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视角的同人文化群体研究

2022-02-23 17:13张镓倩
大众文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同人社群群体

张镓倩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

一、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同人粉丝不断增加

根据《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和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规模为10.32亿,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网络文学是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是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

(一)同人的概念以及内涵

同人一词,在我国早期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和同志,而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同人”一词来自日本。在早期日本的“同人”一词也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从这种定义看出,同人的创作动机就是对于原文本的认可和对于分享者的认同,作者和传播者是因为感兴趣和志同道合才选择去创作和传播同人作品的。同人作品一般是采用原作品中已存在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世界观设定所进行的二次创作。同人作品创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小说、漫画、动画、音乐、视频、游戏等。而“CP”一词则来源于日本,最初是用以指动画、小说、影视剧等作品中的角色情侣关系配对,而“CP”发展到现在可以泛指一切人物配对关系。

(二)网络环境下不断发展的同人文化

同人文化,其本质上是网络与文学结合生成的产物。这些二次创作从人物角色与人物关系出发,呈现出一种创作者关于爱情和亲密关系的想象。创作者在网络上发表二次创作文本之后,在自发聚集的网络社群内部展开分享、讨论,所有人都可以针对刚看过的某一集电视剧和某一本小说发表看法,网络成为她们创作文本、存放作品、分享资料、交流意见的平台,使得她们获得了在网络上自由创作的权利。在网络这个匿名空间内,通过分享资源交流感受来进行有效的互动,由于较长时间的社群互动沟通,会逐渐产生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感受到网络社群的群体认同,提升群体活动意愿。同时她们希望通过对于自己喜爱角色的二次创作,来满足自己对于爱情、生活的幻想,撰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二、由女性主导的同人活动

同人文化是由同人创作者、阅读者和作品共同构成的,它既包括二次创作的文化行为,也包括由这种创作生产的文化产品(同人作品)。[1]粉丝之间会在网络上频繁交流,却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过分强调身份,她们之间会在网络社区内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一个爱好圈,同人圈的形成通常围绕着某部影视、小说、动漫、游戏甚至真人偶像明星。比如之前爆火的电影《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盗墓笔记》的同人圈。王铮在《同人的世界》中将同人圈定义为由同人活动参与者构成的群体,他认为这一群体有自己的通行规则和使用言语,包括自己参与活动的方式。而同人创作者、同人粉丝和同人社群的管理者则共同参与着同人活动,但这三种身份互相之间并不排斥。同人活动一般都是由同人创作者和同人粉丝完成的。

据调查显示,在同人圈中女性比例占九成以上,她们积极参与同人活动,付出时间金钱。在这个消费主义至上的社会,一切事物都可以比作金钱来消费购买。而在同人圈里,依靠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喜爱呢?那就是消费与生产,这两者决定了排名,消费金钱来为自己喜爱的人物CP打榜,产出小说视频作品来吸引更多关注热度。

比如一款恋爱手游《恋与制作人》就吸引了大批女性粉丝。这类恋爱乙女类游戏就是现在游戏市场用来专门吸引女性消费群体的,此类游戏的主要剧情就是以女性为第一视角,去攻略几位类型不同的男性角色,以其完美的男性角色人设,跌宕起伏的爱情剧情作为卖点,游戏中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描写,正迎合了当下年轻女性群体对于完美男性和理想爱情的幻想,在女性粉丝创作的笔下,女性在满足自己对男性魅力审美的需求想象。

对于同人粉丝而言,同人文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世界,同人世界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想象空间,粉丝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幻想出完美的男女关系,塑造出内心期待存在的理想男性形象,笔下会写出温柔、潇洒、帅气、富有等个性不同魅力十足的男性。女性粉丝对于同人文的欣赏和赞美,很多是源于对完美男性的想象欲望。

不仅是恋爱游戏,影视剧小说中对于角色人物情感关系的描写也会吸引一大批女性观众,为了吸引这些女性观众制作方会在创作时会在情节设置上保留一定空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来满足观众在关注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进行配对组CP的乐趣,比如《苍兰诀》中的兰强CP和长生花CP都给女性观众在观看剧集的同时进行磕CP的快乐。女性粉丝喜欢磕CP大多是向往那种现实生活无法得到的浪漫爱情,同人文中对于情感的描写是粉丝们向往的乌托邦。其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描述大多认真而执着、单纯不世俗,这正好与现代对于感情的价值观相符合。

