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东,夏港东,秦浩杰,周文聪,张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纱线张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从纺纱到织造的各个工序,张力的大小和稳定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1]。因此,纱线张力器成为控制纱线张力必不可少的装置。
目前市售的纱线张力器以机械式为主,常见的有空气阻尼式以及油阻尼式,如图1所示[2]。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机械式纱线张力器往往具有结构简单、维修和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然而其缺点也尤为明显,如:1)张力控制精度低,一致性差;2)张力器工作过程中始终与纱线产生摩擦,容易损伤纱线;3)自动化程度低,无法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图1 常见纱线张力器
为满足纺织行业不断提高的标准要求,纱线张力器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高档纺织机械——电磁式磁滞纱线张力器[3-5]。相较于传统机械式张力器而言,该张力器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纱线张力进行实时的、连续的调节。由于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既可以灵活地对单根纱线的张力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群控[6]。此外,该张力器还可以连接到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对纱线张力的闭环控制,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类型张力器的特性进行研究,为其日后在国内市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电磁式磁滞张力器是基于电磁阻尼原理实现对纱线张力控制的[8],其结构如图2所示。外部静壳体8将整个结构包裹在内,形成封闭的磁回路并同时隔绝外部磁场的干扰。磁芯5由具有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制成,聚集内部的磁场能量。转轴7在滚珠轴承3的支撑下,一端与抱线轮1固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转子6连接。励磁线圈4均匀缠绕在线圈架上并将磁芯5包含在内侧。张力器工作时,线圈4通电,抱线轮在纱线的主动牵引下转动。另一端,由磁滞材料制成的转子6作为耗能元件被动旋转,消耗磁场能量,产生阻碍纱线运动的磁滞转矩,使纱线受到张力作用[9]。调整线圈4两端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磁滞转矩,实现对纱线张力大小的调节。线圈未通电时,转子在磁芯5间自由旋转,其阻力仅来源于轴承3处的摩擦力。
1—抱线轮;2—磁芯①;3—轴承;4—线圈;5—磁芯②;6—转子;7—轴;8—外壳。图2 电磁式磁滞张力器结构图
该张力器的具体性能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张力器的性能要求
分析电磁场问题时传统的方法是从模型中抽象出一个等效的磁路,再采用解析的方法分析其磁场。由于电磁式磁滞张力器的磁路较为复杂,这使得利用解析法研究其磁场较为困难[10],而有限元法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以课题组研制的一款电磁式磁滞张力器为例,利用Maxwell软件对该张力器进行仿真分析[11]。
由于张力器的结构不具有空间对称性,无法将三维磁场计算问题转化为二维来处理,因而需要建立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12]。此外,为降低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作出以下假设[13-14]。
1)忽略转子的涡流效应和软磁材料(定子磁芯及外壳)的磁滞损耗;
2)转子的转速保持不变;
3)励磁绕组由空心圆柱体等效替代,绕组内部电流密度分布均匀。
张力器的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相关参数定义如图3所示。定子磁芯及外壳均选择具有高磁导率的电工纯铁DT4,励磁线圈定义为铜材料copper,选择FeCrCo材料作为转子材料并在软件内部将其定义为磁滞型材料。软件内部自带的材料库中并不包含DT4和FeCrCo材料,需要从外界导入两种材料的B-H曲线。由于忽略了涡流效应的影响,两种材料的电导率均设为0。线圈绕组安匝数设为342A,指定求解域属性为空气。在瞬态场分析模块中,还需要额外定义运动区域band,将转子包含在内,并设置其绕z轴转速为1 000r/min。此外,设置仿真时长为20ms,计算步长为0.2ms。
表2 张力器的主要参数
图3 相关参数定义
借助Maxwell软件的静态磁场求解器,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张力器内部磁感应强度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磁力线主要集中在张力器内部的磁性材料上,并依次穿过定子磁极、气隙、转子最终汇聚于张力器外壳,形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磁回路。图5为转子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
图4 张力器磁感应强度分布及磁力线走向
图5 转子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
