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坤
对初中生而言,写作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学生不仅缺乏写作的素材,也不知道写作的方法,学生对写作这一语文活动的兴趣极低。但是写作又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要重视写作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掌握写作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习得习作的方法,学会写作。
传统的语文作文课堂中,教师并不注重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教师往往采取布置写作任务,学生进行写作,然后进行点评的方式。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导致学生的写作练习大多是重复且无用的,这也表明,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并没有设计专门的作文教学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点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专门的写作课堂,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颖的写作素材是优质作文的重要保证,要想提升习作水平,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便要注重为学生补充新颖的写作素材,从而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对农村初中而言,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补充新颖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打开写作视角,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阅读报刊、网络、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源,提供新颖的写作素材。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习作的过程是无趣的,学生在习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记流水账、凑字数、抄袭等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并没有在习作课中提升习作能力。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写作应该具有真实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写作的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真实感。但目前,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将生活中的体验与真情实感融入写作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发现事件背后蕴含的深意,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其作为写作素材。
写作教学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完善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忽视了写作教学及评价方式,导致写作教学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想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表达能力的训练有赖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师的真切指导,在读写结合的背景之下,在学完某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抒发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言语表达活动,阐述自己的阅读感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一篇读后感,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写作能力从另一角度而言就是一种思维能力,学生不愿意进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便意味着他们不愿意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进步,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愿意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如果开展随文练笔,为学生创设用词语表情达意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习惯,这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趣的课堂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此,教师便能够在推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素养。在读写结合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设计小练笔活动,并将其设计成竞赛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仿写的定义就是模仿写作,这就意味着学生首先需要模仿,然后才进行创作。学生仿写的素材就是那些有助于学生进行仿写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寻找仿写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获得丰富的积累,在他们进行自主写作的时候在脑海里才有足够的素材。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文章储备,教师要设计有趣的阅读课,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提供渠道,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之前要设置一个写作主题,所有的写作活动都要依据这个主题进行。假如教师以“难忘的一件事”为写作的主题,在阅读课的时候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教师在课堂为学生介绍,导入写作主题:“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记录一件难忘的事情,在开始写作之前仔细阅读讲义,自己总结每篇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结构。”当教师提供了阅读素材以后,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并借助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思考,抓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启发。此外,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只有当学生参与阅读以后,才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阅读毕竟是一个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借助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始“阅读打卡”活动,在一个活动周期内,每个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内容,在阅读完成以后学生进行打卡活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教师要重视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使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前提下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把握住课堂的时间,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且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生不能将课堂时间只用于某一方面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补充课外知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课文《苏州园林》时,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苏州园林的建造历史、园林布局、历史典故、特色景观等内容相关的预习作业,学生搜集完成以后在班级利用多媒体为全班学生进行展示,共享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打破文章说明文的局限性,安排学生就苏州园林这个景点进行导游式的介绍,班级内进行评比,在比赛的刺激下,激励学生在课前认真搜集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使得班级学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文的行文顺序与图片相配合,使学生听的过程中通过图理解文,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同时,教师教授给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质量。总之,学生的知识面是需要不断扩大的,这离不开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累各种素材,有利于为自己的作文注入更深层次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同时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这种补充课外知识的方式,将读写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初中学生而言,习作是一项枯燥、无聊、难度大的任务,他们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意完成习作任务。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习作比赛课,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借助练笔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教师在设计比赛活动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习作的主题,可以全班统一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仿写,总之,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教师选题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选择合适的习作题目,教师选择一篇优秀的习作《那天的光景》,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难忘的一件事情,以及这件事情对自己身心带来的影响。教师选好范文以后,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自主梳理整篇文章的习作方法。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习作要求:“仿写文章的叙事方法和习作结构,记录与自己有关的一件事。当全班学生完成以后,借助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选出最优秀的范文获得奖励。”在比赛这一活动的刺激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习作。当学生的习作都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既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求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总之,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习作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习作乐趣。
创作来源于生活,习作的想法和创意也大多来自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生活素材,并运用相关的习作手法,用精彩的语言描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方式走近生活,具体而言,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与同学一起逛超市,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父母做一顿饭,与父母出门散步,在假期里可以与父母旅游,走亲访友等。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无意识中获得很多的习作素材。比如,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在帮助父母做家务活的时候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这种由生活体验获得的习作素材是真实的,更能够打动读者。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活感悟,帮助学生将生活故事转化成习作素材。有的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将“过马路”这一话题写成一篇优质的作文,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都要具有生命意识。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讨论课,让学生叙述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感悟,转化成写作素材。
写作有方法可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提升学生习作兴趣之余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比如,在学完《猫》《动物笑谈》这些文章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猫》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介绍《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什么呢?作者是怎样写猫的?作者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呢?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当学生思考完成以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是老舍的‘猫’,首先作者在开篇介绍猫的性格特点:老实、贪玩、尽职,在介绍这些特点的时候,作者举了不同的例子,这启示写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在得出结论的时候要借助相关的例子进行佐证。”然后教师邀请学生模仿老舍的写作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总之,教师要借助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发挥仿写教学的优势。
当学生的写作情感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就要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意味着在本阶段教师要整合写作情境,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但是,写作毕竟是一个枯燥无聊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设计有趣的课堂评价活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教师设计的活动激发出来后,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写作要求:“经过看影视剧和课堂讨论以及回忆挚友,你的脑海里肯定有那么一个人,有那么一件事,有一些话,以‘友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描写你的朋友,叙述你的故事,表达你的情感,在正式写作之前,先构建一份习作的提纲。”借助提纲进行写作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全文,以一种宏观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习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绘制写作的提纲,绘制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提纲,并且,在学生分享过后,要对学生的构思进行指导,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架构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在听取教师的意见以后进行重新的构思,并进行细节的优化,进而完成整篇习作。当学生的习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多元评价活动,首先让学生自主介绍习作内容,并为自己的习作进行打分;其次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出指导意见,这算做是第一轮的评价,在这次评价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简单的修改;最后,教师再次审阅学生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此完善学生的习作。由于学生在写作之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热,所以,文章的感情是充沛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等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总之,在具体的写作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并给予学生时间完成文章的写作,然后借助评价环节为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表达。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在学生写作兴趣不足,写作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习作。对农村初中而言,教师要针对现实教学情况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