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思师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中转运的安全管理和风险应对策略。方法:此次研究共将急救医疗中心救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选进,研究的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2组(对照、研究),各有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护理管理,研究组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安全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数据的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转运评分中研究组的急救意识、快速反应、安全转运以及医护配合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对院前急救转运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院前急救中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应对策略有着良好效果,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满意程度。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转运;安全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急救医疗中心救治之间这个时期的阶段[1]。由于该疾病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症状较为严重,再加上转运期间治疗条件比较差,很容易出现意外风险,威胁患者安全。所以在实际转运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并及时对隐藏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转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以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中转运的安全管理和风险应对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68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2组(对照、研究),各有3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59岁、最大89岁,平均((74.00±10.00)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9岁,平均(74.50±10.33)岁,两组相关的资料对比并没有差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院前急救常规转运护理管理,即:转运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需按照急救管理制度展开相关护理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急救车上的相关配置,不能将急救车上的物品外借,以及定期清点和补充急救用品,确保院前急救正常开展。
研究组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安全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即:(1)转运风险:转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呼吸以及心脏骤停、呼吸道堵塞、患者烦躁、沟通不到位、家属不理解、救护车条件不足、医护人员应变能力不足以及其他外界因素。(2)急救措施:到达目的地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呼吸、面部表情等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随时测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科学且合理的抢救方案。在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情况下利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对于过于疼痛的患者,根据医生医嘱给予药物干预缓解疼痛,防止因为疼痛而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保证能够随时输液;在转运途中需要使用监护仪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转运风险应对:转运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患者适合转运之后再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记录患者脑出血发生的时间、进展等内容,并通知接诊医院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瞳孔和疼痛反射等情况,如病情变化要及时处理;防止患者出现呕吐物误吸,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过程中要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做好准备;患者头部方向需与急救车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转运过程中司机保持车速的稳定性;转运期间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需要将其头部适当抬高,调整为半卧位,保证氧气可以成功输送;对于出现烦躁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约束;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询问家属患者的身体感受,安慰家属,取得家属配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转运评分,包括急救意识、快速反应、安全转运以及医护配合度,每项总分均100分,越高代表转运质量越好。
(2)观察两组对院前急救转运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价,一共100分,其中在60以下的表明不满意,在60和85之间的表明比较满意,在85以上的则是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是后两者相加的总和,然后除以总例数之后,再乘以100%[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的统计工具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分别采用X2、t检验,P=0.05为分界值,低于这个数值表明对比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评分
干预后,两组转运评分中研究组的急救意识、快速反应、安全转运以及医护配合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2.2 院前急救转运的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时间最短以及情况最紧急的阶段,且院前急救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和患者存活率以及预后直接关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与风险应对,最大程度救治患者生命,提高院前急救质量[3-4]。
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应对,能够促使医护人员在到达目的地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和面部表情,并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抢救方案,从而提高抢救的安全性[5]。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组的急救意识、快速反应、安全转运、医护配合度分别为(94.82±3.11)、(96.17±4.08)、(95.77±3.79)、(93.76±3.88),对照组分别为(80.35±2.43)、(82.68±2.14)、(81.15±2.01)、(83.49±2.11),可以得出干预组比对照組更高(P<0.05)。主要是因该干预方式能够在转运前及时了解可能潜在的风险,从而在转运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呼吸、面部表情等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随时测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科学且合理的抢救方案。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风险情况的发生,缩短救治时间,并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颅内出血量,挽救其生命[6-7]。其次,在实际干预过程中,通过加强风险应对在转运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瞳孔和疼痛反射等情况,及时进行吸痰等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帮助其采取合适体位,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的质量[8-9]。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组院前急救转运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更高(P<0.05)。主要是因该干预方式能够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根据家属的理解程度进行比较针对性的讲解,保证家属能够听懂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并在转运过程中了解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从而及时做好应对准备,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10]。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中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应对策略有着良好效果,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华明.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48-50.
[2]朱良华.院前急救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3):226-227.
[3]梁燕芬,赖碧莹,梁雅玲.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9):189-191.
[4]董俊婵,张彦敏,王志先,等.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20,42(4):554-557.
[5]吴敏,温春苗.突发脑卒中疾病相关症状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性分析及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9):37-39.
[6]崔修岭.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09-110.
[7]陈春海.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运对改善其预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0):96-97.
[8]刘福刚.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113-114.
[9]陈燕,陈婷,刘姗萍,等.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58-159.
[10]苏云,陈晓庆.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20,10(2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