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小视界,作文大舞台

2022-02-23 08:53湖北省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曾传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12期
关键词:爆米花司马迁景物

湖北省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曾传华

文 题

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所……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命题作文,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极富诗意的文题。

引语是设问句,设置了特定情境,用三个“或许”列举一般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省略号表示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很多。

景物是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自然风景、景物器物、风俗人情。自然风景,包括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四季风光等;景物器物,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桥梁等;风俗人情,包括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等。

题目是个表方位的词语,很宽泛。

这个作文好写,因为都有站在窗内看窗外的生活体验、经历,但想写好,就要在选材立意上下功夫。

一、理解“窗”

“窗”,也称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随着时代的发展,窗的样式千姿百态,结构花样翻新,装饰更是异彩纷呈,而且,功能也得到了拓展,防光、防声、防水、防盗、防危险。出于安全考虑,高楼对窗扇开合还进行了限制,半开基本成了常态。开半扇窗,取代了开一扇窗,或整扇窗,成了新的常态。窗的功能也不仅限于接受光线或空气,不少人还将窗台利用起来,加上牢固的护栏,铺上垫子,成为休憩之处,拓展了窗的用途。玻璃和窗帘,既将窗艺术化,又强化了窗的功能。

窗,有有形和无形之分。班级是学校的窗,家庭是家族的窗、社会的窗,文明是社会的窗,史书是民族历史的窗……每个人,其实都可以看作是移动的窗,不单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就是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反映出人复杂的内心活动,渗透着人的精神、气质、品性等。透过这些无形的窗,可以看到很多。

这样理解窗,就可以突破常规思维的桎梏,打破时空的局限,极大地拓展视域,使选材立意更灵活、更自由。

但窗不过是写作的道具,是思想感情的承载物。既不能扔开这个道具,又要尽可能不被其左右。选定什么样的窗,也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立足点、观察点,决定了写作材料。材料是否新鲜、典型、独特,能决定作文是否成功,因此,“窗”的选择很重要,要慎之又慎。

二、理解“窗外”

“窗外”限定了观察者的位置——立足点、观察点在窗内。“窗外”是个特定的场景,窗使窗内人视界缩小、弱化、固定。从窗内看窗外,有点像照相。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些高速移动的物体,使我们无需移步就能观察到景物的变化和不同的风景。因此,从窗内看窗外,又不完全等同于照相。不管是屋子一样静态的空间,还是像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些动态的空间,观察的角度都必须是从窗里看窗外。可以是窗外发生的事,窗外所见的人,窗外的场景、风物及其变化,甚至因光线变幻而发生的某种错觉。

故而,窗就像一个变化的画框。可以只描写画框内所见的打动你的风景,也可以写变换的风景,还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局部细致描绘,进行镜头特写……这风景可以是和谐、美好的,也可以是不和谐、丑恶的,但都要借以表达真实的体验、思想及感悟。

从窗内看窗外,由于窗的大小、窗玻璃的厚薄及观看距离的限制,视线会受到影响,可能看不真切,甚至还会因变形造成错觉。同时,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距离,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比如,冬日黄昏,光线模糊,有一定距离的枇杷树新发的芽,就像玉兰一样的花朵,这就是光线造成的错觉。朦胧的光线里,在一定距离中呈现的物象,往往不是真实的样子,视觉在这时候会欺骗我们。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见到的未必就是真相,很可能是错觉。从这个角度开掘,文章会更具思辨色彩,更有深度。

展开联想可拓展思路,如因新冠疫情隔离的日子看一棵植物慢慢地发生变化,又如古代足不出户的少女看窗外风景引起的复杂的思绪,又如囚禁在牢狱中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看窗外产生的遐想……

三、理解“谁”

引语中的“你”,当然指的是作者,因此,作文最好用第一人称,但并非就一定要写自己。这样思考,可以进一步拓展写作范围。

这位观察者是谁?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他人,可以是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即便是自己,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不同,窗外所见的同一风景也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变化。

