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

2022-02-24 20:55王阅媚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进程加快,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现代化工业也造成环境问题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人类行动,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为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帮助。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其从小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笔者认为,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实践探索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感悟,成为合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文明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王阅媚(1982—),女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心小学。

小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未来的主力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提高小学生的生态素养和道德素质,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行为,能为推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助力。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强化我国环境保护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并把这样的教育延伸到课后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甚至促进学生家庭环保习惯的养成。

一、关注教材本身,整合生活资源初步渗透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是其中关键环节。道德与法治教材含有大量生态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按照统筹整合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形成一系列衔接性强、教育意义重大的教学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校应该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并不断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积极创设优良育人环境,让师生在愉悦氛围下完成教学活动[1]。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严格落实《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绿色的生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模

块[2]。其中,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绿色发展国家,让学生思考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做哪些贡献,从而有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例如,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二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等,这些单元内容都是有关生态环境和文明生活领域的,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很多生态文明相关的教学内容。

作为教师,要关注教材本身,更要有意识地关注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从生活中汲取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素材,与教材有机融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态文明使者十个好习惯”来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将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看看会有哪些改变。教师通过整合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思考在环境保护、垃圾处理、资源浪费等方面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充分挖掘和发挥素材的育人作用。又比如,在教学第二课“变废为宝有妙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身边常见的垃圾有哪些,是否可以通过改造来将其变废为宝,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废舊物品,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如何变废为宝,课后继续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将塑料瓶变成绿植的种植地、别样的文具盒,或者将过期的报纸通过剪裁、包装的方式变成一个包书神器,有效保护课本不被损坏。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操作、有收获,并逐渐明白如果每个人每天少一些浪费、多一些节能,那么生态环境将更宜居、社会将更文明。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又生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初步形成。

二、建设绿色环境,积极参与活动科学渗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采用与思政教育一样的理念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切忌生搬硬套,而应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来帮助学生成长[3]。学生是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份子,教师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时应结合学生需求及特征。一般来说,校园文化、课堂氛围等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学校应积极建设绿色生态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学校可在教室、操场、草坪、走廊等场所悬挂或粘贴关于环境保护、爱护花草等提示语,尽可能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还可以在校园环境绿化中融入更多自然元素,通过春花、夏荫等自然景象来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加强课堂教学渗透为班级学生设计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涵养[4]。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来试试看”中的“试种一粒籽”时,教师可以把学校的班级小菜地项目融入课堂。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风雨走廊外接壤的大平台上和篮球场边缘区开辟了校园小菜地,由每个班各自领取任务,以班级为单位,挑选出种菜小能手,使学生从自买种子到培育施肥,再到看着种子发芽生长,学习浇灌除草等种植知识。当一片片蔬菜成熟之际,当一片片绿色袭面时,学生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劳动过程中,他们通过一天天的观察能感受到种子破土的艰难及毅力,体会到成长的力量,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勃勃生机,感受到绿色生命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生态文明理念根植在心中。同时,这样的活动再结合传统的课堂会使生态文明教育显得更有活力和魅力。

三、注重方法变革,构建生活化课堂巧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5]。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顺应时代变化及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活动,多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从身边发现水资源污染、垃圾不分类、城市清洁不到位以及尾气、雾霾等环境问题,从而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做些什么,有的学生会想到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如制作环境保护宣传板报、举行环境保护故事演讲比赛、跟亲戚朋友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活动;有的学生会想到写调查报告或是给环境部门写建议书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验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为治理环境污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做到不浪费粮食、不浪费资源,从而有效提高生态文明教育质量。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在课内,更要延伸至课外。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光盘行动和校园小义工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有所收获。生态文明教育不是一味地在课堂内输入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构建出生活化课堂,从而巧妙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

四、延伸课内课外,强化自我感悟落实渗透

小学生的认知和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在很多方面不能依靠自身独立完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态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专题训练是一种实践教学,教师通过以一个主题为核心进行一系列有关内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可以以对比、整合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以“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为专题,引导学生探究周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思考如何做好相关环境保护工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社区、工厂以及周边河流进行调查,展开“保护××”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并要求学生对调查活动进行总结,将自己的科学调查结果与全班或全校师生一起分享,通过调查和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又比如,在进行“小水滴的述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如何处理污水为研究专题,通过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观察污水在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等不同水池的变化情况,了解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净化污水、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在实地参观过程中,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系统、全面地介绍不同水池的作用,并通过提问、对话、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污水处理活动中,从而深化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

笔者所在的学校离蒋王生态园极近,学校便与蒋王生态园合作,让学生走进蒋王生态园课堂,去参观专业人士是如何实践操作的,并组织学生进行采访,使其了解农业人的艰辛,也请专业人士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劳作技能,再让学生认领三分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实践体验,使其在生态化课堂中真正地吸收知识,自我感悟。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的植树节活动也极具意义,学校会组织部分学生去植物园植树,让学生认领一棵树,并由学生定期回头看,记录小树苗的成长。真正的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的,它是可以在生活中随机触发的。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学校不仅需要重视,教师也需要重视,家长更需要重视,并且多方应合作,如家长可带领学生走进小区、走进公园,为文明城市的建设真正出一份力,绝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齐心协力,做好每一步,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是责任人,人人都要做有心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深切地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数据信息整合、分析等能力,还能将生态文明的种子真正播种到学生心中,并在多次、反复的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不管是进行哪类专题实践教学,教师都要积极调动身边一切力量,通过与家庭、社区、工厂联动的方式优化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探索机会,帮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自我感悟,从而让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位。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先对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分析,深度挖掘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及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多组织一些实践调查活动,为学生提供到真实的生态环境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真正了解生态文明重要性,成为推动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助力,成为真正守护环境的有心人。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可在适当的时候变成生态文明课堂,教师融入多种方法,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撒向学生,让周边的有利环境真正服务于教学,这样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生态文明的种子也定将开出绚烂之花。

【参考文献】

[1]邱凯祥.小学思政课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7):87-89.

[2]孙大伟.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的一体化解决[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20(04):7-13,21.

[3]周盛敏.小学生生态道德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Z1):144-147.

[4]邱凯祥.基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21(13):66-67.

[5]宋雪琴.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第二课堂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15):42,4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