三、女性粉丝在活动中寻找认同感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自我呈现”,他认为当代社会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得自我呈现理论延伸至对虚拟空间的研究中,大众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使用的图片、视频、语音、表情包等一系列电子符号都会成为自我呈现的工具。

文化观念上的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试图追寻、证明自己在文化上的“身份”。身份认同包含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同人粉丝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展现自我认知,如回答话题、参与活动、发表意见、文本视频产出、购买行为,以此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希望与其他成员一致甚至更活跃,甚至期望能在圈子里拥有更好的话语权,期待展现一个“完美理想”的自我形象。同人粉丝社群作为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而聚集到一起的群体,除了自我认同以外,也会进行群体成员身份认同建构。同人创作者与粉丝们在网络各类平台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圈子,她们在圈内积极活动有利于增强群体认同。

兰德尔•柯林斯在2003年提出了互动仪式链,每个人在与他人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会形成自我形象,而互动的核心要素便是情感纽带,成员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以此确定群体内成员及个人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形象[2]。当群体成员在情感上认同归属于这个群体,就会自发对群体建设提出建议并做出贡献,在帮助建设的过程中,成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会上升,对于参与群体活动也会更有动力。

安东尼·吉登斯在其著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说现代社会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传统的观念习俗正在动摇,任何事物都拥有了新的可能性,而人类一旦做出一个新的决定,世界都会朝着不可确定的新方向驶去。还指出现代社会过分强调专业性和客观理性,忽视了情感,这就是信任危机的来源,人们某种程度上正在逐渐丧失信任的能力,更容易焦虑不安。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个体,拥有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自我的观念必须在各种模式中作出选择,以适应这个不断改变的时代。[3]

运用吉登斯的理论,可以这样对同人群体的自我身份进行阐释:“自己”的身份质疑是由于对传统与常规生活的疑问而产生的。这并不是完全的否认,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焦虑不安。在她们看来,青年应当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他们需要反叛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她们来说,现代的审美观和普通的爱情观念都是过时的,她们必须要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才能让自己变得独特,而这种反主流、反常规的同人文化,恰恰能满足她们精神上的需求。

这种自我认同的焦虑也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所在,在匿名、互动、广泛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创作者们不断发布新的作品一方面用自己的文笔来寻找自我,另一方面来表达自己抵抗主流文化的思想,使得同人圈与其他大众文化圈子形成差异,建立起专属于同人粉丝的独特空间。

在同人圈中,以女性为主要构成的同人粉丝群体,凭借着自己激情饱满的创作思路,不断丰富着内容形式,不管是热门的小组或是冷门的小组,成员们全都身兼多职,进行生产与消费的双重活动,参与写同人文、剪辑同人视频、制作同人周边等各种活动,身在其中的成员都会尽力去维护圈子的和平友好,良性竞争,打击抄袭,以打造同人圈的无害形象,她们积极地去寻求这类青年亚文化不同的发展,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进步。

同人粉丝的交流不仅仅是在停留在线上,也会延伸到线下。在社群中的持续交流,粉丝会对于社群赋予的成员身份认同,从而在社群生存中做出许多相关的行为强化这一身份概念。不仅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追随粉丝行为,即迅速加入喜爱的角色的粉丝阵营,对于喜爱的角色进行免费的宣传,吸引随后而来的粉丝,给在这个社群中的“自我”存在不断强化,释放内心的情绪价值,认识到自己是社群中的一份子。在社群中的个体会受到社群影响不断进行“自我”的提升,培养强化着社群中“自我”意识,进而增加社群凝聚力。就这样,个体与社群互相影响,增加互动,循环往复,社群不断扩大。

四、网络环境下无限放大的女性幻想

同人文化的发展跟女性的崛起有很大关系,随着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女权主义的发展,加上女性自身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她们也成为了生产消费的主要力量。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所有社会大众看得到的内容都可以被拿来消费和娱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大众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在这一虚拟空间中进行消费,影视剧小说中所有的互动、细节都可以被观众解读、消费,一个眼神的交流、一次握手,都足以引起粉丝们疯狂的尖叫,在平台上写下万字同人文。粉丝们根据原作中已有的信息基础,自由的在脑海中进行两人亲密关系的脑补,按照自己的逻辑感情来进行二次创作。如果粉丝们不满意原作的结局,也会对故事剧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创作。在晋江文学城上粉丝们发表的《哈利波特》同人文有25100篇,这些同人文的来源是粉丝们意难平角色的死亡结局,故事的核心大多数是通过增加人物和剧情改变角色们的死亡结局,达成故事的圆满。

