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

2022-02-24 00:05胡佳怡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芬兰技能素养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着挑战。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世界公民,芬兰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详细剖析芬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及经验,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以学生为中心 “横向”能力 教育公平 现象教学 数字素养 综合素养

引用格式 胡佳怡.芬兰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05):74-76.

芬兰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第一次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从强调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出发,对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第二次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芬兰重新探讨了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评估方法的问题,通过全方位调动社会资源,运用互联网资源等方式,对教育效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芬兰基于教育的前瞻性,实施了第三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第三轮改革的根本宗旨为: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努力,改变教师的理念和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索、思考、合作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充满挑战的社会生活,进而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本轮教育改革中,芬兰通过调整重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普遍享有优质教育资源[1]。2012年,芬兰政府发布《预测2030》报告,提出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到2030年,芬兰拥有全球最好的教育系统[2]。随后,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研制学前和基础教育课程草案,2014年底完成新版国家核心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2016年8月完成地方课程设计。2016年9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3]。

一、芬兰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价值取向:适应未来生活,以学生为中心

芬兰围绕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确立了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开展有广度的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并通过通用技能培养使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适应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芬兰基础教育界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改革方向,明确改革内容。这些问题包括:好的学习体验是什么样的?是在什么环境下发生的?如何创建有利于学生开展“良好”学习的环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实现有意义的、全人的发展?

2.培养目标: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提升学生“横贯能力”

在价值取向基礎上,芬兰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21世纪未来公民能力,具体包括思考能力、行动与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参与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根据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14-2016年国家核心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作为未来世界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融合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志等方面,培养7种“横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4]。

第一,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未来教学不再受书本和教室限制,因此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二,文化素养、沟通与表达能力。即学生能够适应多元环境与文化,学会以尊重为前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人际沟通和交流。第三,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即以世界公民为目标,培养学生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理财等适应未来社会必要的生活技能。第四,多元识读能力。即培养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介手段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能对多元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第五,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未来世界公民的必备技能,因此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和活动当中,全面渗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六,工作能力与创业精神。即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未来工作相关知识,学习创业的运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七,参与和建构可持续发展未来社会的能力。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打下基础。总体来看,“横贯能力”培养不同于个别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覆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提升数字素养

自21世纪初起,欧盟就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即我国的“信息技术能力”)。欧盟于2006年12月正式通过的《运用核心素养促进终身学习》法案作为各成员国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纲领,将数字素养列为八项核心素养之一。2018年和2020年,欧盟两次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公民数字教育。《欧洲公民数字技能框架》明确提出数字技能的五项具体内容:对信息和数据的基本理解,沟通与合作,数字内容的创新和创造,数字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芬兰作为欧盟成员国,在第三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极力强调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将其作为通用技能,不单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能力及应用贯穿在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

4.教学方式:关照个体,开展跨学科的“基于现象的教学”

在教学方式上,芬兰是集体学习文化、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和建构者,突出以跨学科的“现象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基于现象的教学”是指从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入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多学科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合作和探究的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2011年,芬兰制订了《2020芬兰教育与培训战略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公民技能”和“促进跨课程教学”[5]。《2014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再次倡导学校教育中要融入更为广泛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2016年芬兰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从2016年秋开始,学校每年必须要进行一个长时间的“基于现象的教学”[6],2020年底所有学校基本完成此项改革。

5.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形成性评价

芬兰认为,对于教师来说,评价是鼓励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是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手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建设性的、形成性的评价,而非传统的横向的总结性评价。改革中,应从标准化表现结果逐步转变为过程性的纵向评价,从而更有利于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和关键能力的提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得到广泛推行。学生需要自行设定学习目标,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对评价标准进行反思,客观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6.改革程序:倾听多方声音,专家反复论证

在芬兰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广泛听取政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研究人员、社会机构乃至其他利益团体的建议,尤其突出教师的核心角色[7]。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育观点影响着整个改革的过程,尤其是改革的目标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整个改革过程也以民主论证的形式展开。2012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启动国家核心课程改革,邀请教师、校长、地方教育局和研究人员参与制定方案,同时邀请社会各行业代表、教师协会代表、教科书出版社代表、家长协会代表以及不同民族的代表提出咨询建议,历经2年才完成第一版改革方案[8]。2015年至2016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家核心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实践对改革方案进行检验,期间组织数次专家听证会,针对实践效果进一步修改改革方案。2016年9月,国家核心课程方案和相应的地方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

二、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芬兰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改革的宗旨来看,芬兰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改革都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根本宗旨。这与我国当下进行的“双减”改革不谋而合,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提升作业的质量,减轻作业数量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育目标。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全人”来看待,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外,生存和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

从改革的方向来看,芬兰强调跨学科教学实践。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事实性的知识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社会问题解决当中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分科教学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演绎性思维,即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学科规律和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题目的解决当中,而我国教育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归纳性思维的培养,即面对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跨学科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归纳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在跨学科实践中,学生除了会运用综合素养和技能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社会生活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本领,从而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芬兰教育改革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地位。信息化社会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教育都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和综合实践互动中,增加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应对时代需求。我国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时,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包括信息使用过程中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从改革的方式来看,芬兰的教育改革过程体现了改革决策的民主性。由于教育实践是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相关的人文活动,因此在改革决策中要广泛听取各利益主体的意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机构、学术科研机构,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在这些群体当中,最应该突出强调教师、学生等在参与教育实践过程的经历和感受,作为直接的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体验能为教育改革提供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避免完全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而是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推行有效的教育改革计划。同时,改革政策在小范围内推广和实践后,一定要经过反复论证,经过实践的检验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从而保证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效果。

总之,芬兰教育改革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民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些特点体现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未来趨势,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4] 帕斯·萨尔伯格.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M].林晓钦,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8,52.

[2][3] Airaksinen T., Halinen I., Linturi H.Futuribles of Learning 2030-Delphi Supports the Reform of the Core Curricula in Finland[J].Eur J Futures Res,2017(02):1-14.

[5]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The new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s education emphasis the joy of learning [EB/OL]. 2015-03-25. http://miniedu.fi/en/article/-/asset_publisher.

[6][8] Halinen.I.What is going on Finland? Curriculum Reform 2016[EB/OL].(2015-03-25)http://www.oph.fi/English/current _issues/101/0/.

[7] Halinen, I & Holappa, A-S(2013).Curricular balance based on dialogue, cooperation and trust- The case of Finland.In Kuiper, W. & Berkven, J. Balancing Curriculum Regulation and Freedom across Europe. CIDREE yearbook,2013:39-62.

[责任编辑:郭振玲]

*该文为北京教育学院2019年度科研重点关注课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国际比较与趋势研究——以培训课程为例”(ZDGZ2019-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芬兰技能素养
美国、英国、芬兰3国军队在芬兰开展警戒之狐军事演习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拼技能,享丰收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