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2-25 07:28马丽荣乔德华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休闲农业甘肃省

马丽荣 乔德华

摘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特色,将旅游引入农业,共同构筑休闲农业,是甘肃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甘肃省休閑农业发展态势强劲,规模效益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和市场间匹配度差、低层次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欠佳、配套设施落后、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市场定位,加强创意设计;培育地域公共品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探索利益连接机制,稳定提升农民收入等加快甘肃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休闲农业;资源禀赋;空间分布;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1-0001-07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1.00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ansu Leisure Agriculture

MA Lirong, QIAO De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verse resource endow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 introducing tourism into agriculture and jointly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Gansu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Even 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remains vigorousin Gansu province,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cale continuously growing,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leisure agriculture of Gansu province when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region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mounts of drawbacks are exposed such as un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poor ma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 markets, extremely low-level homogenization, poor service quality, undevelope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insufficient mode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Gansu province such as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clearing the market positioning, enhancing the creative design, cultivating the regional public br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management level, exploring the interest connection mechanism, steadily increasing the farmers' income and other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Resource endowment;Spatial distribution;Gansu province

休闲农业是指以生态系统、地理环境、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等为基础,把观光旅游与农业产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休闲农业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后来扩展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地区的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对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体验化、融合化的特点和趋势。2019年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30.9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81万亿元[1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甘肃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较大,文化遗存丰富,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多、分布广,特色明显,传统农业的劣势反而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乡村旅游市场也随之实现转型,乡村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 ]。以旅游特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可突破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困境[3 ]。在国家政策和消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甘肃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有力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成为一种新业态。与此同时,甘肃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和市场间匹配度差、旅游产品品质较低等问题。在“一带一路”旅游带建设、甘肃省建设“旅游强省”,以及国家重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必将成为重要课题。

1   甘肃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发展态势强劲, 规模效益不断增加

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甘肃省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势头较快。据统计,2019年甘肃省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区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 087家,营业收入29.31亿元,接待人数9 317万人次(表1),分别较2018年增长8.2%、11.1%和19.4%。全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26.0万人,较2018年增长20.9%,其中农民就业23.8万人,带动农户8.60万户,分别较2018年增长24.0%、5.3%。在“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逐步成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农业多元经营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业态。

1.2   以示范为引领, 带动作用突出

目前,甘肃省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12个。示范县分别是麦积区、敦煌市、永靖县、两当县、和政县、康县、庄浪县、秦州区、凉州区;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佳精品线路1条;全国星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3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康县花桥村、敦煌市月牙泉村、临夏市折桥村等27个(表2);中国美丽田园7项。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示范点85个。通过示范引领,省域内一些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地方,以合作社为纽带,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采摘园等休闲农业项目,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切实把“风景”变成了“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甘肃省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示范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果蔬种植,并适度发展农业观光、创意农业、采摘体验、教育培训、展示展览等业态,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目前甘肃省经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9个(表3)。

1.3   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新亮点不断涌现

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有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传统农业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石,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极大地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休闲旅游需要。

1.3.1    “中国第一古梨园”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    具有连片梨园面积达800 hm2,树龄大多在300年以上,当地政府依托古梨树资源,已形成以梨园美景观赏、农家休闲娱乐等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区。

1.3.2   天水大樱桃产业园   天水市秦州区是全球大樱桃最佳生产地,中梁镇大樱桃栽培面积达800.0 hm2,挂果面积533.3 hm2。中梁镇抢抓中央和省、市、区政策机遇,策划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活动,积极打造当地旅游品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1.3.3   全国第一个梯田县   从20世纪60年代起,庄浪县农民苦战37个春秋,建成了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百万亩水平梯田,奠定了庄浪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为庄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庄浪梯田后,叹为“世界奇迹”。

1.4   以项目为载体,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甘肃省各市州以项目为依托,推进产业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促进了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典型案例1:依托兰榆40 min经济圈地缘优势而兴建的省内一流、西北知名的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为全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绿色产业,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的模式。典型案例2:酒泉市肃州区依托戈壁资源优势,打造银达、总寨等全国戈壁农业产业集群新高地,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助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农业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发展。

1.5   以节会为平台, 产业活力展示比较充分

甘肃省组织的各种农业文化节庆活动创意新颖、成效显著。2020年,以“马铃薯产业与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中国马铃薯大会的胜利召开,促使马铃薯产业在全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安县在刘坪何湾万亩蜜桃基地成功举办“相约桃乡秦安·感受美丽田园”旅游采风活动。庆阳市举办的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为展示庆阳农耕文化风采、彰显庆阳开放开发形象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旅游休闲需求,全省各地积极培育“节庆+赛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其他如乞巧民俗文化活动、藏族香浪节、白驼农耕文化展演、郁金香节、少儿集训营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提升了节会的人气,还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   甘肃休闲农业的分布及特征

