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2022-02-23 17:34李宝字华敏敏蒋栩栩
中国水运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海洋

李宝字,华敏敏,蒋栩栩

(1.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2.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 宁波 315800)

1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基本理论

1.1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1.1.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条重要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深入运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沿海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不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体现的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海洋资源,还代表着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所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在实现人海合一的目标下,紧密结合海洋利益观和海洋生态观,全面审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绿色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化。

1.1.2 海洋生态强国建设之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管辖海域海水质量呈现较好发展趋势,滨海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地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均维持健康态势,海洋生态环境整体保持稳定健康状况。然而,我国有些近海岸海域,由于人口密度比较大,经济比较发达,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尽管我国入海河流整体呈现轻度污染程度,然而海洋生态污染所带来的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绿潮赤潮频繁发生、海洋垃圾比较多、海水水质严峻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海洋生态强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1.1.3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迫切要求

据统计,2019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由此可见,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如果人类滥用海洋资源、随意排放污染物,势必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另外,因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洋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以及海洋海水的流动性,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势必会影响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造成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崩溃。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推进海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

1.2.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海洋生态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推动欧洲航海技术以及造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西方生产的商品超出本国市场的需求时,于是西方资本家就把视野投向海洋。然而,当时远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空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近海渔业捕捞和海洋运输业。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重视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过度、无序的特点,进而导致生态悲剧的发展,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伦敦毒雾事件。

1.2.2 中国共产党的海洋生态理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对收回的被侵占的海岛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邓小平同志为了更好应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主权争端,创造性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正式写入政府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提出“生态文明”“海洋强国”“和谐海洋”建设等一系列海洋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有效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性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对薄弱

一方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多为单项法规,而且行业性特色鲜明,法律体系相对薄弱。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例,尽管从宏观层面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但是不具有基本法的地位,操作性不强,难以针对具体问题作出详细分析。另一方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区域性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未能体现西方先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同时,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2.2 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体系不够系统

一方面,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统一,大多集中在海岸带污染物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关规划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缺乏。另一方面,海洋与陆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不够顺畅,陆海统筹体系不够系统。另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标准体系缺乏合理有效性。

2.3 海洋环保组织参与程度不高

作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保组织不仅在海洋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够推动公民大胆表达自身意愿,激发公民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与西方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洋环保组织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第一,海洋环保组织的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比如公司募捐、政府划拨;第二,政府严格限制海洋环保组织的准入以及管理;第三,海洋环保组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升。

2.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据统计,我国公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整体薄弱,不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缺乏,而且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有效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反,作为世界海洋强国,日本国民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日本通过开展国民海洋教育,不断提升国民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然而,我国不仅没有设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日,支持和鼓励公民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而且没有通过立法形式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入学校、社区等领域。

3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

3.1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我国必须制定综合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法规政策,详细具体地规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同时,应加大海洋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海洋环境污染行为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法律责任,降低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外部性。另外,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使得法律法规条文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3.2 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制

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的做法和经验,明确划定海洋行政执法权、决策权和协调权,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制,严格规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海洋委员会的功能,综合协调各级部门的力量,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厘清海洋管理职责和权限,降低矛盾冲突,避免职能重复。同时,建立海洋公共参与机制,把政府、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纳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中,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3.3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体系建设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理念,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一方面实行海洋生态环境规划评价制度,有效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减少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制定科学详尽的海洋生态环境规划标准,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行为规范,从制度层面确保海洋生态环境规划各项指标获得贯彻落实。另外,坚持陆海统筹原则,促进海洋功能区划与陆地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的统筹衔接,增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规划。

3.4 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投入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投入。一方面,应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选拔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从而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强化虚拟仿真技术、动态模拟技术、历史追踪技术、三维空间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实践运用,构建信息复合产品以及分级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海洋综合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海洋生态信息数据的公开与共享,从而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支撑。

3.5 提高社会公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因此,应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和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首先,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从场地开放、人员培训、资金支持等角度制定政策,支持成立非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发挥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其次,加大海上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科普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传播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制定,并监督其贯彻落实。

3.6 推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合作

海洋具有流动性、复合性、整体性等特征,难以人为简单划分,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往往会影响到全球海洋环境。因此,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区域间通力协作。一方面应强化海洋综合治理理念,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实现不同行政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国家或地区间的多边合作或者双边合作,加强我国与东盟、日本、韩国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进一步寻求海洋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的帮助,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手法方式,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海洋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