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建构

2022-02-24 12:57张媛媛伍林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素质思想道德培育

张媛媛,伍林生,蒋 琳

(1.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0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0000)

“高素质农民”的概念源于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出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1]。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经过持续的探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充分展现了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作用。加强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完善的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 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缘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贯彻落实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从乡村建设的“领头雁”、“带头人”的高素质农民群体着手,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推进中创建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在要求,是激发高素质农民的主体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更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1.1 政策要求:思想道德教育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党和国家历来都注重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近年多项文件的内容都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二十二章的主题就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并做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以及倡导诚信道德规范的指示[3]。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则谈到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由此便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加强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为培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具体而言,在《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农科教函〔2019〕292号)中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直接对课程内容做出了整体安排,“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思想政治”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内容,承担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构建完善的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将党和国家的要求落实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有效之举。

1.2 自身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高素质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人的自由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应该关注人的精神需求,追求每个农民、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内核之一就是要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正是使二者统一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活动”[6],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激发内在的发展需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参与培训的农民群体本身就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教育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表现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有目的、有主见、有选择、有创造的。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农人,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认同感,最终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1.3 现实诉求:思想道德教育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做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板块,必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人才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最重要的因素,高素质农民队伍本身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乡村建设的受益人,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同编写的《2021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中显示2020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80 万人,高素质农民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71.77%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7]。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农业技术、经济建设层面,更是要以身作则,发挥人格的力量,带头践行自己和社会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以自身的道德涵养、法律意识等从精神层面影响他人,从行动和思想上协同带动各类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向着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2 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原则

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原则就是在对参与培训的农民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所依据的准则和标准,体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渗透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要突出政治性、目的性和时代性,注重农民队伍的自身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并激发其主体性作用于实践。

2.1 突出政治性、目的性和时代性

“所谓政治性,也称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无产阶级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全社会的一种活动”[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自然反映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因而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首要遵循的就是政治性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高素质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保证高素质农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服务好“三农”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提高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高素质农民的全面发展是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9]。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也是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必然遵循。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立足点就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建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遵循政治性是根本,目的性是基础,时代性是要求,准确把握政治性、目的性和时代性,才能更好的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特点。

2.2 注重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高素质农民与传统农民有所区别,是由“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而来,其本身具有比传统农民更大的发展优势,他们包括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等高素质的乡土人才,但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年龄结构跨度较大,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别,使得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加深。因而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就必须注重针对性,要根据高素质农民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能否为高素质农民群体所接受也是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10],正是考虑到可接受性这个问题,要让高素质农民“听得懂、能理解”,要以高素质农民的思想实际为前提,善于运用高素质农民易于接受、便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只有注重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依据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目标和现实条件,才能找准适合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

2.3 强调主体性和实践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具有双重内涵,包括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担任着主体的角色,二者都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就要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重视培训教师和高素质农民二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不仅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和感染高素质农民。而对于高素质农民而言,则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内在需要积极和理性的吸收,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农民思想领域存在的一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其在实践中遇见问题的反馈”[11],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主体积极性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于将“内化”的道德品质“外化于行”。目前乡村建设最重要的实践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强调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实践性就是要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提供精神力量。主体性和实践性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发挥高素质农民主体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立足实践,作用于实践。

3 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体系

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主体、评价与管理等层面出发,激发高素质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找到符合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实现高素质农民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3.1 党建引领,铸牢高素质农民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体系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12],理想信念离不开党的引领,理想信念是全中国人民的精神之钙,更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想真正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就必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泛宣传,善于引导,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农民群众心中,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向,共同前进。理想信念是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下常修常炼的终身课题,“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13],将高素质农民的自身发展和乡村发展联系起来,引导高素质农民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脚踏实地、凝聚共识,才能取得“长征胜利”。

3.2 价值导向,构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特色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公民和个人对塑造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民提出了要求,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建设,成就理想人格有着重要意义。构建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必须要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构建一套符合高素质农民思想实际,具有乡土特色的,“生动活泼”有亲和力的,满足高素质农民真正需要的课程教材。乡土特色内容要想深入人心,就要贯穿好一个“农”字,以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建设好美丽乡村为目标,真正做到以“农”为本。各地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力军,与高素质农民队伍联系紧密,应在培训标准化建设方面发挥作用,承担编写统一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任务。

3.3 深度激活,优化高质量师生双向教育的主体体系

高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师生双主体共同完成的。现有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中,参与培训的部分农民漠视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专兼职教师资源匮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无法真正满足高素质农民的思想现状,更无法将其转化成实践的动力。因此,要从教育主体着手激发内在活力,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参与培训的高素质农民思想实际,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使高素质农民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承担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专兼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要培养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教师队伍肩负好“引路人”的崇高职责。此外,应当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各类技能培训课程中承担好“课程思政”的任务,与高素质农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4 多元融合,利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方法体系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智能手机使用率的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模式已由传统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转变,向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转变,参训的农民群体可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智农APP、农广在线APP等参加线上培训或自主学习,在家就能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培训期间就能亲自进行技能实操。借用现有优势,将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各类线上平台,制定具体的模块化思想道德教育学习任务,与线下教学相互补充、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革命老区、红色遗迹都深藏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各地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讲历史、讲故事、现场参观等方式潜移默化的为农民群体接受,把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各地育人优势。

3.5 上下协同,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和管理保障体系

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到中央、农业农村部,下至各级政府、农广校、涉农院校、企业等相关单位都应重视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分配好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在整个培育工作中的具体学时学分,精准分析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估,形成领导重视,专项经费支持,上下协同,师资充足,学员积极的良好教学环境。将高素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嵌入到从计划制定、精准实施、评估与监督、总结培育质量的PDCA循环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管理模式[15];或从“对象分析、能力分析、目标构建”与“造资源库、衔接互动、多方合作、制度保障”的“三能力四模块”[16]等创新培育模式,都是值得借鉴的。

猜你喜欢
高素质思想道德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