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王丽华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人……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6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道话题作文。“采访”本来是个新闻用词,含有“采集寻访”的意思,指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了获得相应的信息,也可采访。采访涉及两个方面,即采访者和受访者,所以,在写“采访”这一话题时,既可以从采访者角度切入,比如讲述一段采访故事,对如何采访展开议论等;也可从受访者角度切入,比如记叙一次受访经历,表达受访体验,给采访者提出建议等。
题目未对采访者和受访者做限制,也未对采访内容做限制,所以选材空间很大,既可以写自己的采访故事或受访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采访故事或受访经历。采访对象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想象自己采访历史人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甚至是未来人类。采访内容从学习到工作,从成长经历到未来规划,从兴趣爱好到事业成就,可以无所不包。行文时,既可以侧重写采访或受访前的准备,也可重点记叙采访或受访的经历,还可以把写作重心放在采访或受访后的反思上。
写记叙文,可以时间为线索,把采访的前后经过讲述出来,做到井然有序,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人物鲜明,主旨深刻。写议论文,可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开篇亮出对“采访”的感想、看法,点明中心论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从多个角度或层面展开论述;最后重申观点,呼应文首,结束全文。
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立意、选材等情况,给作文拟恰当的题目,题目要尽可能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一次失败的采访”“难忘那个我采访过的拾荒者”“怎样才能让采访圆满成功”等都是不错的题目。
思路一:讲述一次特别的采访经历
选材:校园电视台准备做一期“那些在外打拼的父母们”专题栏目,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先找来部分留守同学父母的手机号码,然后电话联系,加微信好友,再进行视频采访,向这些勤劳的父母搜集他们工作、生活的资料;最后进行整理制作,历时一个多月,40分钟的节目终于和全校师生见面……
构思:开篇点题,交待采访的“特别”之处;然后讲述采访的经过,可选取几个主要人物重点叙写;最后抒发感想,表达对“打工的父母”的敬佩之情,升华文章的主旨。
思路二:想象虚拟的采访场景
选材:正值北宋大文豪苏轼诞辰之日,“我”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宋朝,对苏轼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采访……
构思:开篇介绍苏轼,然后切换到采访上,接着详写采访经过,最后以感想结束。
思路三:阐述采访某一人物的理由
选材:校运会男子1500米长跑结束后,其他小记者都去采访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我”却选择采访最后一个跑到终点的男生,因为比赛过程中他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让人感动。
构思:可先写这名男生最后一个跑到终点,自己却决定采访他,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再写这名男生在比赛过程中与众不同的表现;最后点题,抒发敬佩之情。
回东晋,访羲之
杭州一考生
我坐在桌旁,翻开王羲之的《十七帖》。忽然一道光芒划过,我竟身着长袍,头挽发髻,来到了东晋琅琊临沂。(巧妙“穿越”,引发下文。)
眼前这方池水,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墨池。远远看去,有个人影。我沿着池边石台缓步走去,那人正心无旁骛,饱蘸浓墨,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一阵嬉笑声打破了寂静,是一群打闹的小孩。“快回来,王大人在练习书法呢!”一老妪道。
啊!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大人居然是书圣王羲之!我的偶像王羲之!我伫立在一旁,默默看着他写的每一笔、每一字。(一个“啊”字,突出了内心的激动。)
今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当我亲眼见到他的作品,真正看见各具情态、独有韵味的字,我才真正被书法的美折服。
“见姑娘驻足许久,不知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王羲之抬头问我。我回道:“我来自2022年,十分喜欢您的书法,想问您一些问题。”“那请进屋吧!”我跟着王羲之进入了我认为神圣的地方。(以王羲之的发问转入采访,过渡自然。)
我问王羲之如何看待书法,他说:“书法是我永远的热爱,对待书法,要心怀尊崇之心,以圣洁的态度待之。”我说:“您的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人封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世有很多人临摹您的作品。”王羲之听了,嘴角微微上扬。
我又说:“在我们的时代,有人发明了‘吼书’,大吼一声,大笔一挥,看不出写的是什么。还有人在身体上写字。”羲之先生的脸顿时变得通红,怒斥:“优雅的书法艺术怎么被这样糟蹋,变得如此粗俗不堪!请帮我转告那些人,要用圣洁无瑕的心来面对书法,不要玷污它!”(借采访抨击那些恶搞书法者,发人深省。)
忽而,我从书卷里跳出来,又回到了现代。回味羲之先生的言行,我明白了,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作为后人,我们应该还原书法本质的美,而不是无底线地“创新”,玷污文化。(有感而发,强调高雅的艺术观。)
穿越到古代,我采访了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先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从此,拿起毛笔,我就会想起墨池边的那次采访,我期盼着能再回到东晋,回到王羲之先生创作的地方……(总结全文。)
点 评
1.想象大胆。文章从翻阅王羲之的《十七帖》着笔,巧妙切入,从而引发了一段跨越时空的采访,独特的构思,大胆的想象,令人耳目一新。
2.对话精彩。“采访”主要围绕书法艺术这一话题展开,通过王羲之对当今书法界浮躁风气的痛批,告诉人们一定要尊重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而不是恶搞或践踏。主旨深刻,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