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舆图工作整理原因分析

2022-02-25 08:06康紫薇
兰台内外 2022年2期
关键词:档案工作民国

康紫薇

摘 要: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关键词:舆图;国立北平图书馆;档案工作

舆图作为重要的档案史料,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其开发潜力有待挖掘。舆图留存是非常困难的,且精确的地图尤为罕见。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舆图的整理和编目工作始于民国初年,主要由民国故宫博物馆文献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和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三大机构主持进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古旧地图的整理和编目。相较于故宫博物馆文献馆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北平图书馆整理的舆图较多,且成果更为精密。在整理过程中还形成了专司舆图的部门——舆图部。舆图部的成立开我国图书馆之先例,成为图书馆第一个专门负责舆图的机构。

从1929年舆图部正式成立至1952年善本部与特藏部进行合并后舆图组成为善本特藏部下设的业务组,其间舆图部虽历经部分裁撤和重设,但在政局混乱和国家危难之际承担了文化机关的重要责任。国立北平图书馆舆图工作的开展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变革和权力更迭之下,人们对舆图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研究当时舆图工作的原因显得更加珍贵。

一、舆图工作开展的直接原因

1.继承清宫秘藏舆图

宣统元年(1909)为推进新政,张之洞等人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由清学部主持设立京师图书馆。学部特拨清宫内阁大库舆图百余种和学部旧藏中征集来的地方档案和民间名家藏书交京师图书馆储藏。京师图书馆筹建之初就以清学部藏书、翰林院、國子监以及内阁大库残本为基础,还包括从内阁大库红本中拾出明、清旧本舆图共计一百余种。清朝规定地方各省、府等地方官署编绘需造两套地图,且文字叙述与地图需合并呈送。此外,各省督抚的题本及随同进呈的各种舆图经内阁典籍厅官员批红后也交由内阁大库储存。因此,内阁大库囊括了大部分清宫舆图,有营造、天文、寺庙、武功、河道等图。

蔡元培、钱玄同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记》中称存有明清舆图数百轴。舆图部主任王庸介绍本部舆图时也说:“相较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印之内阁大库书档旧目所列各种图目亦不过二百余种。虽此旧目与本馆所编新目种数分合不同,但按诸旧目中名目大略比勘则内阁大库所藏之图,大半在此固无疑也。”为满足图籍档案的妥善安置,国立北平图书馆建立之初就设立地图部,为日后大规模开展舆图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2.接受出版物缴送的特权

从1913年北洋军阀执政期开始,京师图书馆就陆续受理政府调拨来的大量图籍志书。这使得原本散落在古物陈列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各地官书局所藏的多种类图书典籍、学位论文、新印图书、地志金石拓本、舆图、照片通过邮送的方式入藏。1913年2月教育部令湖北官书局刻印的官书也全交由京师图书馆,随后要求各省将官书缴送,大范围征集全国的地志和金石拓本。

接受呈缴的出版物中包含大量方志、地志和舆图,充实了京师图书馆的舆图收藏。但京师图书馆所藏多为康熙以前留存下的残本,且各省县图志数量不足以满足阅览。京师图书馆注意到舆图的重要性,多次提请教育部着重征集全国地志金石拓本和地图,发布征集启事向社会各界征集:切实用者,阙惟地志;资考镜者,莫如金石。册府珍藏,莫不备赤县之图 。

至1916年2月,京师图书馆呈请教育部在出版法中增加一条规定:全国出版图书在内务部立案者应以一部交国立图书馆庋藏。3月教育部规定京师图书馆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并由出版法规定文书图画另行填送一份转呈京师图书馆,将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1933年中央图书馆正式筹备之前,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承担依法接受出版物缴送的责任。

仅两个月京师图书馆就收到各省通志223部,金石拓本224种,馆藏资源不断增加。至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公布馆藏,除原清内阁大库舆图外,还有各方缴送的新旧舆图,如清东三省总督锡良旧存的明清边界图、河流图、陆军测量局测绘的各省详图及水陆道里区域图等,还有各省新拓旧碑数百张。大体量的舆图也使得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开馆时就设立舆图部专司舆图工作。

