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

2022-02-24 00:05吉海荣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读本法治道德

摘 要 2021年9月开始在全国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使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着力培养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把《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相互融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读本》立德树人之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小学《读本》教学 道德与法治 探究式教学 活动体验教学

引用格式 吉海荣.小学《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J].教学与管理,2022(05):60-62.

2021年9月,全国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开始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句句“习语金句”振聋发聩,号召当代少年儿童树立爱党爱国的政治方向和核心价值观,给孩子们注入了精神“增钙剂”。把《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相互融合,对于不断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两者立德树人之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

小学《读本》的教学要在秋季一个学期内完成,由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时和班会课或校本课程时间进行,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读本》内容,把握好二者衔接点进行适度整合,并学会拓展迁移,渗透运用。

1.基于深化认知适度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践礼养德(习惯养成)、家国情怀(价值引领)、爱党为民(政治认同)等几个衔接点进行相互融合。

政治认同是《读本》的最主要内容特点,不管是三年级读本中“一心跟着共产党”“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两讲,还是五年级读本中“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几讲,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们展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时代,让学生们树立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定一心跟党走的政治方向。而这些内容在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九课到第十二课着重得到了体现。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谈起,到中共一大的召开;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到两万五千里长征,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简史。我们在教学中要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历史厚重感与《读本》中的現实时代感互相融合,既要注重党史的探究,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史就是党的成长史,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党、成熟的党,也要和《读本》中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贡献联系在一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互相整合,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才有了历史源头,从心底里深深信服中国共产党,愿意坚定信念跟党走。

2.基于情感激发拓展迁移教学内容

拓展迁移也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注意拓展和迁移,整合运用在教学设计中,切实把《读本》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实施落到实处。

《读本》 也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三年级读本中“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我爱你中国”“我们的中国梦”这几讲,五年级读本中“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等几讲,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喻为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那么重要,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方向错了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深入浅出地说明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不仅包括个人的道德,也包含着大德的意蕴,还论述了如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而这些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精神文明新风尚”和“走进新时代”这两个版块有体现,内容不太多,比较粗浅。教学中要把《读本》中的内容迁移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去,并适度拓展,把《读本》中如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体办法“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迁移到德法教学实践中来,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志,立志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基于实践指导细节渗透教学内容

细节渗透《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在整合运用中切实把《读本》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实施落到实处。

践礼养德习惯养成教育也是《读本》的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可以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渗透到《读本》中来,教材里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心理距离,引导方式更适合孩子理解。而《读本》中的内容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关注时事政治,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成长。这两者只有互相融合与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关注身边生活,放眼祖国,放眼世界,有一种更大的德,这样渗透教学才能把“明私德,有公德”落到实处。

二、《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相互融合

有效提升教学吸引力,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的关键举措。在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把积累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读本》教学中去,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

1.挖掘地方资源,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

《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互融合要体现本土化特色,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做法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五年级《读本》“唯有改革才有出路”这一讲,可以和《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互相融合。提出大问题:党和国家是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第一小组研究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内容:(1)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2)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展成效如何?(3)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回家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通过“祖孙三代比童年”说说他们过去和现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带来采访的视频、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包括粮票、布票等准备汇报。

第二小组研究的问题:科技创新。研究内容:(1)寻访连云港市鹰游集团,调查采访鹰游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经过;(2)搜集连云港鹰游集团改革科技创新前后对比图,采访工人听听他们的感想;(3)搜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其他成就,带来图片、图标以及文字等资料。

第三小组研究的问题:教育人才。研究内容:(1)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发展?(2)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有什么意义?效果如何?

第四小组研究的问题:国际地位。研究内容:(1)寻访连云港市中哈物流基地,了解习总书记对中哈物流集团国际地位的评价;(2)搜集我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图片和文字。(3)用具体事例与图片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问题探究中,学生通过寻访调查活動,不仅对家乡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有了切身的体验,更是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强烈情感,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真实有效。

2.创新教学研讨,采取活动体验式教学

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具身体验,带着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得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提升学生道德认识、转化行为实践的原动力,能够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例如,三年级《读本》“我们的中国梦”这一讲,在讲到“实干成就梦想”这一话题时,看过无臂钢琴师刘伟的视频,学生们都很受触动。此时开展独臂戴红领巾、用一只手穿衣服的体验活动,孩子们纷纷发表感言:刘伟哥哥真是太了不起了!自己一只手做事都是这样的艰难,想一想他是无臂弹钢琴,遇到的困难更是难以想象。此时老师适时点拨:是啊,每个人在追梦的路上都会有艰难险阻,我们要学习刘伟哥哥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韧劲,才能梦想成真。

创新教学研讨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教学五年级上册《读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讲,将课堂搬到连云港市雷锋车手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志愿者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也要为人民服务,多么质朴的话语!这就是体验的力量!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读本》“发扬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话题时,我们把抗战老兵马入营请进来,90多岁的老兵激动地唱着《八路军军歌》,讲着动人的抗战故事,扒开衣服给孩子们看他身上的枪伤,用最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和平需要保卫”的真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互相融合,大力挖掘地方红色资源,课内课外结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创新教学研讨方式,采取互动体验式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相互融合

教学评价一直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尺,把《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考查学生学习的增值效果,还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

1.多元评价法,定性定量相结合促进儿童深度学习

德育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还要注重多元化和开放性。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中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可以书面测试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开展《读本》知识竞赛和“习语金句”朗诵会。低年级开展读本话题诗歌朗诵会,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咏比赛和讲故事比赛;《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朗诵比赛;《我有一个梦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演讲比赛等。高年级开展演讲比赛,如《中国梦  我的梦》《我心中的共产党》《和平需要保卫》;电子报展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等多种方式。

学生在参与评价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在评价中激发儿童对党和党的政策的深度了解;在评价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对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深层次的体验;在评价中树立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自觉践行。

2.成长袋记录,真实资料相积累促进儿童持续发展

德育评价还应是师生一起成长的“资料袋”和师生合作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读本》学习和开展活动中的照片、视频、电影观后感、电子小报、参观寻访活动感受,以及调查采访过程中的点滴都是学生们成长的足迹,师生可以把这些足迹收集起来形成可持续的成长记录袋。

例如老师带领高年级开展演讲比赛,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小论文比赛,教师把一个个大的课题分解为小课题,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最终将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老师是学生问题的点燃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实践背后的指导者、陪伴者和建议者。老师不仅要把采访、调查的方法教给孩子们,还要进行修改、指导和收集整理。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可以在《读本》教学前后开展调查问卷,三年后对比教学前后的数据,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考查学生学习的增值效果,以提升育人长效性。

参考文献

[1] 贾美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9):19.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微认知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可视化教学中开发与运用的研究”(2019JK13-L22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读本法治道德
雏燕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