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走进埃及课堂

2022-02-24 05:53:53美花
美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文系莫言埃及

[埃及]美花

莫言,一个充满着民族责任感的名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10年前成为中国历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在我们埃及文学界看来,莫言的获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轰动世界文学界的大事件,改变了世界文学的格局,可以推动和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学。莫言获奖之后,其作品很快就进入了埃及的中文教学课堂。

事实上,阿拉伯世界里中文教学的重点在埃及。埃及的中文教学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文热更是席卷埃及。自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后,埃及即开始了真正的中文教学,成为第一个在大学中设立中文系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58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开始设立独立的中文专业,但由于受中东战争的影响中文系停开,直到1977年,才得以恢复并在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正式设立了中文系。随后,埃及开办了很多中文教育及中国研究的机构:1999年艾大中文系成立了汉学研究所,2001年艾资哈尔大学创建了中文系,语言高等翻译学院也成立中文系,2002年中国驻埃及开罗文化中心落成,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2004年开罗大学建立了中文系,2005年艾大中文系又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法尤姆大学成立中文系,2006年苏伊士运河大学成立了中文系,2007年和2008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先后挂牌成立。另外,明亚大学、埃及科技大学、阿斯旺大学、亚历山大法鲁斯大学、扎卡济格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曼苏尔大学、哈勒旺大学、赛得港大学等政府和私立大学都已纷纷开设了中文系。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文教学在埃及迅速升温,埃及人对中国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兴趣,精通中文逐渐成为埃及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因此随着中埃两国交流合作的加深,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本土化中文高级人才,有必要研究好对阿中文教学。文学是語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阅读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社会深层现实根源,即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由此可见中文的语言教学研究与文学教学研究的密切关系。

埃及对中国文学的教学十分关注。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拥有50多名汉语教师的艾大中文系,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及翻译的有30多位,而且艾大中文系的教学体制非常有利于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埃及的教学发展,其教学体制的本科和专科两部分都包括中国文学专业及课程。埃及的中文师资也在随着汉语教学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中文系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他们大部分有在中国学习或进修的学历,有不少教师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整体看,中文系的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形成梯队,有利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艾大教师大部分文学教学经验丰富,能承担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文学教学的各门课程。有些教师还积极从事文学科研活动,深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等领域,这支教师队伍是中文系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学教学的人才资源,也是埃及中国文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在艾大中国文学教学的完整系统中,教师既分别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理论批评等体裁文类的角度对中国文学进行回顾和反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预测和展望,又从总体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进行概括和阐发。具体来说,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都有中国文学(古代、现代和当代)的课程。二年级的中国文学课程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其内容包括对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等三个不同阶段代表作家作品的介绍和教学。此外,四年级第二学期还有“中国当代文学中话剧作品选”等,其内容包括中国话剧、新时期话剧以及中国当代话剧作品选,如老舍的《茶馆》、高行健的《车站》、赵耀民的《亲爱的,你是个谜》等。专科文学专业的进修班开设的文学研究和文学选课还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作品进行挖掘及探讨。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正在改变着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情况。无论如何,变化已经开始。莫言作品已经成功走进了埃及高校,不少教授中文的高校,都设置了对包括莫言在内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课题,开设了相关课程。以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在四年级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中,莫言获奖当年就增加了莫言的作品特别是其代表作《红高粱》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因为中文系的教授法尔贾尼和哈赛宁都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学者中最早开始翻译和研究莫言作品的,其中哈赛宁一直与莫言本人保持良好交流与友谊,所以两位老师对莫言及其作品很了解,这也对莫言作品在埃及的教学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在埃及,因为各方面的推动,虽然大家对莫言作品进入文学课本,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性,但学术界对这一议题仍有讨论。比如,莫言的作品让埃及大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埃及大学生学习?作为艾大的中文教师中的一员,我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莫言的作品并不适合向埃及大学生推荐进入课本。因为,他的作品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得太逼真,有可能导致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冲突。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进入大学课堂,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哪些适合埃及学生学习的作品,来纳入到文学课本中。莫言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所透露出的沉稳、大气、老到与圆融,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是文学教材未来不应回避的内容。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在我看来,文学与电影向来是相辅相成的,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可挖掘的深厚内涵,而电影又可以将文学作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传达给大众。因此,电影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莫言与中国电影渊源颇深,迄今为止,莫言已有许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红高粱》(1987)、《太阳有耳》(1996)、《暖》(2003)、《幸福时光》(2002)、《白棉花》(2000)等,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量级作品。如果学生对文字不敏感,那么莫言的电影作品便是学生了解其文学的最好途径。如果学生是资深莫言迷,已经熟读莫言的作品,那么,这些导演们对他作品的解读,或许可以为学生对莫言的认识提供一个新鲜的角度。

第二,也许是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读中国文学作品无疑会给埃及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莫言作品中出现很多中国文化色彩的意象、表达、典故等,又有谚语、俗语、超常规搭配词语、节奏词、人物名字等,使用的叙述语言主要是鲜活的口语形式,这无疑对埃及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对埃及学生莫言作品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应该鼓励学生读的莫言作品阿语译本,如哈賽宁教授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和《透明的红萝卜》、法尔贾尼教授翻译的《牛》《梦境与杂种》和《幽默与趣味》等,这将有利于打破这样的困境。

第三,比较文学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我们从个别国家传统的狭窄天地解放出来,认识其他传统的多样性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认为,在莫言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莫言和阿拉伯埃及的某些作家进行比较,比如莫言和埃及著名作家海勒·沙拉比创作中的相同之处(两位作家都受到了以拉美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莫言与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中象征主义手法的异同等,这会有助于启发学生理解莫言作品。

第四,因为艾大中文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阿翻译人才,所以特别重视翻译课,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就有翻译课程,翻译课程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如新闻、政治、贸易、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我认为应该在翻译课中增加莫言的作品,这将对莫言作品在埃及的传播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也将为中国其他作家进入埃及大学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20世纪后,中国文学日渐成熟,成为真正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并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色。中国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目前埃及对中国文学的教学十分关注。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为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埃及是与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是与中国开展教育合作起步最早、成绩最为显著的阿拉伯国家,也是最早设立中文系的阿拉伯国家。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规模和影响较大。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是阿拉伯世界一个具有较强物质基础和人才力量的办学点,它办学条件优越,在埃及已颇有名气,对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中文教学在现有基础上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以满足埃及、非洲和中东地区对中文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中文系莫言埃及
过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中文系何为?
爱如莫言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读中文系的人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埃及艳后(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09
黄振东作品
埃及有个鲸之谷
学生天地(2016年30期)2016-04-16 05: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