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思考

2022-02-24 14:49黄洛锋陈艳芳孔云
出版广角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高质量

黄洛锋?陈艳芳?孔云

【摘要】 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近年来我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领域的相关政策规划,就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性提出科学建议,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以古籍文献“活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引。

【关  键  词】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文化强国

【作者单位】黄洛锋,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陈艳芳,云南人民出版社;孔云,昆明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 G255.1;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3.011

截至目前,我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如以《中国古籍总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大中华文库”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层出不穷;地方档案和重要文献整理出版工程如火如荼;古籍数字化工作进展明显。据统计,我国现存古籍约20万种,新中国成立至今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近3.8万种,占同期新版图书种类的1%左右;从事古籍出版工作的单位约20余家,占全国出版机构总量的5%左右[1]。上述数据表明,现阶段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在规模、速度等方面仍有不足,只有积极解决现阶段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推动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

一、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现实意义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启智增慧、提振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古籍文献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对人民群众启智增慧、提振精神力量具有积极作用,如古代科技典籍、古典医籍精华、古代农耕文献等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科技创新、医学创新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必须要以社会效益为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如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重大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程能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古籍文献“活起来”为中华文明传本扬学,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另一方面,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事业,能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禀赋资源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赋能,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古籍文献独具特色,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力。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其本质是发展和繁荣“三个面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通过文化建设助力强国建设。另一方面,高质量做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能延续和壮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重点在于打造适合当代大众阅读的精品佳作,在实现古籍文献价值启迪和精神传承目的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实力,为伟大复兴之路提供丰富全面的文化滋养。

二、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加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面临新的目标使命。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速度、效率、水平,以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亟待学界和业界思考探索的主要问题。

1.内容层面:系统性不强,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质量亟待提升

我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一直呈现强烈的系统性特征,主要由上中游三个环节构成。其中,古籍文献收藏保护系统为上游,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系统为中游,古籍文献出版发行系统为下游,三者紧密相关、互为影响。回望几十年来的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发现,其系统性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质量水平仍有待提升,在内容层面还存在低水平重复、零散粗糙等现象,这些都成为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古籍文献收藏保护系统方面,存藏环境有待改善。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图书馆为例,对标《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GB/T30227-2013),该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该馆存藏区域面积小。六盘水市图书馆现有古籍存保区域165m2,古籍存藏、读者阅览与古籍修复共处同一开放空间,不满足“单独设置”“自成一区”的条件。二是存藏设备条件差。六盘水气候低温高湿,由于没有恒温恒湿的空调设备和密封书库,现有古籍不同程度出现虫蛀、水渍、霉蚀、残损、粘连、絮化、褶皱、撕裂、洇化、糟朽等现象。对照《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2006),现所藏古籍一级破损(最严重等级)占比达20%[2]。

二是在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系统方面,专业人才仍有不足,无法满足现有需要。就现状来看,目前关于人文社科类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颇丰,关于自然科学类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进展相对迟缓。这主要是由于此类古籍文献的专业性极强,而一般从事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的人员多是文科背景,对自然科学类古籍文献的内容认知有限,导致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效率不高。

三是在古籍文献出版发行系统方面,内容集成性和均衡性不足,重复出版较为普遍。由于经费、人才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之市场小众化,一些出版机构在古籍文献出版发行工作中存在“偏失”,集成性和均衡性較差。如“敦煌文献合集”项目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以来至今仅出版了经部文献,另外三部仍未面世。此外,部分机构存在浮躁、趋利等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籍文献整理出版领域的内容质量和工作风气;部分出版机构的出土文献出版物定价过高、印数太少、市场狭窄,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另外,在数字化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多局限于传统纸书出版领域,少有数字融合精品问世,这也不利于新时代古籍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和多元化传承。

2.技术层面:时效性有限,古籍数字化发展程度仍需增强

当前,数字阅读已成社会主流。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06亿人,人均电子书、有声书阅读阅读量分别为11.58本和7.08本,远超纸书阅读量(4.76本),市场规模也增长至415.7亿元,前景可期[3]。尤其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潮回归,大众对古籍文献相关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然而,就现阶段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整体状况来看,其时效性一般,相关技术应用仍有不足,从而导致古籍数字化整理与出版工作进展缓慢。

一方面,由于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浩瀚如烟的古籍文献资源和缓慢烦琐的整理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导致古籍数字化成果析出慢、周期长。在2022年4月举办的“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系列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指出,我国现存古籍文献约有20万种,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修复整理出版近3.8万种,占比仅为19%。以此速度推断,若要将现存古籍文献全部修复整理出来,大致需要300年的时间[4]。因此,加快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提升古籍文献整理出版时效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关键路径。

另一方面,古籍文献的大众化普及形式仍以纸书出版为主,数字化推广程度较低,手段较为落后,受众范围狭隘,导致影响力有待增强,市场供需差异明显。虽然我国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已有30多年,也取得了瞩目成绩,但部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项目仍以简单的影印为主,并未真正实现数字化转换目标;部分古籍文献数据库内容重复零散、技术标准不一,甚至仅有数据存储和简单检索功能,且多以专家学者为服务对象,在利用率、普及度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与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初衷存在一定背离。因此,要高质量做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必须加快先进技术应用,以此加强古籍文献的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数字化资源集聚与共享的理想目标。

