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玲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优秀的品德作为精神财富被流传下来,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課程,是从小学就开始加入教学计划的,相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的内容和内容在新课改政策下都有所改变,本文就初中开放式德育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新德育;初中开放式德育
一、初中德育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教育的评价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已悄然发生变化。但是,初中的学习还是非常紧张的,中考分数的多少,决定着考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事关学校声誉和命运。在这样一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特殊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目标缺失,怕苦怕累;学习不得法,效率低下;心理紧张,信心不足;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等不良现象,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德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学业上有较大压力,一些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学生文化课程学习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上,甚至忽视日常德育,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更是教育方向的偏差,因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失去德育的教育,就如同高楼失去了地基,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二)德育内容形式化
德育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单纯依靠口头德育教学是达不到德育的目的的,必须要具体到行动中,许多教师迫于新课改政策要求进行德育教学,但形式化主义严重,没有具体的行为支撑,知识空洞的理论讲述,学生面对这种“大道理”式的德育传输,当然提不起兴趣,接收德育教学的热情不高,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并且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程度过深,关爱方向偏失,过度的溺爱和担忧导致父母不希望孩子参与任何有潜在危险性的活动,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健康安全的成长,而对于通过体育运动带给孩子带来的坚强勇敢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却渴望又担忧,对于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也不关注,认为通过品德专项课程就可以提升孩子自身的品德素养,这是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陈旧观念,越发加剧了德育的形式化。
(三)缺乏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缺乏健康的德育环境,例如走廊里的德育标语、校园宣传栏等,同时教师的仪容仪表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都属于德育环境建设范围,许多学校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立健康全面的德育环境,这其中还包括师德师风的建设和学校的德育理念,没有德育环境的熏陶,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就失去了沟通交流以达到同步提升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开放式德育策略
(一)对教师进行德育评价考核
考核的对象是所有班主任及教师,而评委由学校班子成员、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构成,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定期考核,这样做的好处是督促教师重视德育,重视德育内容并改变自身的德育态度,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来激发教师自身重视德育和创新德育的欲望。
(二)实施开放式德育
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同样的在德育教学方面也适用,为了防止学生长期呆在校园产生倦怠心理,也为了健全其人格,学校因地制宜组织一些走出校园的活动是大有裨益的。例如,走进社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了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有利于学生关心民生、善良关爱等品质的培养。例如,和邻近学校的某个班级结成友好班,定期组织学习的交流、生活的共享、思想的沟通,学生会在活动中变得大胆、自信、乐于交流、善于交际。例如:组织野营、拉练等活动,学生会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磨练意志,战胜挫折,变得坚强,有挑战精神,并学会互助与团结。还可以组织参观、瞻仰、观摩演出等活动,扩大学生和社会交流的面,让学生在交往中强化道德意识。
(三)多元化德育模式
学生的德育要用兴趣引导,同时要创设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听从老师的安排静下心持久的做一件事,所以老师要将德育分阶段进行,按照由内而外的德育顺序,结合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教学,不仅适用于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同样适用与德育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德育视频和趣味德育电影,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激发,提高了德育教学效率,还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班级教学活动还是在文体活动方面,分组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又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各项活动中,融合了学生、家长和我的想法,这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参与的成功感。
(四)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有效利用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在描述恩师给予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的同时,还从侧面反映了藤野先生作为一名教师高尚的师德。又如,在高中数学数列一章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事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科与德育的结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接收德育教学的兴趣,这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德育素材外加入趣味素材,另一方面有效的德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举两得的有效德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丽.对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3):38.
[2]王翠.初中德育教育的探讨[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1.
[3]李桂然.如何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N].发展导报,2017-9-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