 0的评价指标。

在采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方法对指标进行关键性筛选之后,各指标之间仍然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以满足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原则。本研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中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对案例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和后评估阶段的指标分数矩阵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到各个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剔除或者合并相关性较高的指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文设定为临界值,得出各阶段指标相关性分别如表8至表11所示。

表8 案例项目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相关性

表9 案例项目中期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相关性

表10 案例项目验收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相关性

表11 案例项目后评估阶段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相关性

通过群组决策方程根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立项阶段剔除了技术成熟度A1、项目可行性A2、预期成果与效益A3、政策适应性A4;后评估阶段剔除国家奖励数量D3、IP人才培养D8。另外,对于相关性较高的两个指标,应该剔除一个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大的那个指标,或者将两个指标进行合并,将后评估阶段IP行业推广应用D6和国家战略领域应用情况D7综合为“成果应用情况”。故,得到案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2所示。不难发现,与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初筛指标相比,案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更具有针对性,聚焦于知识产权的育成管理,剔除了项目管理的相关指标。其中,立项阶段的评价指标集中于知识产权的规划、目标、风险及工作基础,对项目技术成熟度等与知识产权关联不大的指标进行了剔除;实施阶段,侧重于技术到专利的转化过程,对可专利化的技术成果重点培育,关键点在于专利的申请、保护及布局,因而此阶段的评价指标重心放在对技术的专利转化工作评价;验收阶段,评价指标侧重于评价知识产权相关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文件管理工作,包括知识产权文件的调用、归档、保密制度,其次考察项目立项阶段制定的知识产权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否获取了关键技术及标准必要专利;后评估阶段的评价指标,重点在于评价项目的最终效益,自主知识产权和形成的行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可量化的硬性指标,除此之外,对项目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程度,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家影响力的评价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因而“卡脖子”问题解决情况、成果应用情况是效益评价不可或缺的指标,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一种可复制的管理方式,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关乎到是否可以为其他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借鉴,因而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表12 案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表12 (续)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家科技重大科研项目实施流程,建立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初筛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卫星型号项目为例,结合群组决策方程根与Pearson相关性检验,利用MATLAB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出卫星型号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来看,根据项目实施流程构建每个关键阶段的初筛指标体系,进而依据每个重大专项项目特点筛选并构建符合项目知识产权特点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是十分可靠的。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后,通常会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要途径都是通过专家获取每个指标的权重,衡量指标的重要性。限于重大专项项目的特殊性及保密性,对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育成评价较为困难,但是笔者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案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对开展评价指出了重点方向,即开展评价时,应将重点放在权重大的指标所指向的工作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可为其他重大专项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路。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项目知识产权成果形式的特点来构建,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成果,如软著、植物新品种、专利、商标等,根据项目实施的流程及成果形式选取合理指标,结合数据分析软件及专家经验对指标筛选,最终确定针对各项目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针对性。下一步,笔者将会把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具体项目中去,对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进行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将会得到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专利专项
专利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专利文摘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