着眼自己,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想明白:是纪实还是想象。是纪实的话:在什么地方——是教室,是卧室,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是上课时,是休息时,是开心时还是郁闷时;为什么要从窗内看窗外——是有意,是无意,还是先无意后有意;看到了什么——是景物,是场景,还是人的活动;引起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或感悟。比如,大暑天上课时无意从教室窗口看到一个在高楼外墙安装空调的人,这冒着烈日劳动的风景引起了你的好奇,你发现那个工人几次遇到危险,为之揪心,描写安装空调的惊险场景,感受到生存的艰难,想到在外打工的父母,而后想到自己,为上课走神而羞愧。

着眼他人,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人的经历抒自己的胸怀,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很多人在做出重要决定或者是严肃思考的时候,喜欢站在窗前,这可能是人紧张时一种常见的生理性反应。比如,司马迁因为李陵上书鸣冤触怒武帝,以“诬枉”而下狱,判以死刑。其实,司马迁是以文获罪,在完成《孝景本纪第十一》和《今上本纪第十二》的时候,他秉笔直书,汉武帝认为司马迁的叙述贬低了孝景帝及自己的英明神武,就记恨在心,一直在等待报复的机会。这次,是司马迁自己撞到了汉武帝手里,汉武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当时死刑一共有两种方式可以抵消,一是“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另一种是汉景帝时候颁布的法律“死罪欲腐者,许之”。司马迁只有三种选择:受死、交钱、接受腐刑。太史令俸禄只有区区六百石,司马迁哪有这么多钱,此路不通。司马迁是抱着继承父亲的遗志,决心“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死”不可取,只能接受腐刑。而“腐刑”,不仅是对身体的最大伤害,更是对人格的最大侮辱。设想司马迁作出决定前,戴着枷锁站在囚室的窗前,眺望无边的黑夜,写其内心的斗争、挣扎,展示其这样做的心路历程,肯定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精神,颂扬其人格的伟大,也是符合题意的。

将动植物拟人化,赋予动植物人的情感思想,借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思考与主张,也是一种可行的写作思路。绿植、花草、宠物的室内化,看似是人对动植物的喜爱,但站在动植物的角度看,客观上是对它们的圈禁,反映的是人的自私自利和自高自大。谁不喜欢自由?以一株窗台上的盆栽植物的视角,透过窗子,看到同类在阳光雨露下快乐成长产生的情感变化,叙述对剥夺其自由的人的不满、愤懑,表达对自由的憧憬和向往,呼吁平等,揭示给予动植物自由才是最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悟,同样符合题意。

窗内和窗外,是相对的。正如卞之琳《断章》描述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你从窗子里向外看,可能也有人正透过窗子看你。这当然也是一个写作角度。另外,以窗子的视角看室内的一幕幕与室外的一幕幕对比,又会如何呢?教室内外,家庭内外,车内车外……比如写家里,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对比中,书写家庭的幸福,或者家庭的不幸,借窗表达自己的感悟,也是一个写作角度。

此外,还可展开想象,虚构故事,表达感悟与思考。比如泰格特有这样一篇小说——《窗》:一位病人床位靠近窗口,每天经允许可以在上午和下午被扶起来在窗前坐上一个小时,然后,他出于一种善意将根本不存在的场景津津有味地描述给另一位躺着不能动的病人听,引起了这位病人的嫉妒和仇恨。靠窗的病人半夜病发,同室的这位病友,只要按一按铃,就可以救靠窗的病友一命,他却无动于衷,幸灾乐祸地看着靠窗的病人死去,他如愿睡到了靠窗的那张病床上,结果,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阴暗、丑恶,鞭挞了自私、冷酷,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隔膜,更富有蕴味,比如让人想到盲目的追求等等。

四、理解“意”

“窗外”这个作文命题好写,但容易停留在看到的一隅“风景”上,若不以“意”贯之,不深入思考“为什么写”“要表达什么”,就会肤浅。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怎样使笔下的“窗外”“意高”呢?唯一的办法,是思考,反复地思考,深入地思考,与人生、与社会联系起来,透过现象触及本质,挖掘窗或风景的内涵。