当粉丝们对于故事和角色之间已经拥有单向的情感时,仅仅影视剧中流出的花絮片段、信息、资讯已经不能满足她们的期待了,所以她们期望从同人社群中获得更多的内容,不管是同人文、视频、漫画,都可以满足她们的情感需求,虽然粉丝们知道这是虚构创作的,还是情不自禁的投入时间金钱。

近年来,影视制作方越来越注意到女性的情感需求,制作方会根据女性受众的喜好设置符合她们想象的角色,选角上也会加入各式各样帅气的男性,以便增加女性观众的消费观看兴趣。女性观众对于CP的关注讨论度明显大于单人的,以新浪微博APP的“剧集衍生”超话榜单排名为例,榜单前20名中,CP有15对,单人只有5例。这些上榜的CP大多是最近热门影视剧中的角色配对,不管是甜蜜喜剧还是虐心悲剧,都以细腻的笔触、养眼的画面吸引了一大批女性观众。而制作方设置CP关系主要是为女性观众服务的,当用女性的视角去看待故事中的男女关系时,让女性在故事中发挥男性的主导位置时,这就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平等男女关系。在女性创作者的故事里,通常是对男性的审视,是男性需要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的情况,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女性处于被讨论凝视、需要付出的处境,这类情况引起女性的不满,想要在自己的笔下重新进行男女地位排序。以女性视角为主的故事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男女之间的话语权差异。

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群体无力改变大众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于是在文本创作中用女性为高位视角去看待男性角色的情感发展,通过设置男性角色打破性别歧视,破除性别差异地位的情节,以此作为弥补现实的一种方式。创作者通过重新书写男女平等恋爱关系,定义女性社会地位,读者也能感受到创作者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

当读者阅读以“我”为主角的故事时,所有的剧情展开、人物对话、动机逻辑都是围绕着“我”展开的,这样绝对的主角地位,充分满足了读者的主体意识,这是在现实生活中绝不会有的“全世界围绕着我转”的体验,但是在创造出的虚拟世界中可以实现。故事的展开发生,人物的行为情感都是取决于“我”,种种把“我”放在第一位的情节设置,都能够完美的满足读者的自我意识。

五、位于模糊边界的同人文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同人文的作品良莠不齐,这取决于背后没有一个确切实名的管理规范机制,在网络平台的传播与发展中,同人文化受多重因素的制约,隐蔽性、匿名性使得监管无法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人作品以及粉丝的行为就需要靠自觉和同人社群的管理。

同人文在版权讨论话题中处于灰色地带。同人文写作很有可能触犯到现有的版权法,因为是用原作者版权的故事、人物来二次创作新的故事。但是通常不会受到版权方的追究,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同人写作是不涉及营利的。成员们在同人圈中创作、产出、分享资料和感受,大部分是免费共享资源,即使有少量作者通过私自出版同人文、售卖自制周边盈利,版权方也不会进行追究起诉。比起上个世纪之前的同人文化而言,现在的版权方反而乐意见到同人产出,对于同人视频小说的出现喜闻乐见,如全球爆火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粉丝们进行了大量的产出活动,将电影周边的消费热度推向高峰。粉丝愿意为了自己喜爱的角色付出金钱购买周边,但是也存在着无良商家盗版周边来欺骗粉丝,存在许多粉丝付出大量金钱被欺骗找不回来的案例。

同人创作毕竟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但是仍有一部分女性粉丝太投入沉迷或是年龄小不能分辨虚拟和现实。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往往被塑造的完美无瑕,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长期沉溺于此,可能会造成与现实脱节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女性粉丝,明明清楚知道虚拟与现实不同,但是由于想要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恋爱矛盾,所以沉迷在同人虚拟世界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困难,这样长此以往是无法解决困难的,只会习惯性的逃避问题。

结论

同人文化是依靠网络进行发展壮大的,比起其他国家,我国的同人文化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影响,发展较快。这类青年亚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皆知离不开女性群体的助力,她们在其中生产、消费、传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消费链条。同人文化能给女性受众带来情感体验,能满足其对爱情的幻想而大受欢迎。作为推动同人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群体,她们应当承担起支持助力同人文化积极向上的责任来,应该做好监督工作,把握住同人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宣扬积极乐观的内容,抵制低俗浅薄的同人文化内容,推动同人文化拥有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未来。

猜你喜欢
同人社群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网络同人创作:缘起、模式与困境
社群短命七宗罪
同人周边项目概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次元之壁的缝隙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