2.1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

充分发挥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优势,挖掘石窟文化、长城文化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使文化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打造乡村风貌与戈壁绿洲环境相协调的风貌景观。积极响应甘肃省建设河西走廊戈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开发绿洲生态庄园及丝路风情体验等休闲农业项目,开展特色农业科普教育研修活动,打造出河西走廊农文旅一体化旅游品牌。

2.2   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区

以平凉、庆阳、定西市等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区为主,重点开发窑洞农家乐、乡土民俗体验、梯田耕作展示、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休闲农业项目。以华夏农耕文化博览园、西峰窑洞农家乐、崆峒山农家乐集聚区、渭水情休闲娱乐中心等为重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结合区域资源,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开发剪纸、贴窗花、农民画、绣香包、黄土地土特产、农耕文化产品等,增强游客对地域文化差异的体验感和参与热情。

2.3   民族风情体验区

甘南、临夏、天祝、肃南等民族风情体验区,民族风情浓郁,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东乡、保安、裕固等甘肃独有民族均为休闲农业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藏传佛教文化、回族文化、民俗风情、峡谷景观等,在休闲农业、田园农业等模式中,鼓励经营主体挖掘当地传承特色民间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和农耕文化等,通过旅游景观或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

2.4   陇南生态绿色度假区

天水、陇南等地重点开发田园观光、生态养生体验、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及特色農产品礼品等。天水、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人文旅游资源丰厚,是原生态、货真价实的绿水青山。按照“生态打基础,文化促提升”的发展思路,以众多知名旅游景区(点)为依托,充分利用古村古镇、美丽乡村和文明生态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设自然、朴素、生态、和谐的田园乡村,实施休闲农业低碳发展。

2.5   黄河风情休闲区

重点开发了兰州、白银黄河风情线。兰州市依托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大景区资源禀赋,安宁区的“仁寿山”和万亩桃园,以及皋兰百年古梨园等环绕城区的景区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白银市逐步形成了以景泰黄河石林,四龙、大坝、大坪农业示范园,顾家善村、民乐村、龙湾村、西和村、响泉村等一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3   影响甘肃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

3.1   资源禀赋条件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相互融合与延伸的产物,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独特性、知名度及美誉度等影响着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4 ]。对甘肃省休闲农业产业资源进行梳理,主要有“三品一标产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农村部星级景区及国家A 级景区等。截至2018年,甘肃省“三品一标”企业(主体)总数达1 021 家,产品总数1 759 个;“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无公害农产品数量排第21位,绿色食品排第14位,有机农产品排名第9位,地理标志产品排第9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项,分别是皋兰什川古梨园、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岷县当归种植系统、永登苦水玫瑰农作系统。2017年11月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我国仅有的13个入选农业文化遗产地之一。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5A 级旅游景区5家、4A 级99家、3A 级143家,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热点。2019年甘肃省旅游收入2 680亿元,占全省GDP的30.74%。天水、陇南、平凉、敦煌等地区旅游资源久负盛名,以景区为核心,发挥景区边缘效应和农业资源互补效应也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有效依托。

3.2   交通区位

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交通条件紧密相关,交通可达性差别直接影响其市场吸引力,良好的交通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居民休闲的出游市场具有距离衰减性,决定了休闲农业地数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人口集聚区为中心向周边的距离递减。休闲农业选择离城市、景区较近且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之处。一般一二线大城市周边2 h以内、三四线城镇30 min车程。交通距离可以稍远,但距离国道、省道、县道较近,不提倡在离主干道较长的村道边上建休闲农庄等。一般景区周边线路或旅游目的地圈层,客流量大,可以借力发展。

3.3   县域竞争力

经济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构建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指标,对甘肃省各市(州)县域竞争力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兰州市排名第一,其次是庆阳市、酒泉市、张掖市、天水市,临夏州、甘南州相对较低,其他市(州)居中等[5 ]。县域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旅融合深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也较高,休闲旅游需求动机较强;县域竞争力发达地区,更注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增效”和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可为农旅融合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

3.4   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条件是推动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一般来说,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以 2 h交通半径范围内的城市居民为[6 ]。甘肃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省内为主,占客源总量 90%以上。域外游客主要来自青海、陕西、宁夏等周边省份,客源量很少。受气候条件制约,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4 — 10月,尤其在“五一” “十一”假期和周末、节假日等。旅游品牌尚未建立,对外宣传力度不足,市场开拓乏力,客源较少,市场单一。