冰心在窗内目睹院子里雨打红莲、莲叶为红莲遮雨这一现象,洞见母性的本能,讴歌母爱的坚强与伟大。贾平凹透过窗子以欣赏的眼光看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表达了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赞美了童真、快乐这些人世间最难得、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富有哲理。

让作文出彩,靠对文题的准确理解与把握,靠对材料的拓展与择取,靠精细的观察与描摹,靠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靠深入的思考与感悟,靠生动的呈现与表达。

佳作展示

窗 外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八年级 何梦阳

窗外熙熙攘攘,这“人间烟火”,别有一番情味,常看常新。

——题 记

我坐在窗台边,从书山题海里抬起头来,凝望着远方。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秋天。天变高了,云变淡了。山的一角,层林尽染,像穿上了色彩斑斓的外套,透着一种成熟。

我看着西沉的夕阳,看着升起的薄暮,看着渐渐模糊的景物,看着次第燃起的灯火,不由得叹了口气。最是一年秋好处,唉,可还有那么多作业等我去完成呢。

“砰……”一声闷响像惊雷从平地炸起,随之而来的是小孩子的欢呼声。

我突然被这奇怪的声音吓了一跳,收回远望的视线向窗下看去,原来是奶奶家旁边一台老式爆米花机发出的声音。

街道上没有太多车辆,道旁的路灯泛着昏黄的光,毫不吝啬地全洒在了地面上。一位老爷爷坐在路灯旁,摇着爆米花机,满头白发格外惹眼。围着他和爆米花机的是一群快乐的小孩。这画面好美!我被这风景吸引了。

一对母女走了过来,等在爆米花机前。虽然听不见她们说什么,但仍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小女孩很兴奋,环绕着妈妈蹦蹦跳跳。母亲不厌其烦地陪着她闹,视线一直追随着她,嘴角微微上扬。

“要爆喽!要爆喽!”老爷爷扯着嗓子喊。

那位母亲下意识地用双手捂住了女孩的耳朵,却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先前围着的孩子们像一群受惊的小麻雀四散跑开。“砰”的一声,爆米花出炉了。孩子们又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小女孩接过爆米花牵着母亲的手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做小孩真好!我感叹道。但我知道,我不是小孩了,我是中学生,没有享受那种纯粹快乐的资格了。我必须重新回到书山题海中,为未来打拼,对自己负责。

再次走到窗口,才发现有些人家都已熄了灯。亮着灯的,应该都是像我一样在奋战的人吧。爆米花爷爷的摊前也冷清了,似乎也快收摊了。

忽然,一群风仆尘尘的工人涌了过来,裤子沾满了泥浆,灯光和泥浆搅拌在一起,让他们看起来更加斑驳。他们很疲劳吧,这甜甜的爆米花应该能给他们一些抚慰吧。老爷爷递给他们几桶爆米花,一行人拿着爆米花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夜渐深,我不知不觉地看着窗外那台爆米花机和那位老爷爷。看了很久很久,久到腿麻得动弹不得了,靠着窗的双手印出了红印,依旧不想离开,因为这窗外是人间美好的风景。

老爷爷收拾好东西,推着车离开了,走进了无边的暗夜。我不舍得离开窗,可是,我不得不离开窗。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进入了睡眠之中,连星星也似乎睡眼蒙眬了,远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可是,我还不能休息,大概还有不少像我一样的学生也不能休息,还要继续挑灯夜读,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是学习生活的常态。你不努力,没有人能替你坚强;你不努力,没人能给你想要的生活。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最后看一眼这万籁俱寂的窗外,我内心的幽怨散入了夜色,变得如夜色一样平静。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因为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奋然前行的动力。每个明天都是崭新美好的,每个美好的明天都需要奋斗。苦中有甜,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这就是人间烟火,别有情味,常看常新。

我回到书桌前坐下,平静地翻开书,提起笔……

点 评

以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截取从日落到夜深窗外所见的一幕幕,展现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剪裁得当,详略适宜,形散而神不散。细节典型,画面生动。体验深刻,主题积极。

猜你喜欢
爆米花司马迁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长出我的爆米花
写写冬天的景物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可乐爆米花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可乐爆米花
乱跳的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