图6所示为磁滞张力器的转矩输出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出转矩在初始时刻有轻微震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磁滞转矩的数值波动减小,趋于稳定,并最终稳定在32mN·m左右,符合预期要求。
图6 磁滞转矩随时间变化曲线
保持表1中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气隙大小,得到图7所示磁滞转矩与气隙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气隙的增加,磁滞转矩急剧减小。由图2可知,张力器的磁传导回路主要包含定子磁芯、气隙、转子以及外壳。而定、转子以及外壳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其相对磁导率要远高于空气磁导率,故而磁场能量主要损失于气隙中。因此,在磁动势大小一定的情况下,磁回路中的气隙越大,其中的磁场能量损失也就越大,转子的磁通密度也必然减小,从而导致磁滞转矩减小。因此,理论上减小气隙可以提高磁滞转矩,但过小的气隙会对机械加工和装配提出更高的精度要求,使得零件的加工难度加大,特别是对转子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15]。故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气隙大小。
图7 气隙对磁滞转矩的影响
电流的大小是影响电磁式张力器磁滞转矩大小的重要因素。张力器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电流设定在特定的数值。基于表1中的结构参数在不同气隙大小下进行计算,得到了如图8所示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在不同气隙大小下磁滞转矩随电流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当电流较小时磁滞转矩增加缓慢,而随着电流的不断增加,磁滞转矩显著增大并与电流近似维持着线性关系。当电流超过一定范围后,磁滞转矩的增加幅度趋于平缓,其原因在于随着电流的增加,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也趋于饱和,不再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增加的电流对转矩的影响很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在30~70mA范围内,磁滞转矩与电流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磁滞转矩可以达到40mN·m,符合设计要求。
图8 磁滞转矩与电流关系图
张力器的定子磁芯由两部分组成,且分别置于转子两侧,如图2所示。两定子磁芯的端面均有若干齿形磁极,张力器装配时,两齿形磁极之间一般错开一定角度,磁极间相对错开角度α定义如图3所示。保持表1其他参数不变,在多组气隙下对张力器在不同磁极相对角度下进行仿真计算,可以得到磁极相对角度与磁滞转矩的关系,如图9所示。
图9 磁极相对角度对磁滞转矩的影响
定子磁极端面的齿形磁极沿周向等距排列,磁极个数为8时,相邻两磁极间的相对角度θ=45°。图9中,在角度α<θ/2时,磁滞转矩随着相对角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当α>θ/2时,磁滞转矩逐渐减小。在α=45°时,两磁极重合,其磁滞转矩大小与起始位置相等。转子表面的磁密B可以分解成径向Bn和切向Bτ两部分,而Bτ是影响磁滞转矩大小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α增大,切向磁密Bτ也随之增大,而超过一定范围后Bτ反而减小。因此出现了图9所示的关系曲线。
在保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转子厚度的增加,气隙逐渐减小,这就使得转子磁感应强度增大,磁滞转矩也随之增大,如图10所示。然而,随着转子厚度的不断增大,磁阻和漏磁也在增加,在厚度超过一定范围以后,转子中增加的磁势反而消耗在转子内部的损耗上,对磁滞转矩的影响降低。
图10 转子厚度对磁滞转矩的影响
改变磁极个数并在多组气隙大小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图11所示的关系曲线。磁极个数较少时,转子的磁通密度低,从而产生的磁滞转矩也较小。随着磁极个数的增加,磁滞转矩迅速增大。然而,磁极个数增加时,各个磁极的漏磁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磁滞转矩反而随着磁极数目的增加而减小。计算结果表明,在磁极个数为10时磁滞转矩达到最大。
图11 磁极个数对磁滞转矩的影响
由以上仿真结果表明:
1)电流是影响磁滞转矩大小的关键因素。磁滞转矩与电流的关系曲线中有一段近似线性的区间,也是张力器的最佳工作区间,且满足在10~30mN·m范围内线性可调的设计要求。
2)气隙大小的选择关系到张力器的最终性能。同时,过小的间隙也会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综合考量这两方面的要求,选择大小合适的空气间隙。
3)磁极的相对角度和磁极个数是影响磁滞转矩另一重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对角度α=22.5°、磁极个数p=10时输出转矩接近60mN·m,极大地拓宽了张力器的线性可调范围。
4)转子厚度的增加对磁滞转矩有着明显的影响,但厚度的增加也使得转子的转动惯量增加,因而在设计时需要额外考虑动力学方面的影响。
电磁式张力器是一种精密纱线张力控制器。本文借助Ansys Maxwell软件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张力器性能的影响,证明了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该类型张力器的可行性,也为日后的设计制造和升级优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