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冬,辛丽娟,唐宏霞,左源渊,彭 一,吴嘉鸣,鲍喜静
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且由T2DM诱发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T2DM有效疗法意义重大[1-2]。目前,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首选口服降糖药物,单独应用时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联合胰岛素治疗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但对T2DM患者脂代谢异常及胰岛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不利于T2DM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血糖的长期控制,故有必要研究新的疗法[3-4]。利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5]。贝那鲁肽是注射型降糖药物,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6]。本研究从糖脂代谢、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探讨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治疗T2DM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T2DM诊断标准[7];②治疗依从性良好;③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异常;⑤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⑥入组前2周无相关药物应用史或经药物洗脱期后入组。
1.1.2排除标准:①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2型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③炎症性肠病者;④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⑤合并甲状腺疾病者;⑥1型糖尿病者;⑦支气管高敏反应者;⑧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⑨未遵医嘱用药或未完成治疗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52例T2DM,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52~88(74.56±10.33)岁;病程2~8(5.25±1.34)年;合并症:高脂血症23例,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52~89(72.18±8.69)岁;病程2~8(5.09±1.27)年;合并症:高脂血症28例,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健康指导,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50)0.5 g口服,2/d,有合并症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格列汀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08)5 mg口服,1/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贝那鲁肽注射液(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60007)皮下泵入,应用贴敷式微量泵,第1~4天给予基础量0.15 mg,3餐前追加量共0.15 mg,第5~7天基础量和3餐前追加量参考血糖水平调整,每日贝那鲁肽总量不变。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血糖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以低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榕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2血脂指标:取上述采集的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MindrayBS-220)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
1.4.3胰岛素代谢及其信号传导指标:取上述采集的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试剂盒购自江西江蓝纯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促泌素和白脂素:取上述采集的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促泌素、白脂素水平,试剂盒均购于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 h 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2血脂指标 治疗前,两组LDL-C、TC、HDL-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L-C、TC、TG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3胰岛素代谢及其信号传导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INs、HOMA-IR、IRS-1、IRS-2、GLUT-4、SOCS-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SOCS-3均较治疗前降低,IRS-1、IRS-2、GLUT-4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代谢及其信号传导指标比较
2.4促泌素、白脂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促泌素、白脂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促泌素较治疗前升高,白脂素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两组治疗前后促泌素、白脂素比较
2.5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对照组出现恶心和口干各2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现阶段治疗T2DM的药物较多,但如何搭配使用,在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患者受益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HbA1c低于对照组,提示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利格列汀能可逆性的结合二肽基肽酶-4,升高肠促胰岛素激素水平,增加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并能通过调控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葡萄糖稳态[8]。贝那鲁肽活性成分中的氨基酸序列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相同,能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合成、释放,因此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在机制上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强疗效[9]。肥胖或超重可使T2DM的患病率显著增加,此类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T2DM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危险[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提示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还能改善T2DM患者脂代谢,有助于预防T2DM相关并发症。贝那鲁肽能抑制胃排空和摄食冲动,减少患者饥饿感和饮食摄入量,从而改善血脂代谢。
胰岛素信号传导是胰岛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继而结合含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并依次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下游信号分子,以上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会影响胰岛素生理功能,造成胰岛素抵抗[11]。胰岛素抵抗已被证实是T2DM发生的关键环节,所以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具有重要意义[12-13]。FINs可反映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功能,HOMA-IR可反映胰岛素抵抗状态。IRS-1、IRS-2主要连接胰岛素受体等效应分子,介导胰岛β细胞、外周靶细胞等对胰岛素信号分子的反应,在葡萄糖转运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关键步骤[14]。研究表明,T2DM患者IRS-1、IRS-2表达降低,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是引起T2DM的主要原因之一[15]。GLUT-4可与葡萄糖结合,将其转运至细胞内,是骨骼肌、脂肪细胞等胰岛素敏感组织摄取葡萄糖的效应因子,当GLUT-4减少时,可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16]。SOCS-3是胰岛素信号传导中的一个负性调节蛋白,其表达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T2DM发病有关[17]。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SOCS-3低于对照组,IRS-1、IRS-2、GLUT-4高于对照组;提示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能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信号传导,从而提高和维持血糖控制效果,避免胰岛素抵抗加重和T2DM病情恶化。一方面利格列汀能降低循环中的胰高血糖素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另一方面贝那鲁肽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化,提高其功能,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
白脂素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释放[18]。与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白脂素明显升高,能够介导血管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9]。且WANG和HU[20]、LI等[21]报道,白脂素能通过AMPK-mTOR通路,抑制胰岛β细胞的自噬,促进其凋亡;同时白脂素还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损伤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响应敏感度。促泌素在改善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胰岛素分泌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表达时能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保护其功能[2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促泌素高于对照组,白脂素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能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另一机制,佐证了两种药物联合的应用价值。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贝那鲁肽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糖脂代谢,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