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萃, 钱 博, 王凯丽, 康京京, 赵 佳, 李婷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骨伤科, 北京, 1011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股骨颈骨折、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采用人工关节假体替代已病变或损坏的髋关节,以改善和恢复髋关节运动功能,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据统计,我国每年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约40万,并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1]。THA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般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l~14 d,术后康复时间则长达3~6个月[2],因此术后康复的居家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医院和社区之间未形成连续的护理服务体系,大部分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是由医院直接转移到家庭[3],回归家庭后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系统、科学的居家训练方案,导致康复依从性不佳,影响其预后。相关研究[4-5]显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率仅为60%~80%,完全依从率仅30%左右,部分患者表示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的欠缺是其康复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互联网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将医院内护理拓展至院外,医患直观地进行双向信息沟通,使患者足不出户也能够获得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6-7]。本文就“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持续性照顾和转介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护理。目前,其较为全面的定义为: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和服务,保证患者在不同场所之间转移时接受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8]。21 世纪初,黄金月教授团队率先将延续性护理理念引入国内并逐渐开展起来。与常规护理方案不同,延续性护理具有跨专业、多机构、多维度的特征,可以被概括为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协调性(coordination)、延续性(continuity)和协作性(collaboration)[9]。相关研究[10-11]显示,延续性护理在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病、肿瘤、骨科疾病等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众多方面,“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与常规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如家庭随访、门诊复查、电话服务)相比,“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克服了方式单一、人力物力资源消耗量大、距离远等不同程度的缺陷,通过计算机、手机、可穿戴传感设备、虚拟现实等智能互联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康复评估、干预指导、训练监督等,为出院患者提供一对一护理服务,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加速康复进程,进而发挥1+1>2的效果[12]。
社交媒体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驱动力,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检索信息,分享经验,自我表达,学习技巧,寻求支持,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13]。社交媒体的形式包括博客、论坛、社区等,如国外的 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国内的微信、QQ、抖音和微博等[14]。社交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广、影响大、经济实用,社会动员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等卫生保健领域,现已成为远程康复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据统计,大约90%的患者愿意通过微信与医生或病友进行沟通交流[15]。刘丽霞等[16]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直观演示康复训练方法,并将自行制作的小视频、动画或图片推送给患者,便于患者理解和模仿训练。易丽花等[17]对30例行THA的老年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后该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Nelson等[18]指导出院患者接受视频会议康复课程,通过对步态训练和运动进程进行分析、建议,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康复依从性,降低医疗保健成本。
移动应用程序(APP)是目前远程康复的一种主流方式,通过建立网络应用程序,以视频、图片、语音和文字等形式对病人进行实时健康监测、评估、干预,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因其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已被逐步应用于THA患者术后康复中。贾伞伞等[19]建立“骨康”APP,将其分为 4 个模块:“首页(包含计时器、动作库、康复指南)、康复、动态(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我的”,该APP设置提醒功能、答疑解惑功能、髋关节恢复测评、积分功能、科普专区,软件中的康复视频全部以卡通人物的形式出现并配有音频易于患者理解,调动THA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杨帅等[20]研究显示移动医疗 APP信息化程度高,以实时反馈的方式及时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正确与否,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朱晓丽等[21]采用基于“317 护”APP下的健康教育与行为护理,提高THA术后患者的遵医率,降低负性情绪。
随着传感器、芯片、互联网等技术日益成熟,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远程监护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穿戴设备主要为各种运动传感器,一般由气压传感器、加速计、陀螺仪、磁强计等组成,种类有手环、挂脖式、袖带式[22]。可穿戴设备将获取的数据以图文形式呈现给患者,记录其康复锻炼情况,患者不仅可实时了解当前的关节活动是否到位,还可了解一段时间内康复锻炼质与量的变化趋势,达到自我监测的目的。Ramkumar等[23]为术后患者佩戴袖带传感器,记录其关节运动情况。Hoogland等[24]为患者佩戴挂脖式传感器监测其活动情况,并通过 APP 汇报康复锻炼的次数等,康复师根据 APP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每周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后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依从性佳。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使计算机系统能模仿、实现和扩展人类的智力行为[25]。采用人工智能辅助为THA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方便快捷,简单易接受。赵树华等[26]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人工智能治疗THA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王春燕等[27]提出思维导图联合AI音箱模式应用于老年THA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通过AI音箱获取最新康复训练计划,在无人陪护时通过AI音箱进行人机对话、听音乐、听书等,改善负面心理,提高康复效果。
随着无线通信,动作捕捉技术和先进动画功能的发展,互联网的虚拟康复方案不断被开发,为患有各种肌肉骨骼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28-29]。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操作,能产生如同在真实环境中操作的感受和体验[30]。研究[31]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增加了康复的沉浸感和趣味性,使大量的康复训练任务变为可能,在减轻疼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筱等[32]研究显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促进TH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Ruikar等[33]通过VR技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人机交互,监督患者康复情况,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Rybarczyk等[34]通过虚拟现实系统为患者提供虚拟运动游戏,通过游戏运动得分来评估其运动的正确性,并进行实时反馈,有利于调动THA术后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加速康复进程。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出院回归家庭后的自我康复护理是加快恢复的关键。延续性护理借助“互联网+”,可直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动态跟踪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出院患者提供可视化、可及性的护理服务与指导,促使其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李燕[35]调查发现,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促进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黄艳芳等[36]研究表明,在住院期间教会患者使用“延续护理 APP”,并鼓励其应用APP 接受在线健康教育,可节约护理人力成本,降低患者医疗开支,显著提升患者出院后自我照护能力,实现自我健康管理。但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延续性护理的过程中,康复护理质量难以控制,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国外应用互联网实施术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较为成熟。例如在德国,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患者的团队成员主要由物理治疗师、运动教练、康复护士、职业治疗师四类成员组成[37],在术后延续性护理中取得显著效果。目前,我国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干预内容较单一、缺乏规范化随访流程和多学科专业团队支持,如何组建规范化多学科协作康复团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THA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是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加强多学科团队建设,制定合作计划,按计划、按临床路径进行康复护理,同时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将中医康复纳入到多学科团队中,加入中医理疗、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度,通过跨学科交流,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制定一个全面的康复方案。
生活质量是患者对心理、身体、环境的一个综合的评价。与传统康复相比,“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时刻与患者保持联系,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变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康复内容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激发患者康复兴趣,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为居住在偏远地区或因身体残疾而无法到当地医疗机构的个人,提供了平等获得康复服务的平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杨妮娜[38]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张耀友[39]研究显示延续护理组患者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40-41]显示,患者术后疼痛与不良情绪共同存在,加之老年患者器官组织功能衰退、合并慢性病等影响,常出现暴躁、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术后康复。“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鼓励患者家属参与监督、指导工作,提醒患者完成康复计划。此外,医护人员可将同一类型置换术后患者邀请到同一个群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病情,分享康复心得、体会,为患者创造和谐的康复氛围,有利于帮助患者战胜困难,树立康复信心,减少不良情绪。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于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已发展成为一种新趋势,但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关节置换手术的实施对象以老年人居多,对于无家属实时陪伴且不会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来说,获取“互联网+”的延伸护理服务较困难,影响其可及性和覆盖率,未来在研究中应该采取相应对策解决上述问题,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此外,信息化时代,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易出现个人隐私泄露,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规和保险机制,保证护士和患者的人身安全与医疗安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是传统康复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远程康复的优势明显,但临床实践和经济效益证据仍然不足,因此需要对康复效果进行长期随访,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本土化循证证据。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