二、图书馆界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

1.丰富馆藏文化资源

西方的图书馆理念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的藏书楼不断发生改变,逐渐向近代图书馆的性质发展。清初,传教士在中国开设一批图书馆,如北堂图书馆、天主教藏书楼等。伴随图书馆的传入,一批志士为发展教育开始考察西人的图书馆事业。最初是将西方的图书馆与中国的藏书楼对比考察。1868年志刚考察纽约大书院图书馆,称其“略同宁波天一阁之制”。张德彝在考察俄国图书馆时用“书阁”一词代称图书馆,郑成应则用“藏书院”,反映了图书馆观念刚刚传入中国时人们利用藏书楼来理解西方图书馆。但随着西方图书馆理念传播,大量地方图书馆纷纷建立,承担服务社会的功能。

清学部于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图书馆的法规性文件——《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规定图书馆的宗旨为: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为宗旨。从此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职能。京师图书馆作为“实为全国儒林冠冕,尤当旁搜博采,以报国粹而惠士林”,在京师图书馆成立之初,便承担了图籍的保存和服务社会教育的责任,舆图也正在其中。

1915年民国时期教育部公布的《图书馆规程》将图书馆的职能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规定图书馆隶属于教育部,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存集各种图书与地方文献,供众阅览,除搜集中外各种书籍外,应负责收集保存本地已刊、未刊各种有价值的著作。京师图书馆长期作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图书馆,相比中国传统的藏书楼增加了流通文化资源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为满足自身的发展,图书馆尽力丰富馆藏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促进民众阅读开启民智。国立北平图书馆出于完善自身图书馆的职能对大量古旧地图进行舆图整理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开馆时,就言明其目的在于“集两馆弘富之搜罗,鉴各国悠久之经验……便利学术研究而贡献于文化前途者,庸有既乎,久爱志缘起,用助将来”。因舆图、金石对于学术研究有着特殊地位和为国家保存文化的需要,国立北平图书馆收纳大量明清遗存的旧本舆图,并为舆图特设专部分工整理。京师图书馆还在征求启事中着重强调舆图的重要性:图书馆中图画与书籍并重,而图书之有关学术者,尤以舆图为最重要。

2.满足读者的地理阅读需求

舆图的种类多样,涉及疆域、经济、外交、文化、军事、气候等多方面。并且舆图史料与文献资料的表现方法不同,能更加直接、清楚地描述信息,可作为重要的史料与金石文字互证。尤其是绘制地图相当困难的古代,人们对地图的需求十分强烈。舆图中所蕴藏的重要价值和需求,使得舆图愈发受到重视。在直观展现大量历史细节的同时还传递了时人对于空间的认知想象和地理观念、审美认知等重要信息。

在中国古代,测绘出的舆图或被送入官府或被民间自行存放,或在史书中以图经展现。但往往不够精确,以相对距离展现空间概念。而清康熙时期依据大规模测量绘制出准确的全国性测绘地图却深藏内府,视为皇室秘珍,“唯二三大臣偶窥见一斑,引为奇遇者”。至19世纪中叶,绘图时才逐渐被采用。舆由注重“藏”到注重“使用、流通”,民众的地理阅读需求更看重其实用价值。

随着晚清民国时期新式学堂的开展,在中国古代地图和地图学史研究的带动下,大量的地理、史地杂志和舆图出版发行。晚清到民国初期这段时期对地理的叙述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多元风格,新式的历史、地理教科书注重历代疆域沿革、地球起源的讲解,主要围绕清朝或民国时期的疆域面积、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势、气候、山脉、河流等内容。

同时,民国时期的学者对史地教学用图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近代人事日繁,讲学用世,胥舆图是赖”。顾劼刚在编著的《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时强调有必要说明的地方,需插入历史地图,以更好说明沿革。中国近代图书馆常常与新式学堂学会相匹配设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也直接感受到读者对地理阅读的急切需求。“参观索阅地志、金石目录者络绎不绝”。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在1931年组织了专门的陈列活动。“书籍出借率,骤然增高,翻阅地图的读者每小时平均五六个。”人们对地理阅读的兴趣和地理意识的觉醒,对边疆的视野和空间的关注也不断上升。

但国立北平图书馆建立之初的馆藏舆图地志数量有限,且多为“百余年前修辑之本,无以汇志乘之大观,供士民之搜讨”。因此,国立北平图书馆多次向教育部呈请征集全国的金石舆图,“对于舆图一项目,亦尽力搜求,以期蔚然大观,俾餍学者之望”。在收集舆图的同时还收集了大量史地杂志,涵盖了国内外的地势、气候、交通、物产资源等地理信息。