4   甘肃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设计不科学, 规划引领作用不强

休闲农业发展应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以自然环境生态保护为重、以农民利益为根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原则[7 ]。目前甘肃省休闲农业缺乏科学的、全面的、高层次的规划设计,指导引领作用不强,导致项目定位不够科学、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经营主题不够突出、功能设施不够完善。多数休闲农业项目为企业或村民各自建设经营,对当地的景观资源、民俗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不够,没有形成产业联动和集群效应。

4.2   缺乏行业标准,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标准,而且由于从业者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大部分从业人员来源于本地农村,且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足,服务意识不强,无法有效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餐饮多样化、特色化以及精细化不够,且缺乏统一定价机制和标准。

4.3   低层次同质化严重, 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甘肃省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区域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特色及科技含量较低,低层次重复建设严重,乡愁文化、地域特色和生态资源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休闲农业主体各自为营,各要素相互脱节,产业链条附加值不高,发展动力不强。旅游项目开发设计缺乏乡愁文化的原本特征和文化传承,持续吸引力不足。

4.4   配套设施落后, 服务质量欠佳

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综合公共服务不到位,难以适应游客需求。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服务等建设用地明显不足。交通不便利,游客多以自驾游为主,对非自驾游客来说,由于缺乏高铁、动车及公交等交通方式,造成出行不便。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农业、旅游业、食品卫生、酒店管理、产品营销等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由于受季节限制,经营时间一般是3月底到10月中旬,农家乐经营淡季没生意,旺季时接待能力差、秩序乱,配套设施严重跟不上,难以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4.5   注重“硬件”投入, 模式创新不够

甘肃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中存在大搞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模式创新、产品研发、业务整合、品牌塑造及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的问题。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农业资源,适度弱化“硬件”投入,注重本土自然元素及文化元素原生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良好的活动体验和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做好体验式营销和社会化营销,引聚项目“粉丝”群体,形成项目本体核心竞争力。

5   甘肃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5.1   科学合理规划,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整体谋划和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升经营的综合效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必须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地理区位、要素水平、文化风俗等特色优势,重点布局休闲农业,发挥集聚带动效应。因地制宜,做好市场细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避免低层次雷同建设和重复开发。对全省休闲农业从发展定位、发展主题、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开发时序、品牌宣传设计等方面做出较详细的规划,并充分依托甘肃省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做好中长期产业规划。要把握好建设规模、建设节奏、建设顺次。在谋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避免乡村旅游成为无源之水。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与省内各地旅游景区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形成农旅结合的精品线路。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務体系

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缩短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时间距离,提升旅游活动质量。逐步改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停车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要,促进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景区智慧化、网络化建设,改善游客的实际体验。

5.3   明确市场定位, 加强创意设计

基于对市场和自身资源的分析和了解,找准定位,打造主题,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一是着力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提升休闲旅游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文化创意是休闲农业的灵魂,如陇东农耕文化区的剪纸、临夏的花儿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开发;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3个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以及民族服饰、佛教刺绣等。同时组织本土民间艺人,为游客表演当地的藏歌、藏舞、酒曲、花儿等地域特色民族文艺节目,增进游客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二是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业的文化附加值和休闲农业吸引力。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游客体验项目,不断提高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整体产业链的延伸。三是明确主题。依托于市场定位的主题是核心,具体项目一定要为主题服务,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比如北京经营较好的休闲农庄番茄联合国、鹿世界、花仙子万花园等,名称就具有鲜明的主题,也体现出其目标定位。同时应充分挖掘民间节庆节会文化,繁荣民俗文化。

5.4   培育地域公共品牌, 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甘肃省休闲农业大多没有品牌化意识,在优化经营资源、创造强势品牌方面与发达省份还有相当差距。没有品牌就没有特色,休闲农业一定要在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的基础上打造项目品牌、开拓市场。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甘肃省休闲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和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并加强行业监管,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5.5   探索利益连接机制, 稳定提升农民收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最重要的主体。休闲农业在引进资本、发展产业时要把农民纳入产业链条,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收益的机制,稳定农民与各类投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发展休闲农业之前,要从情感上让城乡之间深度融合,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让农户更积极地投身休闲农业建设,进而转变农户的思想,保障农户的利益,提高村民幸福感和文化自信,让村民成为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确定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N/OL].  (2021-02-26)[2021- 11-22].  http://www.ce.cn/culture/gd/202102/26/t20210 226_36341698.shtml .

[2] 袁明达,周   方.  湖南省湘西州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及优化路径[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11):84-89.

[3] 谢   飞,覃湘芸.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7):85-88.

[4] 任开荣,董继刚.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0):185-191.

[5] 陈   波,朱智文,王建兵.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6] 任开荣,董继刚.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6(11):55-59.

[7] 曾衍德,胡乐鸣.  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休闲农业甘肃省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