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星辰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尿失禁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2%~79%,直接病因复杂且不明确,但可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且影响预后[1]。卒中患者多需记录24 h出入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收集、测量患者的尿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减少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是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的共识[2]。有研究发现,通过接尿器收集尿液在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透气接尿器是一种佩戴于男性阴茎及会阴部的外部导尿装置,其可为患者提供一个合适的排尿系统,不易造成组织损伤,不易滑落,也不易导致尿液浸泡衣服[4],是侵入性最小的外部导尿管道,也是收集尿液的有效方法[5]。我院神经内科ICU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共使用新乡市百特医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透气接尿器(BT-1型)338个,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接尿器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经过分析并与厂家沟通后对该接尿器进行了改良,并于2020年6月至2021 年1月进行分组研究,探讨改良透气接尿器在男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男性卒中尿失禁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3~77岁,平均(63.17±8.5)岁。观察组年龄37~80岁,平均(60.5±1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男性卒中患者,确诊为尿失禁;年龄30~80岁;无大便失禁;住院时间≥168 h。排除标准:已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原发性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压力性损伤、失禁性皮炎的患者;患有精神认知障碍、烦躁、谵妄的患者。
1.2.1 原有透气接尿器
对照组使用原有透气接尿器(新乡市百特医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BT-1型):使用前检查接尿器性能是否完好、排气孔是否通畅,将排尿导管通过导管接口与储尿袋连接紧密;为患者佩戴接尿器,系腿部固定带,固定带松紧度以可放入一指为宜;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观察接尿器周围、阴茎、冠状沟、阴囊、肛周处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接尿器每日更换1次,每天用温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肛周及其他阴部皮肤2次,并保持清洁、干燥。透气接尿器见图1。
图1 透气接尿器
1.2.2 改良透气接尿器
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透气接尿器,改良方法如下。
1.2.2.1 接尿漏斗
接尿漏斗为橡胶材质,呈漏斗形,因其透气性差,导致尿液、汗液不易挥发,容易造成会阴部皮肤湿疹、糜烂、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备皮刀剃除患者会阴部毛发,清洁局部皮肤后用液体敷料喷涂于会阴部,重点喷涂阴茎、阴囊褶皱处皮肤,以形成一层皮肤保护膜[2],然后再佩戴接尿器。
1.2.2.2 排气孔
排气孔位于接尿漏斗上1/3处,为直径约1 cm 的小圆孔,向内凹陷约0.5 cm,经与厂家沟通得知,排气孔向内凹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尿液从排气孔流出,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患者侧卧、俯卧位时,凹陷的排气孔易压伤阴茎处皮肤,体位改变时易磨损阴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向内凹陷的排气孔向外推出(图2),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可防止排气孔损伤患者皮肤。
图2 接尿器排气孔
1.2.2.3 接尿漏斗与排尿导管连接处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接尿漏斗与排尿导管连接处极易弯折,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尿液浸泡阴茎,进而引起感染,并且引流不畅时,尿液会溢出接尿漏斗,浸湿患者的衣物、床单被褥,导致患者舒适度差,同时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查阅文献发现,中国成人阴茎自然疲软时长度为(7.42±0.95)cm[6],而该型号接尿漏斗部分长度为14 cm,将接尿漏斗与排尿导管连接处向接尿漏斗方向内推1 cm(图3),接尿漏斗长度剩余13 cm,并不会磨损阴茎,且连接处各个方向均不易弯折。
图3 接尿漏斗与排尿导管连接
1.2.2.4 腰部固定带
腰部固定带为3 cm 宽的弹力型松紧带,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腰部固定带的两个边沿容易对折,导致受力面积变小,在患者皮肤上留下勒痕,尤其是腰围较大的患者在使用时,因拉伸作用,皮肤上的勒痕更为明显。腰部固定带接口处采用魔术贴固定,魔术贴质地较硬,塑形性差,患者活动、翻身时易与皮肤摩擦造成损伤,舒适度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腰部固定带下双折垫一条长度合适且柔软性好的毛巾,包裹整个腰部,这样可增大腰部固定带受力面积,使其不易在皮肤上产生勒痕,同时毛巾柔软不刺激,也可阻隔腰部固定带接口处对皮肤的摩擦。
1.2.2.5 腿部固定带
腿部固定带为两条棉质长布,宽2 cm,采用打结固定。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腿部固定带易卷曲、变细,成圆柱状,患者更换体位、活动时,腿部固定带摩擦皮肤,易导致大腿后侧皮肤发红,严重时导致皮肤破损;且固定带末端未设置防脱线功能,损坏事件时有发生。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贴于假性接尿器固定带的周围皮肤上,可减少摩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7]。因此,我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在患者腿部固定带下缘粘贴康惠尔透明贴,使腿部固定带不直接接触皮肤,进而摩擦。针对脱线问题,我们采用使用前明火轻撩的方式加固固定带末端,防止脱线(图4)。
图4 腿部固定带
1.2.2.6 储尿袋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储尿袋极易粘连在一起,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尿液溢出接尿漏斗,浸湿患者的衣物、床单被褥。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使用前护士需仔细检查储尿袋是否粘连,如存在粘连可将导管接口连接氧气气源口,充入少许氧气使之分开,或进行手动分开,以免影响尿液引流,并注意将导管接口与排尿导管连接紧密。
比较两组尿路感染(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失禁性皮炎(破损、湿疹、糜烂、发红、水肿)、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发生率及平均护理时数(个人住院期间因接尿器产生的护理总时数÷住院天数)。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3/30),对照组为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05)。
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失禁性皮炎、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平均护理时数为(0.57±0.32)h,低于对照组的(1.27±0.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P<0.05)。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调查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40%,其发生率居院内感染首位,其中80%是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尿路感染。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2009版)《成人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建议,为降低尿路感染,应限制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且留置导尿管不应用于尿失禁患者。因此,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发生尿失禁后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并会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8]。
目前,临床上针对男性尿失禁患者主要采用人工接尿方法,主要包括纸尿裤、保鲜袋、接尿器等。纸尿裤透气性差,患者舒适度低,且需频繁更换,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保鲜袋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的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操作不当时会导致阴茎缺血,且患者改变体位时尿液容易流出,浸湿皮肤、衣物、被褥,降低患者的舒适度,且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接尿器是一种外部接尿装置,非侵入性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因其能方便佩戴,又在收集尿液、准确记录尿量方面较传统接尿方法准确,还可准确判断尿液颜色,故其应用效果优于前两种方法。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接尿器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透气性差、易弯折、排气孔磨损阴茎、腰部固定带受力面积小、腿部固定带易卷曲变细、固定带末端未设置防脱线功能、储尿袋粘连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失禁性皮炎、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等不良事件,且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逐一进行了改良。本研究将改良透气接尿器用于男性卒中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发生率及平均护理时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原有透气接尿器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改良后的透气接尿器可有效减少失禁性皮炎、皮肤勒痕、尿液外溢、接尿器损坏发生率,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本研究中,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我们的预防措施对尿路感染没有针对性以及收集的样本量较少有关,日后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