三、反对外国对中国测绘的外部需求

19世纪末,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尤其是20世纪初清朝边疆危机不断严重,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国土,边防的重视不断上升。新闻评论点明绘制新图的尴尬现状:吾国舆图之学,素未将求。故凡兴胜要隘,岛屿山川。已无详晰之图。往往持外人所测量者为蓝本,无论无裨事。实抑且贻笑他人。中国传统的古代地图常处于“有疆无界”的情况,不够明晰。清初还往往需要利用外国测绘的地图,现状倒逼清政府开展测绘精密舆图的活动。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领土的保全,“中华民国”宪法规定“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以清朝乾隆时期的中国疆域为依照。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陆军测量局开始进行分省测绘。1912年内务部令各省绘制最新舆图呈送,以供参考,江苏省随即另订条例向所属制作最新舆图。外国对于中国的测绘十分关注,1913年1月万国舆图会绘制世界地圖,提议测绘中国全境图,事关主权界限。

在外国人干预中国测绘和保护主权完整的需求下,国人对舆图的重视加大,发布很多通盘筹备的政令。参谋本部驻法胡公使电称:应设法自办。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国人加大了对于国家及空间的关注,大量的学术类刊物也刊登许多新式舆图,呼吁全国学人能洞察中外之形势而奋发向上。为应对外国对中国测绘的干涉,政府设法自主测绘。北洋政府在1914年公布“十年速测计划”,指令各省陆军测量局分别组织迅速测绘1:5万比例中国地图,并出台测绘规章制度,设立测绘事务所。但限于条件,北洋政府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测量队伍,而以清末各省陆军测绘局测绘出的地图为参照,在已做成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满足当下需要,根据测图计划测绘。

然而,大规模精密的测绘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但民国时期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大规模测绘受到制约。同时,上交的舆图没有遵照之前指定的开方里数要求,制作规格也各不相同。因此,民政司训令各府厅州县再行测绘。总体而言,这一计划实施并不顺利,测绘速度推行十分缓慢。至1929年共完成3595幅,仅占计划数的11.7%,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具体实施出现很多困难。时人评论全国测绘沦为笑谈,原本3年可完成的测绘量,按照当时速度和经费消耗,却要200年之久。

虽测绘不利,但也催生人们对古旧地图的关注,清末舆图的应用价值被大大发挥出来。许多部门重新测量并点收清理大量地图,依照清末遗存的舆图配合测绘新技术来厘定新地图,通过地图“重振国人地理的兴味,而思有所发挥而广大之者乎”。划分界限和主权的需求以及版图意识的增强,使舆图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舆图工作向着近代化方向演变。

四、结语

在战争频繁、政局混乱的情况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还部分担负了收集出版物的责任。通过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着眼于民国时期舆图的收集、传阅、收藏以及舆图的流散等方面,不仅可以研究20世纪上半叶传统舆图到现代地图之间图书馆界采取的应对,还可以通过舆图这一信息传播载体为凭借研究近代文化转型中人们的知识需求。这一发生在中国近代文化事业和图书馆事业中的大事件,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5

[2]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近代图书馆史料汇编第7册,[G].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3]河南省政府公报[J].1937

[4]国家图书馆档案,档采藏[B].2.3.

[5]袁咏秋,曾季光主编.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北京图书馆业务研究委员会:《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7]志 刚.初使泰西记.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5

[8]教育部.图书馆规程教育杂志[J].1915

[9]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近代图书馆史料汇编第6册.[G]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10]胡耐秋.抗日中心单元运动中的四大活动事业一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研究实验事业之一.教育与民众[J].1932

[11]木 强.新评三.新闻报.[J].1915

[12]张瑞雪.从“条约制度”看近代中国国家意识的形成[D].宁夏大学,2014

[13]参谋部以万国舆图会提议测绘中国全境图因函请国务院妥议抵制之.时报[J].1914

[14]测绘全国舆图办法.神州[J].1914

[15]舆图学:最新万国形势指掌图:中国疆域沿革图之一(附图).学报汇编[J].1905

[16]芰 村.测量舆图之笑谈.时报[J].1916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档案工作民国
爱国
母鸡
镜花缘(10)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浅谈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做好档案宣传工作的策略探析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