三、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科学建议

1.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质量

首先,在上游古籍文献收藏保护系统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维保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古籍文献的存藏环境和条件。如2022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时指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工作,改善古籍文献存藏环境。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图书馆古籍书库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书库总面积达3500㎡,具有优良的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防震防盗功能,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古籍文献的损害程度,为高质量开展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中游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系统中,相关机构要进一步提升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注重对自然科学类古籍文献整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让更多不同学科领域的古籍文献于当代绽放价值魅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至今,诸如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一众江苏省院校先后开设了古籍文献修复专业,设置了博物馆学、文献学、书法、绘画、古典文学等多元课程,为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诸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专业院校还创建了医学古籍部或古籍修复中心等,为提升医学等自然科学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古籍文献修复师已超千人,较21世纪初增长超10倍,成为全面提升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质量的核心力量。

最后,在古籍文献出版发行系统中,一方面,有关部门和行业机构要加大对古籍文献出版发行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既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市场效益为追求的发展原则,又要保持古籍文献出版发行工作的集成性和均衡性,尽力避免由于趋利等行业不良风向导致的低质量重复出版现象,以精品服务大众、赢得市场。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应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在传统纸书出版基础上跨界创新更多融合出版模式,以前沿、高效、多元的数字产品实现高质量做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目标。如2022年3月,国内知名国风游戏《江南百景图》的官方微博官宣,将与广陵古籍刻印社携手合作,将传统古籍文献的雕版印刷工艺与当代数字游戏深度融合。3月16日,一则《江南记忆 印刷史“活化石”——雕版印刷》短视频在新浪微博掀起流量热潮,上线仅24小时观看人次便突破了30万[5]。此外,2022年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陆续发布了多个古籍文献类数字藏品,一度引发市场收藏热潮,不仅展示了古籍文献的独特魅力,也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提供了新启示。

2.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与出版形式

一方面,在古籍文献整理领域,相关机构应加大与科研企业、技术公司的合作力度,以新兴技术加速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整理进程。2021年11月,字节跳动公司表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定向资助修复书目已经确定,首批资金1000万元也于6月拨发,将定向用于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和数字化公益项目等方面。2022年3月,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公司联合成立“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二者共同研发的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测试版也于年内正式上线。与其他古籍数字化平台相比,“识典古籍”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修复、整理古籍文献资源,不仅极大缩短了古籍修复整理周期,还能为专業研究人员、广大古籍文献爱好者了解和学习古籍文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中华书局成立并运营的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启动建设的“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等业界代表,也通过与技术型企业、媒体平台的通力合作,以新兴技术赋能在古籍文献数字化修复与整理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另一方面,在古籍文献出版领域,相关机构应积极创新出版形式,借助高质量内容产品和专业权威媒体向大众推广古籍精品,真正实现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大量行业机构以古籍数字化出版与传播为目标,在传统纸书出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旨在以与时俱进的高质量内容产品助力古籍文献数字化成果惠及大众。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例,目前该社已经建成一站式“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平台”,上线的古籍文献数字化产品已部署到超过200家海内外高校、图书馆之中,对中华古籍文化的全球传播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打造高质量内容精品外,相关机构还应加大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灵活利用,通过不断创新古籍文献的宣传和推广形式做好古籍大众化推广工作。如岳麓书社以地方古籍文献和相关古籍图书为蓝本,开发了诸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高质量数字读本,并通过与湖南卫视品牌栏目《中华文明之美》的深度合作,让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讀好书”与“看视频”两不误,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传承弘扬古籍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权威媒体和以B站、抖音等为代表的大众社交媒体,以纪录片、综艺节目等传播形式为手段,通过对古籍文献以及其背后整理出版工作的客观呈现“活”化文化传承。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打造了现象级古籍文化传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字”从遇见你》外,B站、西瓜视频也分别推出《穿越时空的古籍》《但是还有书籍》等优质纪录片,让广大受众目睹了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繁复流程和精妙工艺,使古籍文化深入人心。

新时代,要高质量做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不能仅专注于图书馆、出版社、研究所等密闭空间内,还需积极借助媒体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将其多元化呈现给广大受众,使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以鲜活、真实的场景创新传承并形成一种动态的保护机制,促使古籍文献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范军,王平. 时代古籍出版事业的战略机遇、有利条件和发展路径[J]. 中国编辑,2022(9):72-76.

[2]六盘水图书馆. 我市古籍保护工作有成效但存在问题值得重视[EB/OL]. (2022-06-06)[2022-11-06]. http://www. lpslib. com/viewArt?id=893.

[3]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5.06亿 电子阅读用户已进入深度阅读阶段[EB/OL]. (2022-04-25)[2022-11-0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036976661596944&wfr=spider&for=pc.

[4]韩业庭. 当古籍修复遇上人工智能[N]. 光明日报,2022-04-11.

[5]运投轩,薛舒文,肖为. 江苏扬州:非遗文化实力破圈 雕版印刷“搬”进国风游戏[EB/OL].(2022-03-18)[2022-11-06].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7180967.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